言论

一带一路带旺大马/谢诗坚

近年中国对马来西亚的投资额被形容为史无前例的突破,也引发了马来西亚政商界的争议。

一方面是官方认定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的倡议给马来西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计划。这些计划的耗资与中国的贷款展示了马来西亚是继巴基斯坦后被倚重的第二个国家。



例如中国官方公司将与马来西亚铁道公司联营东海岸的铁路工程。

这条全长620公里的铁路是从巴生港口开始直达关丹后,延伸至甘马挽,继通向瓜拉登嘉楼,再北上哥打峇鲁,终站是道北。

对此,中国将向大马提供550亿令吉的贷款。

但在野党认为马来西亚接二连三地发展大工程将有损国家主权(马哈迪语);也被认为太多、太快和太急的发展(安华女儿努鲁依莎的评语)。

发展与主权没关



不过国际舆论认为其存在的意义是很重要的,其一是可以带动东海岸的发展,同时对关丹的发展将会有更快的辅助。这是广西公司投下的50亿令吉。

第二,一旦东海岸港口通向巴生将确保中国在马六甲海峡的石油运输获得多一层保障,不必绕道新加坡,可直接从巴生运往关丹,而后进入南中国海直达中国港口。

对此,中国也解释协助发展与主权完全没有关系。

再有一项庞大的计划近日突告中断,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事缘在2015年杪时,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1MDB)脱售其大马城60%的股份予大马依海控股(IWH)和中国铁路工程集团,而促成中马联营打造一个大马新城市的宏伟工程。

这个位于新街场的发展区,共有20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40万平方米,马中联营公司是以74.1亿令吉买下60%股权。

两个月后,又宣布投资20亿美元,在大马城设立中国中铁亚太集团总部。

有关计划将分三个阶段完成,预期15年至25年,总值为1600亿令吉的投资。

令人震惊的是,在今年5月3日,隶属于财政部的公司(敦拉萨国际贸易中心私人有限公司)(负责招标及监督工程)突然向外宣布,由于大马依海控股和中国铁路工程集团组成的联营财团无法履行付款协议,因此总值74.1亿令吉的大马城股权买卖交易告吹。但吊诡的是,有关财团声明已依约付清款项,要求复活协议。究竟真相如何?外人知之不详。不过首相兼财长纳吉宣布已100%归回财政部,并将重新招标。

有人说是因为隆新高铁尚未分配给中国,因而大马城计划生变,但无法得到证实(造价120亿美元)。

伴随着大马城的意外中断事件,也引发另一个争议,因为柔佛基建公司(KPRJ)在依海控股拥有40%的股权,这意味着柔佛基建公司将在马中组成的财团(ICSB)间接拥有24%的股权。如果ICSB已向财政部上缴7亿4100万令吉的按柜金,则柔佛基建公司将丧失按金1亿7600万令吉(巫程豪评析)。到底真相如何?也没有人说得清楚。

在这之中又涉及柔佛的依斯干达区也是一项大手笔工程,由中国碧桂园集团与大马官联公司在柔佛海峡建造四座人造岛的“森林城市”,投资约1500亿令吉,而总发展将高达1000亿美元,估计需用20年完成。

第二家园引争议

这项被形容为大马“深圳”的新城市也被比喻以新加坡作为对手。

迩来也因第二家园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这将增加70万“外来公民”(马哈迪引述彭博社的新闻做评论)的变相发展,但官方反应是居民而非公民,人数也没那么多。

再有一项争议就是中国耗资98.3亿令吉买下一马公司的独立发电厂(Edra Power Holdings Sdn. Bhd.)。

此外,中国在马六甲发展的皇京港共耗资300亿令吉,也会建造三座人造岛,与原有的自然岛形成四个岛,建成一个综合性的新海滨现代化城市,内中也有港口及补给服务。

中国之所以倚重马六甲是因为这个地方就在马六甲海峡的核心地带,只要有助于中国保障其油船通行无阻就是中国的最大心愿,因为石油运输已成为中国的经济命脉。

GDP增长率保持5%

如果说在2015年,中国在马投资已高达400亿令吉,那么跨入2017年更是迈向近千亿令吉的投资和贷款,这无形中抵消了外资在2015年撤走50亿美元的资金,使大马能持续保持GDP增长率在4-5%之间。

与此同时,马中贸易也已经在2015年突破1万亿美元,在在显示了马中关系突飞猛进。未来马来西亚也将会步巴基斯坦后尘,从中国的经援中得到更大的好处。

反应

 

言论

马来西亚民族在哪里?/谢诗坚博士

《当今大马》专栏作家达耶巴南(S.Thayaparan)近日(11月11日)在其专栏,针对公正党巴西古当议员哈山卡林在议会上建议团结政府,集中其资源,以培植“马来西亚民族”一事发表评论,认为“马来西亚民族”的名词如同在表面上铺上金属防锈,而实际上是黯淡的。

马来西亚所设置的种族至上已成为常态,马来人的地位及马来人的定义在宪法上已有所阐明。因此身为马来西亚人,我们或者接受社会契约的概念、马来人至上概念及马来人的特别地位,压下了所有的民主概念或通过投票,以便重新改变传统的政治概念。

我在进入大学后,才了解到马来亚/马来西亚不曾有过马来西亚民族主义这一类的哲学话语,而是一个多元种族生活在一起的地方。

尽管已有原住民或外来移民迁入居住,但因缺乏人才和管治,一切都由英国安排,包括后来成立的马来亚联合邦。

对于各种族人民而言,大家只是参与局部的斗争,例如马共被视为华族的政治斗争。因此,马来亚或马来西亚人未曾真正以马来西亚民族主义的概念,在东南亚掀起政治斗争。

反之,英国为其便利(主要是对矿产和资源的开发),动员处于四分五裂的人群,依据种族的不同而区分工作地点,比如马来人在乡区农耕、印度人在园丘割胶、华人在矿地开采锡矿;加上后来东马的卡达山人及达雅人,就蔚成一个多元种族的大杂烩,共计有40多个种族之多。

整体而言,它起因于宗教和种族的不同,造成马来西亚人民的团结并不牢固。

30年承诺一场空欢喜

直到1990年,时任首相敦马哈迪医生认为时机已成熟,乃大胆地提出要在30年内打造一个“马来西亚民族”。因此,他也订下了2020年宏愿,不但要出现马来西亚民族主义的称号,而且也要把马来西亚打造成先进国(所谓先进国是指国人平均年收入为RM15000的水平)。

可惜在2020年时,我们不但未达标,马哈迪(2003年退休)更是指责其接班人不够精明,才使到马来西亚发展进度令人失望。30年的承诺,换来的是一场空欢喜。

照理马哈迪与当时副首相拿督斯里安华的组合(1981-1998),是可以为国家带来巨大的改变。当时马哈迪希望借助安华的影响力,在政府内注入回教元素,但又不改变其世俗政体。安华被促请循序渐进,不要因宗教的鼓吹而将人民再一次分裂。

但安华在1998年落马后,整个国家的格局就被改写了。

安华的反叛换来马来政治思潮的大转变,新崛起的人民公正党与伊党合作,以及在行动党配合下,在1999年的大选改变了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态,第一次展示了宗教力量的崛起。

伊党在转打宗教牌下,取得27个国席和执政丹登两州;而巫统在当时依然相信民族主义是万灵丹,结果接下来又是噩梦连连。

安华本来就是个宗教主义的领袖,但他选择加入巫统而不是伊党,结果导致巫伊两党结下梁子。当安华被马哈迪排斥后,才转而致力于与伊党合作,希望通过马来人至上的概念,来巩固马来人的政治主导权。

宗教主导政治方向

不幸的是,安华被马哈迪压得喘不过气,原本以为在2018年的大选能全面翻身,讵料他碰上马哈迪这个克星,圆不了首相梦,反而助长伊党的气焰,使马来西亚的政治加入了宗教元素,而变得更加复杂。

直到2022年,安华才得以从中崛起。表面上看来我国没有大改变,唯一改变的是宗教已经主导政治方向。不论是安华让巫统强大斗伊党,或是伊党力求坐大挫巫统,都是一头栽进宗教政治中,几乎忘了这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也忘了这个国家依然是世俗政体。

长此下去,马来西亚不但无法培植出新一代的民族主义,更无法打破宗教的束缚,而是一直处于政教斗争中。今天的伊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