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利种族和谐的新指南/南洋社论
首相署(宗教事务)部长拿督莫哈末纳因日前说道,政府将研究推出回教徒参与非回教徒庆典和仪式的新指南。
此项指南将在2月25日至27日的第126届全国回教事务理事会会议上敲定。
根据拟议的指南内容规则,活动不得发布或演唱包含宗教宣传或推广其他宗教的演讲或歌曲,也不能进行侮辱或嘲弄回教徒的表演或演讲,不得在回教徒礼拜时间举办活动;同时活动场所不得靠近回教堂、祈祷室或回教信托地带,以及不得展示非回教的宗教象征或标志。
谁能代表“当局”
此外,纳因在国会书面答复中提到,如果主办方欲邀请回教徒领袖或信众参与庆典,必须征询及取得当局的许可。
这让人想起了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在其部门举办圣诞节庆典,有部分回教徒职员出席,而遭到伊斯兰党非议之事。问题在于,谁能够代表“当局”?
主办方为非回教团体,在举办自家宗教庆典或仪式时,大开门户,欢迎四方群众一同庆祝或哀悼也罢,有何必要取得回教当局的许可?所以,如果该指南纯为约束回教徒,禁止他们参与违背回教教义的庆典,那无可厚非。
但是,若要将责任扣在主办当局头上,这就显得逾越了。此外,该指南有何约束能力,是否大到连元首、首相或回教人民代议士亦不得不遵从,颇有商榷余地。
此外,该指南跨界至限制其他宗教发布宗教演讲或演唱歌曲,也显得矫枉过正。举个例子,基督教徒或佛教徒在庆祝节日时,皆有唱圣歌或朗诵佛曲的仪式,这就如同大家同样尊敬回教庆典或礼拜下的祈祷。
恐拿指南当刑典
互相谅解本是国家团结和谐的根本,将潜规则浮上台面变成指南或规范,反而容易让宗教狂热分子有机可乘,拿着一份指南当刑典,恣意将人入罪。
至于不得展示非回教的宗教象征或标志,相信没有一家宗教团体会如此委屈求全。
如果此等现象真可以付诸行动,那么,各商场岂不是不得在宗教佳节以该宗教象征布置商场,宗教象征如圣诞老人、佛祖或兴都神像,在佳节来临时展示于商场,算不算违背了指南呢?
我国独立以来,各大种族和谐相处,也互相尊重各方的宗教。可是,近年来政治人物为了争取支持,喜欢挑起种族和宗教的敏感课题,不惜撒下猜忌的因子,撕裂团结的意识。
祭出指南本意是约束回教徒,但是,过多的繁文缛节,欲盖弥彰,只会更容易让有心人士颠倒黑白,破坏种族和谐,利用指南来进一步达到其野心和目标。
马中携手 共创美好/南洋社论

当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全面征收关税颠覆全球供应链,激起全球贸易及市场动荡,引发经济衰退的忧虑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先后官访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
在关税战给世界带来不确定性的背景下,领导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领袖的国事访问行程,备受全球关注。
4月15日至17日抵马紧凑的友好访问,将为马中两国掀开共识与合作的新篇章,继续加强两国协作关系,发挥影响力的作用,深化与东盟经济的沟通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开辟更广阔的未来。
中国一直是马来西亚的友好邻邦,建交50年的马中友好关系历久弥坚。根据统计数据,马中双边贸易额不断突破增长,2024年达到212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马中相携还能促进与东盟的合作共赢, 拥有6.7亿人口的东盟,贸易额达3.5兆美元,而中国对东盟贸易额则高达9823.4亿美元,比前期剧增7.8%。
诸多达成的贸易协定及投资项目支撑起的系列数据,勾勒出自由市场下马中与东盟区域多边贸易合作的美好图景。
继续做大贸易蛋糕
自由市场的竞争与合作是通过温和的规范和奖励,将市场参与者成为温和、正直、值得信赖和愿意作出合理妥协及互利的交易伙伴,才是符合市场道德的。
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深化合作战略伙伴关系,及共同推进全球南方团结合作,马中及东盟国家一直都在努力深化发展对接,增强战略互信。
我们深信此次中国最高领导人率团访问,将能帮助加强两国投资合作的动力,加强马中及东盟的联通性,继续做大贸易蛋糕。
紧接着加速推进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协定的签署,将能达成多边合作,5月推进东盟-海湾合作(ASEAN-GCC)峰会的多边战略协调,扩大区域贸易投资,区域经济一体化,提高区域经济韧性,促进互利及共享繁荣。
不熄别人灯不堵他人路
关税战的冲击,导致全球贸易与供应链的重构,然而各国都在努力通过利用资源优化配置和创新,竞争力的构建,锻造将冰卖给爱斯基摩人的高超技能,突破困境。
因此,习近平与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握手言欢的温暖,携手共进的感动,会给马中及东盟带来巨大机遇的壮阔前景,只要以诚去伪,礼文相待,“不吹熄别人的灯,不堵别人的路”,世界总会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