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不合社区需求的房产发展计划/江振鸿

政府日前宣布将冻结4类房产包括购物广场、商业办公楼、服务型公寓及售价超过100万令吉高级公寓发展计划的申请,以舒缓商业房产供求失衡的问题。

其实房产供求失衡并不完全是由上述4类房产造成的。



纵观目前许多发展商在各大城市所推出的新房屋计划,除了豪华公寓之外,不少的所谓可负担房产及中级公寓的面积都是1000方尺起跳,房价也是从五六十万令吉起跳。

目前面对因房价太贵而在就业的大城市买不到房子大部分都是一些刚(或刚想要)成家立业的年轻人。

因此这些只有夫妻小两口或一两个孩子的年轻小家庭是否需要如此大面积以致房价相对高的房子?

我想一间800方尺,价格却相对便宜的公寓对这些年轻小家庭来说已绰绰有余了吧。

当然在商言商,发展商也不是做慈善,因此并没这个义务去为人民提供廉宜的屋子,而也许我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去了解为何大部分发展商目前都似乎没什么兴趣去发展800方尺以下的房产,但从逻辑上,在同样一块土地上,发展800方尺的公寓难道不是比发展1000方尺的公寓可以建更多的单位以出售?



一室公寓华而不实

此外前阵子也流行那种只有四五百方尺的SOHO及Studio型的一室公寓,价格虽然比豪华公寓及千多方尺的中级公寓便宜,然而又有多少年轻的小家庭会去购买这些华而不实的一室公寓呢?

这些一室公寓只能让那些有钱的房产投资者受惠,买来出租赚取租金,加剧了社会的贫富悬殊(买不到房子的年轻人则只得继续租房子帮屋主供房贷)。

此外,不少大城市新兴的社区也涌现了不少店屋及商业中心的发展计划。

这造成了不少店屋及商业中心已店满为患,以致不少处于地点不太旺的店屋及商业中心出现十店九空的情况。

而不断涌现的店屋及商业中心更造成了两败俱伤的情况,即分散了附近原有店屋及商业中心有限的顾客人潮和租户,而这些被分散了的顾客人潮最终都无法让所有的店屋及商业中心受惠。就算一时幸运找到了租户,但那个租户的生意是否能撑得住仍是一个未知数的考验。

这些供求失衡及不合社区需求的房产发展计划浪费了城市宝贵的土地资源,加剧了地价的爆涨;而地价的爆涨也更恶性循环地造成了房价的爆涨。

因此当局有必要从地方上的整体需求及情况,仔细审核所有房产发展计划的申请。

江振鸿

反应

 

言论

破坏容易建设难/章龙炎

民主行动党元老丹斯里林吉祥最近发表了一篇文告,自称从政生涯50多年学到的一件事是,改变与体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大马践行的是民主治理制度。

此话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林吉祥的政治学习路程;其二是民主治理制度阻碍,或者不是改变与体制改革的有利因素。

以林吉祥的聪黠,我不会相信第一部分是真话。

要是真话的话,那他从政生涯的各种言行,从各族平等到廉洁等等,都是建立在无知的基础上的,还误导民众,特别是华人超过50年。

他让他们相信只有通过改朝换代,各族才可以平起平坐(还记得“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吗?),贪污腐败将成为历史。此其一。

为安华护航

要是这样,他的学习能力太差了,50年才学会改革不易这个简单的道理。此其二。

你敢说他可能无知学习能力低吗?

不是真心话,那此话的用意,显然是要为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护航,无关他了解不了解改变及体制改革不容易。

其信息是:要给安华多一点时间,最好能让他做满一届,以便他可以进行改变及改革。这与2018年全国大选时,他领头以“救国”捧政治宿敌敦马哈迪有异曲同工之妙。

回到第二个部分的谈话:民主治理制度阻碍改变与改革。在这里,我把“民主治理”先混为一谈,指的大概就是民众直接参与治理国家。

这在人口相对稀少的古希腊城邦,早已经证明是行不通的。所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眼中的“哲王”,设想的是个贤与能皆备的统治者。这只是个理想。

所以,民主与治理不但是并不全然相关,往往还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概念。但是像林吉祥之流,很擅长把这些概念混合,试图故作高深,混淆视听。

治理涉及现实的管理。现实世界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利益冲突,要有效管理不简单。

但在民主社会,诉诸情绪是赢得选民支持的重要宣传手段,在野的政客可以“化繁为简”,靠一张嘴皮与一张特厚的脸皮,一棍子把执政者的缺陷归咎于“缺乏政治意志力”,完全不提治理国家的挑战与局限。

意思是,换个有政治意志力的领袖来做就会有改变与改革,仿佛只是要不要,而不是能不能的问题。

许多民众分不清这两者的根本差别,有的甚至理也不理,反正觉得换肯定比不换好。

林吉祥口中的“民主治理”,实际上反映了是要你的选票的时候是“要不要”,要保住政权的时候改口说是“能不能”,不是想要就要的一种状况。

透露“隐藏”信息

不过,即使林吉祥说“民主治理”导致改变及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是要继续忽悠越来越多对安华领导不满的民众,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林吉祥无意中透露了一个“隐藏”信息:对改革无期望,那我们至少不要让情况越来越糟。

民众需要发挥民主的力量,更积极制衡监督政府的治理。要知道,破坏比建设容易多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