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不如找上联合国/一愚

近来国内种族言论甚嚣尘上,许多华社人士忧心不已,有人公开要求在朝的华基政党应有积极作为。惟该政党的响应,让许多人不满意。

平心而论,种族争议最好经由争议的双方对象,多次同场公开对话、沟通,进一步了解彼此,然后逐渐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相处模式。



然而,尽管种族争议是许多国家的重要议题,却少有真正彻底解决的成功案例,多半是平息一阵,一段时间之后,因某事再度爆发相关争议。要求官方压制种族争议恐非解决之道,毕竟一旦换人执政,对方也可以有样学样,使用官方的权力压制它不喜欢的声音。

同样是官方压制种族言论,对你不利是政治迫害,对你有利也是政治迫害,只是受害者不同罢了。

台面上的政治人物不论朝野,大多在政坛打滚一二十年。一般人都同意,大马的种族关系早已不如刚独立时融洽。

政治人物过去无力阻止种族关系恶化,现在不可能突然英明神武,变得很会处理种族关系。与其期待政治人物一夕之间改头换面,不如更实际一点,寻求外力协助,试图打破一点点僵局。联合国不失为合适的求助对象。

向国际求援不可耻



前一阵子,联合国代表来马访查多日,抨击政府对于贫穷的统计不实,大马真实的贫穷率远高于官方记录。

尽管官方起初百般辩解,但终究无法抵抗压力,承认国内的贫穷问题确实比官方掌握的更为严峻,也开始讨论如何解决贫穷问题。官方愿意面对问题,就是解决的第一步。我们应该感谢联合国代表的努力。

由于国内无力处理难题,向国际求援并不可耻。先进国如日本,在3·11大地震也接受大量国际援助。邀请联合国代表,以外人较为客观的眼光,审视大马的种族问题,总比始终原地打转,找不到出路好一点。

反应

 

国际

特朗普下令美国停止参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华盛顿5日讯)美国总统特朗普4日签署行政命令,下令美国停止参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U.N. Human Rights Council),并检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也继续暂停对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UNRWA)供应资金。

特朗普在签署上述行政命令时向媒体表示,联合国“确实有强大潜力,基于这点,我们会继续和它合作,但他们必须重整旗鼓”。他表示:“坦白说,联合国管理不善,他们没有做好工作。”

特朗普说:“我们正在处理的许多冲突都应该获得解决,或者我们在解决时应该得到一些帮助。但我们似乎从来没有得到帮助。这应该是联合国的主要职责。”

特朗普表示,他无意削减给联合国的资金,但他也抱怨美国承担的金额高得不成比例。

美国是联合国193个成员国的最大出资国,其金援占联合国核心预算的22%、维和预算的27%,中国则是第二大出资国。联合国表示,美国目前拖欠的款项总额为28亿美元(约124亿令吉),其中15亿美元为常规预算。

有外媒指出,特朗普当天签署的命令主要是象征性质,与他在第一任期内的政策相符。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内的2018年,就在3年理事国期间中途退出了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理由是这个有47国参与的机构对以色列“长期存在偏见”,且缺乏改革。拜登执政期间,美国重新加入,在2022至2024年间担任理事会成员,但目前已非成员国。

审查反美组织或公约

特朗普当天还要求国务卿卢比奥审查国际组织、公约或条约是否“促进激进意识或反美情绪”。他特别指定应首先审查教科文组织,此前华府曾指控该机构对以色列存在偏见。

美国和以色列2017年就已宣布退出教科文组织,理由是该机构对以色列不公。教科文组织在2011年将巴勒斯坦纳入正式成员后,美国就已停止资助教科文组织。

特朗普当天也签署行政命令,将继续暂停为近东救济工程处出资。该机构是为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的数百万名巴勒斯坦人提供援助、医疗和教育服务。

美国原为近东救济工程处最大的资助者,每年金援3亿至4亿(约13亿至18亿令吉)美元。但前总统拜登在2024年1月暂停向该机构出资,因为以色列指控该机构员工参与了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的突袭行动。之后联合国称,已将9名涉嫌参与突袭的员工解雇。随后,美国国会正式决定暂停对该机构的捐助,期限至2025年3月。特朗普签署的行政命令则将暂停捐助期继续延长。

当天适逢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访问白宫与特朗普会晤。内坦亚胡长期批评近东救济工程处,指责该机构煽动反以色列情绪,称该组织员工“涉及恐怖活动”。

近东救济工程处署长拉扎里尼(Philippe Lazzarini)上周曾表示,该机构遭到“激烈的假讯息攻击”,这些假讯息试图“将近东救济工程处描述为恐怖组织”。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