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不要天天埋怨中资/何云翔

在经济环境转弱时,人民常会活在许多埋怨中,对于本身和身边亲友的遭遇,甚至国家大事、时事动态感到诸多不满,而怨声四起。

正逢科技发达,社交网络盛行的年代,人们有了许多释放压力的渠道,通过社交网络诉说不满,对看不过眼的事(不管是政治、时事,还是社会乱象),高谈阔论,痛骂一顿,来抒发压抑已久的情绪。



国内许多中小企业都存有共同缺点,在事业安逸时,不寻求创新或拓展,但一旦遭受外来者冲击时,则会不断埋怨,公开寻求政府搭救,而忽视本身是否有足够竞争力。

近期最火红的课题莫过于中资大规模来马投资,尤其当阿里巴巴掌舵人马云于3月来马促成“马来西亚数字自由贸易区”后,更将马中合作关系推上一个新高点。

中国资金流入我国,有利于经济发展,必然获得众多政府和私人企业的支持,却同样引起不少政治人物和企业的质疑,担心这会沦为政治工具,损坏国家利益,甚至严重打击本土中小企业。

反对方和质疑方的担心的确值得深思,毕竟两国政府在政策上合作,很难与政治完全撇开关系,关键在于政治人物如何将关注点投放在经济效益和人民利益上,而不是沦为政治议程的重要部分。

至于损害国家利益的说法则不太正确,毕竟外来投资一直都是我国经济政策极为重视的一环,借助外资和科技,来提升国内经济周转力,并带动周边经济和就业市场。



再说,即使中资不来,也会有其他外资投进本地市场,如美资、日资、台资等等。若外资都不来,我们反而更需担忧。

至于中资会否对本土中小企业带来挑战,则取决于企业本身如何诠释这当中的机遇和威胁。

若企业本身不具备竞争力,或只是原地踏步地埋怨和寻求搭救,不管有没有受到外资冲击,都可能在社会与经济进程的发展洪流下遭到淘汰。

在如今的全球经济走向自由开放之下,除了中资,我们还须面对世界各地的其他对手,尤其是正快速赶上发展列车的东盟国家如越南、柬埔寨、寮国和缅甸等。

若企业只懂埋怨不懂进取,只会加速被淘汰。

把“威胁”变成机遇

在如今科技不断改变经商和消费模式的时代,没有人可完全掌握未来趋势,只能从旁推敲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变化和趋向,而做出不断的尝试,敢敢去创新,大胆创造趋势,走一条没人尝试过的路,或会杀出一条血路。

当一个行业的业者不断埋怨时,这或意味着这行业的某种功能或模式出现了问题,需要注入新元素,这或许就是商机所在。

因此,我们不应浪费时间去埋怨中资如何影响本身的生计,反而要积极强化自身的竞争力和作出转变,去迎合新时代的来临,把别人口中的威胁,转变成机遇,共创双赢,这才是最重要的。

反应

 

财经新闻

税收局新指南规范企业 迟交转移定价文件可罚10万

(吉隆坡1日讯)内陆税收局更新指南,企业若未能按时每年准备合理的转移定价(Transfer pricing)文件,将被罚款2万至10万令吉。

TRATAX私人有限公司定价专家纳莎莱娜表示,去年12月24日该局已更新转移定价指南,提出准备完整转移定价文件与最低转移定价文件要求的重大变化。

“新指南允许更多的企业只准备最低的转移定价文件,而不是完整文件,料为企业节省潜在成本。”

她在《太阳报》专栏撰文写到,过去转移定价被视为反避税条款,但如今准备其文件已成为重要年度合规要求。

“如果未能每年按时准备此文件,无论交易是否符合公平交易原则,都会被罚款2万至10万令吉。”

她说,大马的转移定价适用于国内和跨境交易及不属于同一集团的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如具有共同董事的公司,每家公司持有至少20%股权。

免交完整文件

过去任何受控交易超过1500万令吉的企业都必须准备完整的转移定价文件,新指南则把门槛降至1000万令吉。受控交易是指与子公司、母公司、姐妹公司或其他类型关联方之间的销售、采购或服务交易。

“乍看之下,可能会认为更多企业需准备完整的转移定价文件。但实际情况是,需准备完整文件的企业数量会减少,因为新的1000万令吉门槛适用于跨境交易。”

她举例,一家公司的跨境受控交易为200万令吉,国内受控交易为1600万令吉,旧指南需公司准备完整的转移定价文件。

但新指南要求公司只需准备200万令吉和1600万令吉交易的最低转移定价文件,以及任何年收入低于3000万令吉的企业,无需准备完整的转移定价文件,金融交易则有不同门槛。

她说,完整与最低转移定价文件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要求远不如完整文档严格,因为无需要提供职能详细资料、分析所处行业及进行可比性分析。

“可比性分析需收集和分析成百上千的潜在可比公司数据,无需提供此数据,对很多企业是一个好消息。”

她提醒纳税人仍需解释和证明其定价政策符合公平交易原则,因为在某些情况下,若缺乏可比性分析,证明定价政策符合公平交易原则并不实际。

故她建议符合准备最低转移定价文件要求的企业,仔细评估其选项:是否准备没有可比性研究的最低转移定价文件,或是否包括可比性研究(或准备完整转移定价文件)。

至于年内受控交易不超过100万令吉,或满足特定标准国内受控交易的公司,虽完全免于准备转移定价文件的要求,仍需证明其定价符合公平交易原则。

她指出,除了上述要求外,新指南同时发布的转移定价审计框架,也带来多项技术性变动,影响集团内部交易的定价、重组安排以及转移定价文件准备。

“ 虽然新指南可能为某些企业节省成本,但不能‘一切照旧’处之,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轻松应对。随着当局对转移定价问题关注的增加,建议企业咨询专业人士,确保定价合理和文件符合最佳合规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