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世界没有想象中的和平/潘政麟

在二战的硝烟散尽之后,世界仿佛迈入了一个相对平和的发展周期,商业与科技的蓬勃,昭示着人类文明的高光时刻。然而,表面的宁静之下,暗流涌动,近期的全球事件提醒我们,世界的和平远非理所当然。

最为瞩目的,莫过于至今仍持续发酵的以巴冲突,它像是一枚定时炸弹,威胁着中东乃至更广阔地区的稳定。

也门对商船的袭击,作为对以色列不满的表达,不仅推高了海运成本,还引发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军事回应。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如同走钢丝,稍有不慎,便可能触发新的区域冲突。

近期,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直接军事对峙,虽双方均显现出高姿态的克制,避免全面战争的爆发,但暗流涌动下冲突升级的风险并未减弱。

同时,西方多国频繁爆发的涉以抗议活动,乃至校园内的动荡,预示着未来全球局势将持续面临不确定性与波动。

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对抗,已经持续两年有余,这场被称为二战后欧洲最大的战争,不仅考验着两国的耐力,也映射出国际政治的复杂博弈。

乌克兰总统的访美求援,折射出冲突的长期性和解决的艰难性。俄罗斯虽受制裁,却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维持其战略深度,而乌克兰则依托地理优势和国际支持顽强抵抗。

美国最近通过的巨额军事援助法案,承诺向乌克兰提供610亿美元(约2909亿令吉)援助以继续对抗俄罗斯。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俄乌冲突难以画下句点。和平的曙光,在重重迷雾中显得格外遥远。

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又为全球不安定因素增添一笔。朝鲜的强硬姿态,对韩国的敌对声明以及抛弃过往寻求的和平统一,如今不排除武力统一,似乎是企图利用国际注意力分散的时机,推动其统一议程。

全球各地冲突频发

在乌克兰危机和中东乱局的背景下,朝鲜的举动显得尤为微妙,让人担忧这是否会成为又一个不稳定源。

关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幽灵,虽然难以预言其确切轮廓,但当前全球各地冲突的频发,确实在累积着不稳定的能量。

然而,执政者们不得不顾及战争的高昂代价和全球经济的脆弱性。

全球化与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自由流通让人们的思想更加多元,对权威的盲目服从已成往事,这也为和平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基石。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古老智慧,似乎预示着和平与冲突的循环往复。然而,人类作为智慧生物,应当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努力打破这一循环,探索长久和平的途径。

在全球化的今天,合作与对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全球性的挑战,更不用说承担起战争的沉重后果。

反应

 

言论

汇率加剧人才流失/潘政麟

近年来,随着新元对马来西亚令吉的汇率持续走高,许多马来西亚人选择越堤前往邻国新加坡工作。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两国之间日益扩大的薪资差距,也揭示了马来西亚在留住本国人才面临的挑战。

马新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正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

近期,新元兑令吉的汇率达到了1新元兑换大约3.29令吉,此前最高时可兑换3.55,这使得同样一份工作的薪酬,在新加坡可以比在马来西亚多出数倍。

例如,一名工程师在马来西亚的月薪约为3000令吉,而同样的职位在新加坡则能赚取超过1万令吉。对于许多马来西亚打工族来说,这样的薪资差异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

因此,在新元飙涨之后,国内一些领域如餐饮业、零售业和技术行业等,迎来新一轮的离职潮,尤其是在靠近新加坡的柔佛州等地更为明显。

各行各业中,受影响最严重的莫过于中小企业。由于无法提供与新加坡相匹敌的薪资水平,这些企业面临着员工流动性大增的问题。以轮胎行业为例,尽管熟练工人的薪水已经涨到了4000至6000令吉,但依然难以吸引到足够的求职者。

此外,修车行和餐饮业同样遭遇了类似的困境,许多年轻技工和厨师纷纷选择到新加坡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部分企业不得不采取措施提高员工福利,比如发放额外的花红或提供住房补贴等。

人力资本的流失不仅仅是企业层面的问题,它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总财政拿督孔令龙指出,如果连本国公民都对自己国家的经济缺乏信心,那么要吸引外资将变得更加困难。

他认为,政府需要传递积极的信息,展示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投资前景,才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到来,并稳住马币汇率。

同时,他也强调了工业4.0的重要性,即通过数字化转型和自动化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从而缓解因人才外流带来的生产压力。

马新合作互利共赢

尽管存在竞争,但马新两国之间仍然存在着合作的空间。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的李活安博士认为,“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计划有望成为连接两地经济的桥梁,创造出更多高技能、高薪资的工作岗位。

他相信,随着该计划的推进,不仅能够为新加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能促进马来西亚本地经济的增长,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综上所述,汇率变化所带来的薪资差距确实加剧了马来西亚的人才流失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解决之道。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改善国内就业环境等多种方式,马来西亚或许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更多优势,重新吸引并留住宝贵的人力资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