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东西马民风迥异/罗汉洲

那天阅读报章时,看到一篇新闻报道说,回教徒受促避免出席其他宗教的仪式,同时也禁止回教徒唱圣诞歌曲,因为圣诞歌曲含有基督教元素。

隔天阅报,却看到沙巴各族同胞在圣诞夜齐聚一堂,以马来语、华语及英语共唱圣诞歌曲的报道。

同在一个国家,两地民风相差如此的巨大。

习以为常华巫没禁忌

早几年,我也在报章得悉,砂沙两地的回教徒可以在华人开的咖啡店喝茶、吃面包、椰浆饭等,也有回教徒在华人神庙做打扫工作、抹神台神像,彼此都习以为常,不觉得有什么禁忌,东马回教徒也没有因为持有这种开放的态度而改变信仰,他们依然是虔诚的回教徒。

逢有市集或某族人的大日子,街市人多,基督教堂、回教堂、神庙都大开方便之门,把空地作为停车场,非回教徒可在回教堂前放车,回教徒可在神庙前泊车,主客双方都没有忌惮,西马人看这些报道都觉得不可思议。

现在的年轻人,甚至中年人可能不知道,以上这些场景,在1940年代至1960年代中期的马来半岛也是极为平常的事。无论在乡村或城镇,常见马来人在华人咖啡店喝茶、吃面包,或吃自己带来的食物,也常见马来人和华人朋友同桌喝茶聊天,华人在他们面前吃什么都无所谓。他们毫不以为忤,那时的马来人好像不知道什么叫做“感受受到刺激”、“没有受到尊重”这些东西。

在那个时期,马来人可以在华人巴刹猪肉档前走来走去,从不曾听他们投诉说受到刺激、受到挑战,

也是在那个时期,每到红毛丹或榴梿山竹盛产季节,华人水果商单人匹马骑着脚踏车,后面载个大藤萝去甘榜收购红毛丹、榴梿或山竹;较大的水果商则驾小罗里,毫无顾虑地深入山区甘榜收购。

50年代初的红毛丹每个只卖一毛钱(一仙),十来岁的华人青少年结伴去甘榜买红毛丹吃,园主按人头计算,现采现吃,平均一人不需一块钱,红毛丹任你吃个饱,宾主尽欢。

马来人也把种植的蕃薯、木薯及采撷的巴古菜交给华人杂货店售卖,店主当场结算,银货两讫后,马来人就去咖啡店喝茶,歇脚。

当时一般的情况是华人村落接近城镇,马来人则喜欢依山居住,因为可以栽种各种果树,所以他们来往城镇,不论步行或骑脚踏车都须经过华人村落,所以华巫村民都很熟络,两族青年每天傍晚一起踢足球。在那大约20年间,华巫村民确实称得上民风淳朴,彼此都不会勾心斗角、耍心机。

炒作种族歧异拉拢人心

到50年代中期,英国殖民地政府把华人村落集中在新村,华巫村民水乳交融的场景乃给拆散。进入1970年代,政客发现炒作种族歧异是拉拢人心,吸引选票最有效的手段,于是人人竭力夸大马来人的落后,华人的进步,也因此产生不少“民族英雄”。

马哈迪撰写了《马来人的困境》,他顿时成了马来人心目中的救星,嗣后他就雄霸政坛20多年,到了九十多岁的高龄的今天,他仍然落力炒作种族主义。

所以当今的人看到以上新闻时,请别太过惊奇,我们西马也曾有过,如今一去不复返,原来是全毁在政客手中。

反应

 

要闻

安华与巴西回教徒交流 推动清真事务合作

(里约热内卢17日讯)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今日与巴西当地回教徒社群交流,为一整天的行程拉开序幕。

他说,除了通过向巴西回教徒社区进行教育和宣教来提高回教的地位,大马也致力于协助清真相关的事务。

“在会议上,我们能针对这国家的回教徒社群的发展,进行讨论和交换意见。”

安华与来自里约热内卢唯一的回教堂Mesquita da Luz的代表会晤后,向媒体这么说。

与会者包括外交部长拿督斯里莫哈末哈山、Mesquita da Luz主席莫哈末泽因霍姆、宗教司桑乔豪尔赫、社会部副主任朱莉亚莱尔及财务主任阿都拉阿马斯里。

安华还向当地回教徒社区作出捐赠,包括一本特别印刷的可兰经和10份翻译成葡萄牙文的额外版本。

他说,大马也将动员力量,支持回教堂举办的活动。

安华是出席在秘鲁利马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经济领导人周(AELW)会议之后,于昨日抵达这个充满活力的沿海城市进行工作访问至19日,以出席2024年二十国集团(G20)峰会。

安华是应巴西总统卢拉的邀请访问巴西。 

除了大马之外,智利、卡塔尔、埃及、新加坡、西班牙、阿联酋及越南等16个国家也是G20的受邀国家。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