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两大国迥异治国态度/霍咏强

中美两个大国的元首,在每年各自对国民的关键讲话中,表达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习近平在中国两会、即人大、政协会议上的重点,句句不离民生;相反,拜登的国情咨文,几乎通篇都是国际关系,就连经济发展,都只是如何令厂商回流美国,但是具体行动却完全欠奉。

3月1日美国总统拜登发表了任内第一份国情咨文,第一句话是“用自由战胜专制”,真实的意思是“美国有自由掠夺这个世界”,所有与会人士起立鼓掌。当中绝大部分的外交话题关于俄罗斯和乌克兰,说的是世界秩序,指普丁企图动摇自由世界的根基,让自由世界屈服于他的威胁。

既要让美国人团结起来,支持他对抗破坏了后冷战时代30多年和平的俄罗斯残暴领导人,令人一时间甚至误以为这30多年来,世界只有这一场战争,美国领导的入侵和攻击,似乎都只是虚构、假象。

就连提到民生重点“建设基础设施”时,拜登都离不开把问题往外转移到中国身上,提及曾对习近平说过:“对美国人民下赌注从来都不是好赌注。”就连说到移民,说的还是其他国家的行动,比如说“得到南美洲和中美洲合作伙伴的承诺和支持,他们会收容更多难民并保护他们自己的边界”。

拜登没提具体措施

在经济部分的4个步骤:“增加美国的制造业并加强供应链、努力降低物价、推动公平竞争以保护小企业、消除优薪工作的障碍。”除了口号以外,你不会看到拜登提出了什么具体措施,在党同伐异的政治环境下,现场得到的反应离不开共和党人的嘘声。

如果隐藏掉是谁在说这些话,单看文字内容,会以为这是美国之音早晨新闻报道。

中国的两会往往被视为另一个极端: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以“攻坚克难 砥砺奋进”为标题,继续强调“六稳”、“六保”,年年差不多的内容、表面看起来是否很老土?

习近平谈粮食安全

事实上,这些数字虽小、听来琐碎,但中国实体经济体量巨大,2021年中国GDP总量超过114兆元,在这个基础上今年如实现5.5%的增长目标,对应的一年经济增量,按经济体算已经可以排到世界前20位,也就是增加的数额,接近俄罗斯的国民产值。

怎样才算是个好政府?欧美社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把问题都推到他人头上,然后传媒又只会报道哗众取宠的内容,有个俗语把这种情况形容得挺准确:“离地”!

中国常被指资讯不流通,政策透明度低,中国针对个别突发事件的反应或许的确比较慢,但在政策透明度和资讯发布肯定不低,关键反而是太多,加上传统的官样模式,要看得清楚,看得明白,就必须一件件、深入地看。

那中国国家主席 在两会中到底说了什么?例如习近平在3月6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说的是粮食。

经过多年艰苦努力,中国以人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可以说有力地回应了粮食安全问题,然而在民生背后,仍然包含国际问题。

习近平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中国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也就是说粮食可能因为国际环境成为影响中国的安全隐患,简单来说未来暗藏“粮食战”风险。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关键,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所以要慎防在耕地上弄虚作假,一定要有足够安全系数。习近平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影响到国家安全,必须以创新建设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科技自主、种源可控。

同时由基本粮食供应,发展到优质食物结构,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培育文明风气,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持续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依法打击黄赌毒和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所以中国政府从基本粮食供应到自主农产品科技,进而提升整体食物结构,到民众近期关注的乡村打黑问题,充分反映出贴近民情,民生无小事的态度。

在参与政协分组会议前,习近平连续第5年到了内蒙古代表团审议,重点话题是环保。而关键的说话,并不是要加快推进,而是强调:不要丟了本业和本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承诺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要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事情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反而要警惕是否过急。

绿色转型非一蹴而就

所以习近平强调“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富煤贫油少气是中国的国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实现目标,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时刻,美国的选择是以顿巴斯冲突激化俄乌矛盾,重启冷战局面、火中取栗;中国则实施更具体的民生措施,看到的是自身的不足,想到的是何以自主自强。

两个大国、两种态度。

反应

 

灼见

浪子回头还是看风使舵?/霍咏强

胜选一周后,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政府内阁已具雏形。其中佛罗里达州参议员卢比奥被提名为国务卿,福克斯新闻主持人海格塞斯任国防部长,佛州众议员沃尔兹出任国家安全顾问,这些任命都惹起极大争议,加上前国家情报总监拉特克里夫出任中央情报局局长,现年40岁共和党主要筹款人的斯特凡尼克担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这5个人的共通点是对华鹰派,主张对北京采取强硬路线。加上莱特希泽或重任美国贸易代表、甚至财政部长,他是坚定鼓吹关税理论,在特朗普首次任期发起对华贸易战,显示未来美国从国家安全到贸易等领域对北京更为强硬。

首位无法访华国务卿

在一众对华强硬派中,被中国视为“反华急先锋”的卢比奥最受关注,因为他身在中国的制裁名单之上,虽然说中国并未清楚说明具体制裁内容,但他是在2020年两度因为涉及新疆和香港问题上表现恶劣、而被列入对美国的制裁名单,如果以“对等”为原则,当时因为华府制裁了新疆区委书记等4名官员,禁止入境、限制签证并冻结资产,卢比奥自然同样无法入境中国。那卢比奥就很大机会、成为自中美建交以来首位无法访华的国务卿。

在报道特朗普组织内阁时、这些提名人的履历中的必然要求,就一定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不曾向他“交心兼擦鞋”,是不可能进入内阁当中的。这些人不少还有个共同点:就是曾经指责过特朗普。尤其是在8年前首次竞逐共和党初选时,不少共和党核心人物都曾经攻击过特朗普,例如卢比奥指斥特朗普粗鄙,副总统万斯更曾嘲笑他是白痴。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今天他们都彻底改变了态度、忠实地支持特朗普,他们是浪子回头还是看风使舵?

从不掩饰用人唯亲

特朗普从不掩饰用人唯亲,和他的强人心态有直接关系,尤其是他把共和党能全面控制美国的行政、立法、司法的三权,都归功于自己的影响力。

今届选举中特朗普最重要的竞选承诺是“瓦解深层政府”,当中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其一是深层政府中的金主,虽然特朗普背后的主力金主和传统势力不同,但要扭转这些门阀对美国以至全世界的影响力,是完全不实际的,所以特朗普想要瓦解、能瓦解的深层政府目标,只会在行政层面上。

他一直认为在第一个任期内,许多政策无法推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上层公务员的抵制。所以早在上届任期完结前,特朗普签署了《Schedule F》一项堪称爆炸性的行政命令,因为它试图改变美国的公务员制度。

在此计划下,数万名被认为对政策有一定影响、涉及机密和政策决定的公务员,被重新划入《F计划》内;这些雇员将成为自由雇佣关系,失去就业保护、更容易被解雇。但计划在拜登上任后不久被废除。

瓦解深层政府的另一个重点,是对情报机构开刀,包括清除情报机构中的腐败分子、建立独立的审计署以监督情报机构等几个方面。

所谓情报机构指的就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在他第一个任期内,FBI就发动了“通俄门”的调查,2022年8月,FBI又突袭海湖庄园,抄了特朗普的家。所以他认为FBI不再是联邦机构,成了深层政府的打手、是民主党打击政敌的武器。

加上在马斯克的支持下,特朗普正准备拿起屠刀借任命马斯克和并无政界背景的印度裔商人拉马斯瓦米领导一个新的政府外组织,称为“政府效率部”,旨在减少官僚主义、削减浪费开支,并重组联邦机构。其中拉马斯瓦米在竞选时最具争议的主张、就是“废除联邦调查局”。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