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两方阵营 网络战略/杨焌伸

相比起5·05大选的“Love In The Air”,马华候选人这一届大选採用的网络战略,拍短片主题路线显得比上一届成熟,明智得多。来自国阵的文冬候选人廖中莱和峇都候选人刘华才博士的宣传视频,都着重于宣传当地文化、发展,影片中有意无意和当地居民有着日常化的亲切互动,暗示强调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候选人;这无疑是往民主行动党常调动候选人,派天兵的惯性战略打脸。

而来自希盟的视频,多数都是在探讨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1MDB)丑闻,国债攀升,马币汇率等全国课题。



前几日,希盟主席马哈迪医生更是展示他宝刀未老的演技,影片裡被两位小朋友询及为何九十多岁了还要工作(参与政治),他说是为了弥补以前的过错,不想看着这个国家沦落下去,说到激动时还哽咽眼红。虽说女人的眼泪是世界上最强的武器,可是这九十多岁老人家的眼泪也不赖,肯定俘虏了很多选民的心。

宣传效果无限大

由此可见,踏入网络时代,两派阵营的候选人就算年纪再大,也要与时并进去打网络战,杀入年轻人的市场。毕竟在公共场合的政治演讲,出席者往往都是本来的支持者,很难去开扩新市场,将对方阵营的支持者给吸引过来。

反而网络短片就不同了,哪怕你是行动党的铁粉,看到网民分享廖中莱的宣传视频,阅读排山倒海的负面评论之余(马华面书帖子常态),好奇心之下都会按进去看视频内容。这样一来,候选人就达到他要的宣传效果了。



相比起传统的公开政治演讲,拍摄网络短片更加低成本,而且浏览的网民数量,宣传效果是无限大。一个不小心短片爆红起来,搞不好宣传还能达到全马所有人民呢。

看回去双方阵营的短片路线,不难发现双方都在巧妙的躲避各自的禁区——马华知道谈起1MDB课题,对己方只有百害而无一利,于是专攻自己选区的民生课题,希望能通过贴近草根来提升自己的胜算。

反而行动党候选人被调来调去,鲜少有在自己成长的选区上阵,有些在当任议员时甚至完全没在自己的选区出现服务过,自然不可走马华候选人那一套,只能专攻耳熟能详,容易煽动情绪的大课题。

上一届大选国阵无法扳回一城,进一步失去议席,主要还是在网络战比民联逊色。还记得文冬停电、孟加拉坐飞机来投票的假新闻吗?当时在网络铺天盖地的狂传,连ACE新闻主播颜江汉也误信分享,对当时胜选的廖中莱造成很大的信誉危机。

虽然网络世界非常自由,但用户也应该宣扬良好风气,比起聘用网络兵团大肆进行无谓的文革式谩骂、诅咒,候选人好好利用网络平台去让选民了解你的竞选宣言、理想、履历,来得更加实际,更加能提高自己的支持率。

反应

 

言论

美国政治领袖教育担当/林国安博士

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职美国第47任总统。2024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贺锦丽分别发表政见,包括阐述对教育课题的观点和立场,尽见大国政治领袖的教育担当,以及胜选后美国教育政策的可能走向。

联邦集权与地方分管,向来是美国教育管理制度的矛盾。特朗普主张关闭美国教育部,将教育主导权下放各州政府,以减少联邦政府对教育机构的监督与财政开支。

同时,通过“学校选择计划”,恢复家长教育选择权,以利用公共教育资金,将子女送到公立、私立、特许学校或在家学习。

贺锦丽支持保留教育部

贺锦丽则支持保留教育部,重视联邦政府支持发展公立教育系统的作用;反对公共教育资金用于私立学校,主张将教育资源集中于公立学校,以提升其教育质量。

除了对国家教育管理制度持不同意见,特朗普和贺锦丽在推进美国各阶段教育发展方面,也各有观点。

特别是贺锦丽,注意到减轻家庭幼儿照护负担,赋能学前教育的可及性和经济性,具体包括为家庭提供长达12周的保育有薪假,为有新生儿的家庭提供6000美元的税收减免;扩大Head Start 项目,为低收入家庭儿童提供学前教育。

关于学校教育改革,贺锦丽支持通过政策和资金投入,促进学校教育内容多样化,吸引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减少学校中的种族和经济隔离问题;反对学校限制种族和性别议题教育的政策。

特朗普则主张在学校推广符合“爱国价值观”的教育,禁止在课堂上教导批判性种族理论、跨性别意识形态和结构性种族主义的内容;支持将基督教价值观重新引入公共教育课程。

为此相应的教师队伍建设,特朗普倡议废除教师终身制,推行基于教学绩效的教师薪资制度;并提出设立新的教师认证机构,以确保教师符合“爱国价值观”教育的需求。贺锦丽则认为教师多样性对学生成就至关重要,主张通过教师培训和招聘计划,为少数族裔服务院校提供资金,以培养更多少数族裔教师。

贺锦丽和特朗普都非常重视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贺锦丽认为“大学教育是通往中产阶级的主要途径”,致力于推动高校奖助计划、学生贷款减免和实现社区大学免费教育,确保学生能从高等教育中获得价值。

具体包括支持提高助金额,为弱势中学生、大学新生和残疾人士提供资助;支持低收入家庭学生免费就读社区大学;延续推动拜登政府的“有价值的教育储蓄”计划,为大学生减免或宽免大学债务,利惠学生基本生活需求、创业和购房;支持增加对少数族裔服务院校(如传统黑人大学和部落大学)的投资。

不过,特朗普反对大规模学贷减免,仅支持“收入驱动还款”计划,让学生根据个人职业收入和家庭经济调节支付还款。

为增加高等教育办学的可负担性和灵活性,特朗普打算通过“征税、罚款和诉讼”,从大型私立大专的捐赠基金中获取资金,以设立名为“美国学院”的免费线上大学,作为设立传统4年制大学的替代方案。

对于美国大学的营运,特朗普在意的是制订新的认证标准,避免其受左派政治意识形态和异议份子的干预。

蓄意增国际学生门槛

美国是教育大国,难以规避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但是,特朗普“一刀切的移民歧视”,蓄意增加国际学生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门槛。

他曾于任职总统期间签署“回教徒禁令”,限制来自回教徒占大多数国家的个人入境美国,导致大量国际学生的签证暂停签发。

贺锦丽是反对特朗普“回教徒禁令”的,她赞赏国际留学生对美国的贡献,而拜登政府教育部也恢复推进国际教育。

综上所述,特朗普的教育政见倾向教育管理去中央化,教育内容凸显爱国价值和西方文明传统,恢复家长教育选择权,反对大力投资公共教育。

贺锦丽则倾向通过联邦政府的支持以改善公立教育系统,推进教育领域的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

特朗普宣誓就任总统,雷厉风行签署了近百项行政命令。他的教育政见是否付诸落实,落实到什么程度?他可能吸纳贺锦丽的教育观点吗,抑或把它当作拜登政府留下的“垃圾”,一并清除干净?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