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两极化的世界/潘政麟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两极化”已成为一只无形的塑造者,其影响力悄然渗透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经济的地基到科技的尖端,乃至自然界的广袤,无处不在不受其触。

据2024年5月18日美国彭博社的亿万富豪指数披露,在人工智能浪潮、奢侈品市场的蓬勃,以及地缘政治的剧变交织影响下,坐拥千亿资产的超级富豪人数已攀升至史无前例的15位,其个人财富在今年飙升13%,总量高达2.2兆美元,不仅轻松超越通货膨胀的速度,更在股市表现中独占鳌头。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前500富豪的财富中有四分之一集中在这15位巨富手中,凸显了财富集中的惊人程度。

全球经济版图的两极分化,是全球化进程副作用的鲜明展现,贫富差距非但未能在全球一体化中缩小,反而日益加深。发达国家与富裕群体成为最大受益者,而发展中国家与贫困人群则往往被边缘化。

贫富裂痕最刺目

贫富差距的拉大,构成社会图景中最刺目的裂痕。这不仅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境,发达国家同样难以幸免,中产阶层的缩水、社会流动性的减弱,导致阶层固化,社会稳定与和谐遭受严峻考验。

科技进步,本应为人类共同的福祉,但在现实演绎中,却加剧了力量的不均衡分布。大型科技企业凭借雄厚资本、海量数据和技术壁垒,不断强化市场控制力,形成垄断或寡头格局,而小企业和创新者则面临重重关卡,难以前行。这种“马太效应”不仅遏制创新的多元生态,还加剧信息与知识获取的不公,使“数字鸿沟”成为新时代的社会断层。

美国硅谷的繁荣,便是这一现象的缩影,同时也是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与欠发达国家之间技术差距日益扩大的证明。

环境危机无国界

相较于经济与科技领域的人为两极分化,自然界的极端化则是人类活动长期累积影响的集中爆发。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极端气候事件频仍,从酷热难耐的热浪(例如马来西亚近期的热浪)、干旱,到洪水肆虐、飓风横扫,自然界的平静已被彻底打破。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的急剧减少,昭示着地球生态系统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自然界的极端化,无言地警示我们:环境危机跨越国界,无人能置身事外,这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艰巨挑战。

反应

 

言论

汇率加剧人才流失/潘政麟

近年来,随着新元对马来西亚令吉的汇率持续走高,许多马来西亚人选择越堤前往邻国新加坡工作。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两国之间日益扩大的薪资差距,也揭示了马来西亚在留住本国人才面临的挑战。

马新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正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

近期,新元兑令吉的汇率达到了1新元兑换大约3.29令吉,此前最高时可兑换3.55,这使得同样一份工作的薪酬,在新加坡可以比在马来西亚多出数倍。

例如,一名工程师在马来西亚的月薪约为3000令吉,而同样的职位在新加坡则能赚取超过1万令吉。对于许多马来西亚打工族来说,这样的薪资差异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

因此,在新元飙涨之后,国内一些领域如餐饮业、零售业和技术行业等,迎来新一轮的离职潮,尤其是在靠近新加坡的柔佛州等地更为明显。

各行各业中,受影响最严重的莫过于中小企业。由于无法提供与新加坡相匹敌的薪资水平,这些企业面临着员工流动性大增的问题。以轮胎行业为例,尽管熟练工人的薪水已经涨到了4000至6000令吉,但依然难以吸引到足够的求职者。

此外,修车行和餐饮业同样遭遇了类似的困境,许多年轻技工和厨师纷纷选择到新加坡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部分企业不得不采取措施提高员工福利,比如发放额外的花红或提供住房补贴等。

人力资本的流失不仅仅是企业层面的问题,它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总财政拿督孔令龙指出,如果连本国公民都对自己国家的经济缺乏信心,那么要吸引外资将变得更加困难。

他认为,政府需要传递积极的信息,展示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投资前景,才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到来,并稳住马币汇率。

同时,他也强调了工业4.0的重要性,即通过数字化转型和自动化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从而缓解因人才外流带来的生产压力。

马新合作互利共赢

尽管存在竞争,但马新两国之间仍然存在着合作的空间。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的李活安博士认为,“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计划有望成为连接两地经济的桥梁,创造出更多高技能、高薪资的工作岗位。

他相信,随着该计划的推进,不仅能够为新加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能促进马来西亚本地经济的增长,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综上所述,汇率变化所带来的薪资差距确实加剧了马来西亚的人才流失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解决之道。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改善国内就业环境等多种方式,马来西亚或许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更多优势,重新吸引并留住宝贵的人力资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