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中印海外各有“胶”/廖珮雯

香港反送中示威持续三个月,香港行政首长林郑月娥日前宣布撤回修改逃犯条例,在记者会上也谴责示威者的暴力。

本地民众在谈到香港示威者的暴力行径,也予以谴责,并认为警方的执法合理,因为是示威者破坏公物、干扰民众日常生活在先。



无独有偶,印度政府也在8月初出兵位于印巴之间的克什米尔,并宣布取消“查谟-克什米尔邦”自治权,等于撕毁印度式一国两制,派军队进驻主要大城,包括首府,并切断部分地区的网络服务,使该区进入动荡局势。

针对印度式一国两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危机,相较于香港示威,未引起本地媒体广泛报道。而作为类似香港一国两制地位的克什米尔,居民正经历印度中央政府的军事威胁与压迫,本地华裔民众由于种族和宗教不同,并未表达太多意见。

抨示威者却没人斥警方 

但是,笔者身边的印度友人,则极为关注,而且从之前巴基斯坦攻击印度边界军队事件,就开始跟进情势发展。尽管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互相报复的军事袭击都造成暴力伤亡,印度友人仍站在印度政府的立场,支持军队进驻回教徒为多的克什米尔、取消自治权的政治行动。

这无疑与一些本地拥有大中华情意结的华裔民众思维类似。印度友人认为,印度以前是一超强大国,国家富裕、文明源远流长、印度教影响深远,自另一些外来宗教传入印度后,开始出现宗教文化不同的追随者,社会和谐也起了变化。英殖民之后,印度更沦为被摧残的殖民地,人民水深火热。



因此,对崇尚印度文明正统与合法地位的印度友人来说,印度政府派兵进驻克什米尔地区,结束有关自治权,有助恢复往昔印度帝国时代辉煌的历史,复兴印度文明和印度教,让印度人再次站在世界舞台上,一扫过往被英国殖民的弱国形象。

如此论述下,不难发现,这和大中华主义者的看法很类似。当华裔民众谴责香港示威者追求民主自由时,也是频繁以中华儿女、民族复兴、中国崛起、中华文化强盛等论调,来批评香港人反抗中国,却没有谴责警方使用过度暴力镇压示威者。

民众倾向建制政治立场

本地华族和印族回望自己的中国和印度之时,思考的是"祖先的祖国"终于强大了,不再受外国势力、帝国主义摆布,悠久历史的文明和伟大民族终于站起来了。海外广大的中华儿女和印度同胞,都要强烈支持中印执政党的压制行动,以全力支持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这些事件恰巧发生在两大文明古国,拥有曾经辉煌且影响世界的帝国历史,又在近代被欧洲帝国主义肆意蹂躏。这和国家实行的政治体制无关,印度作为全球最大民主国家,中国作为共产主义政体,在民族复兴的家国叙事中,成功动员身分认同政治,获取大部分民众的支持,甚至在马来西亚出现“中华胶”和“印度胶”。

在摒弃普世价值的追求下,中国和印度政府诉诸情感至上的身分认同,使民众选择倾向建制的政治立场,很容易沦为国家与民族暴力的支持者。

反应

 

国际

香港吸引设家族办公室 提前接触未掌权富豪

(香港6日讯)为吸引家族办公室赴港设立,香港政府提前接触未掌权的财富家族中人。

港媒报道,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5日在香港电台节目《盘点政策》上说,港府此前订立在今年年底前,协助不少于200个家族办公室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的目标,他对达标很有信心,已通过投资推广署引入约140个家族办公室。

他说,港府会提前接触一些尚未掌权和继承财富的家族中人,为他们提供投资香港的机会,提早建立关系。

许正宇说,香港在与中国的联系、税制、人才以及为家族度身订造方面都具优势。在家办的生态圈中,除了处理财富管理、家族传承等方面,也会处理非传统资产,例如绿色投资、艺术品、慈善事业等,香港是艺术文化枢纽,有合适人才。

香港财库局早前宣布,与彭博社推行策略性合作计划“香港家办汇”,以吸引全球的家族办公室在香港设立或扩展业务。许正宇对此表示,此次合作属于强强联手,善用各自的优势。

他举例,不少人都会看彭博社的资讯,而且对方举办很多活动,包括下月会在香港举办财富论坛,与财库局的“裕泽香江”高峰论坛发挥协同效应。

许正宇表示,面对全球多极化环境,不少家族的资产需要更好配置,香港需要掌握这个趋势。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