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中国如何消除贫困?/欧阳玉靖

中国如何消除贫困?这是我到任以来,马来西亚各界朋友最常问我的问题之一。

今年2月,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许多国家都纷纷表示,希望学习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前不久,中国发布了《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向世界介绍中国扶贫脱贫的伟大历程和经验做法。

这是一场以人为本的奋斗。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过去八年来,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群众全部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都有了保障。2000多万贫困患者得到分类救治,近2000万贫困群众享受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24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拿到了生活和护理补贴。

这是一桩利在千秋的伟业。贫困地区发展步伐显著加快。新改建农村公路110万公里,新增铁路里程3.5万公里。

贫困地区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贫困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远程教育加快向贫困地区学校推进,远程医疗、电子商务覆盖所有贫困县。790万户、2568万贫困群众的危房得到改造,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3.5万个、安置住房266万套,960多万人通过易地搬迁实现脱贫。

这是一项惠及世界的壮举。改革开放以来,按现行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在全球尚未走出疫情阴霾的背景下,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世界带来希望和鼓舞。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之路,为发展中国家反贫困提供了可供参考借鉴的中国方案。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消除贫困,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孜孜不倦的追求。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今朝如愿。中国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减贫奇迹,在我看来主要有三个“法宝”。

全心为民

一是全心为民的执政理念。习近平主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脱贫攻坚是一项为了人民的富足和幸福而奋斗的伟大事业,为了兑现“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的承诺,广大扶贫干部扎根基层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他们用自己的辛苦付出换来了贫困群众的幸福。

上下协同

二是上下协同的制度优势。坚持党中央对脱贫攻坚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谋划,强力推进。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广泛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各行业发挥专业优势、民营企业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等多种方式,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

科学创新

三是科学创新的扶贫模式。中国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施策,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精准扶贫方略,做到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提升扶贫减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鼓励自主脱贫,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有效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最大程度减少返贫现象。

当今世界,贫困问题依然严峻,减贫仍是全球治理的难点。

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有中国特色,更具世界意义。中国的实践充分证明,贫穷既非命中注定,也非不可战胜。

中国将继续积极同联合国、发展中国家等开展国际减贫合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让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建一个消除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今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马来西亚也正在研拟第十二个大马五年计划,为复苏经济、振兴国家指明方向。

中马发展需求高度契合,是天然的合作伙伴。

中国愿与马来西亚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加强交流互鉴,分享发展经验和经济红利,推动两国互利友好合作迈上新台阶。

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创造更多的发展奇迹,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

反应

 

国际

中国春节旅游火红 非遗自驾成关键词

(北京6日讯)在今年的春节假期里,中国游客选择了离家更近的旅行目的地,纷纷开车、坐火车出行,而不是飞往海外,并且还增加了支出,顶住了对消费放缓的担忧。

彭博报道,春运期间的中国铁路客运量创下新高,根据阿里巴巴旗下旅游平台飞猪,人们涌向了上海和北京以及新疆北部阿尔泰山等不那么拥挤的目的地。

根据该互联网旅游平台,包含非遗景点和非遗体验的“非遗游”热度较去年大幅增长了40%。

这种消费模式凸显出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人对境内游的偏好,出境游则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鉴于中国游客在2019年是最大消费群体,这一转变将对全球旅行和旅游业产生深远影响。

自疫情以来消费持续疲软,是政府的一个痛点。尽管官员们去年宣布了一系列刺激措施,但周三公布的最新服务业数据意外降至四个月低点。

国内游趋势惠及了中国国内旅游业,尤其是今年春节多了一天假,许多人只需请假两天就可以享受11天的假期。

国内旅游人次增6%

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出游人次同比增长6%,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亿元人民币(约4231亿令吉),同比增长7%。

飞猪说,春节假期国内游人均消费同比去年提升近10%,人均住宿时长同比提升5%。

除了铁路之外,自驾也是热门旅行方式。飞猪表示,春节假期租车订单量录得同比两位数增长。网约车运营商滴滴也是受益者,春节期间打车完单量同比增长17%。

根据数字营销和研究公司China Trading Desk,今年春节期间估计有220万-260万中国人乘坐飞机出行。虽然这较去年的低基数增长了30%,但仍低于疫情爆发前出境游达到高峰时的水平。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想待在国内。根据政府数据,今年春节期间内地居民出入境767.1万人次,同比增长5%。

这高于疫情前720万人次的水平,但前往香港和澳门的游客也被算在内了,而且今年的假期比去年多了一天。

出境游首选日韩泰

一些互联网旅行社的数据显示,出境游客的首选目的地是日本、泰国和韩国等亚洲国家。

根据携程的报告,赴日订单同比增长了一倍,美国、意大利和法国等长线游目的地订单也增长了至少50%。据泰国旅游部,中国游客是春节期间的最大入境游客群体。

与此同时,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数据还显示,春节期间外国人出入境人次同比激增23%,至95.8万。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