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中国或难达环保目标/潘政麟

自从《巴黎协议》的签署之后,环保以及减轻碳排放已经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作为一个大国,中国自然也是积极响应环保。

中国为此甚至提出了希望能够在2050年左右达到碳中和的一个目标。为此中国推出许多政策、措施,希望能够早日达到碳中和的目标。然而时间虽早,目前而言,看来中国或许难以达到其环保目标。

加剧依赖传统能源

虽然中国人口目前呈现萎缩的趋势,即死亡人口大于出生人口。然而中国的人口基数过于庞大,其新出生人口仍然非常多。中国可能会在2030年左右达到人口最多的时候,而人口的持续增长意味着对于能源需求的大增。

中国是个少油多煤的国家,虽然近些年来中国大力推广新能源,然而对于新能源的供应实际上是无法满足中国逐年增加的对于能源的需求,毕竟中国人口的规模过于庞大,导致中国在未来对于传统能源或许会越来越依赖。

中国的石油进口率就是一个很好的指标,该国近期的石油进口率为80%以上,且每年都还在持续增加当中。虽然近些年由于疫情的关系,对于石油的需求有些许放缓,然而如果中国恢复运作的话,那么对于石油的需求肯定有增无减。

抗疫环保无法兼得

目前许多国家都选择了与病毒共存,目前,或许只有中国仍然在坚持与病毒继续作战。中国为了对抗病毒的入侵,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选择不与病毒共存,意味着中国对于抗疫物资例如口罩、手套、防护服、PCR检测试剂等等的需求都迅速攀升。这些物资实际上是用过就丢的物资,环保就无法得到实践。

实际上,经济、抗疫及环保此3个元素无法同时兼顾。中国选择了抗疫,其经济及环保表现,自然就难以好起来。

隔离期会产生许多物资,例如饭盒、生活用品垃圾等等,为了防止病毒入侵,中国都以医疗废物处理这些物资。医疗废物的处理涉及4个基本过程:热过程、化学过程、辐射过程和生物过程,非常耗时耗力。而在此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能源、资源来消化、处理这些垃圾。

在中国,许多地方都要求48小时的PCR检测证明,为了方便人民,中国每1公里就有一个检测站。这些检测站也需要大量的物资以及一次性用品,而检测人员都一律需要穿上防护服,每天更换,人们都亲切叫他们“大白”。

虽然中国抗疫很成功,然而背后,却产生大量垃圾,以及对相关能源、资源的需求大增。

视频推荐:

反应

 

国际

泰国拨8千万解决空污

(曼谷30日讯)曼谷和泰国多个府近一周面临空污问题,政府遭批治空污不力。首相佩通坦28日主持内阁会议,内阁同意投入6亿2000万泰铢(约8069万令吉)于解决空污问题。

其中,曼谷过去一周空气污染严重,悬浮颗粒(PM2.5)浓度曾一度达到每立方公尺275微克,属非常不健康的程度,空污使得全曼谷有350多所学校停课。

佩通坦2当天主持内阁会议,首相府会后发布新闻稿指出,内阁同意投入6亿2000万泰铢用于解决空污和雾霾问题。

佩通坦指出,泰国内政部已经协调各府,要求农民不要再烧农田废弃物,改以掩埋方式取代,她也要求相关部会如环境和资源部、农业部和工业部等合作,减少农田废弃物焚烧和工厂排放废气的问题。

泰国公视报道,农业部指出,本月17日已经实施新规定,如果有农夫被发现在焚烧稻田,未来2年将被禁止参加农业部的补助计划;公共卫生部则从28日起发送免费口罩给民众,优先发放给长者与慢性疾病患者。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