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中国的迷情 台湾的憎厌/蔡元评

中国和台湾之间的关系已从朦胧对峙恶化为公开对敌。大陆主战派要求武统的声浪节节高升,台湾的反中声浪也节节高升,政府和名嘴示意全民备战、热购美国军火、邀请美军支援;在南太平洋的斐济,双方外交人员还很失格,失礼,公开的打了一架!

勿谓言之不预也

《人民日报》 10月15日以标题“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副标题“告台湾情治部门书”,名义上剑指情治部门,实际上重锤台湾;文章以特殊深意,署名“安平”。安平是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故乡,今福建晋江安海镇。

文章罕见的使用了解放军开战前的制式警告“勿谓言之不预也”。文称台湾“挟洋自重,与外部反华势力勾连,严重危害两岸和平”;又称两岸人民都不愿兵戎相见,若不幸战事爆发,罪魁祸首必是“台独”。结语称:“希望这些顽固分子尽早认清形势,早早收手,回头是岸。勿谓言之不预也”。

“勿谓言之不预也”这句话,大陆官媒正式的用过3次。第一次,1962年出兵印度;《人民日报》以“是可忍,孰不可忍”社评,向入侵“麦克马洪线”的印军发出严厉的警告;其后在1967年,新华社针对苏联珍宝岛反击战,在《我外交部向苏联提出强烈抗议》一文,结尾处点明“勿谓言之不预也”;第三次,1979年出兵越南;《人民日报》刊发“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文称:“警告越南当局,仗恃有苏联的支持,得寸进尺,肆意妄为,我们把话说在前面,勿谓言之不预也”。

“勿谓言之不预也”出自晚清小说《官场现形记》。原文:“一经觉察,白简无情,勿谓言之不预也”;简译:丑话说在前头,别怪我没提前警告,事后你别后悔!

不在乎中国

对台湾警告,不以社评的立场发文,以“安平”署名,另加副题《告台湾情治部门书》,显然的留下了转圜,或针对特殊目标的伏笔!

“勿谓言之不预也”,折射了中国对台湾一厢情愿的“迷情”,如同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单恋失败;台湾在乎的是美国,憎厌中国!

台湾渴望的,是加入美国模仿围堵俄罗斯的北约军事组织,组建美、日、印、澳等的“亚太北约”,集合盟友,咬住中国。

反映台湾官方潜意识的自由时报,以社论《架构印太安全 台湾应有角色》清楚的表达了意向。文称:“中国带来的扩张与威胁,严重的破坏现状,不仅已成美国头号战略对手,必须采取多重手段加以遏制……北京利用武汉肺炎肆虐全球之际,伺机扩张,受到压力的国家必须团结抗衡威胁”。结语指出:“蔡英文总统多次强调台湾与理念相近国家合作,说明我们愿为自由和开放的印太区域贡献心力。”

鹬蚌互咬渔翁助阵

日前,美国国会一口气首次通过卖给台湾3大项纯攻击性的武器,包括高机动多管火箭系统、以及相关的无线电通讯、炮兵标定仪等装备,第一次,台湾将装配攻击大陆军事基地的最先进弹道导弹;得偿所愿后,台湾雀跃,认为美台结盟大突破,对抗解放军已胸有成竹。

美国视台湾为其禁脔,鸠夺鹊巢,用作切割大陆的基地。顺其意,国会几个议员就可交头接耳,商定支持台湾的法案;违其意,即编制“中国威胁论”唬吓各方。台湾媒体称美国大选前,国会准备提出包裹式的7个“挺台”法案,从外交、军事、商业及文化等多方面提升美台关系。

美国切割中国无所不用其极,碍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有待推出主张台湾加入联合国的创议。白宫目前蓄意在西太平洋挑起事端,开辟“中国人打中国人”的战场;煽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动作有如削铅笔,慢慢的剥中国的皮!

中国对台湾的“迷情”,根源于历史延续的强烈民族屈辱。收复台湾,旨在于治愈“切肤之痛”,再造尊严,不在于改变台湾内部的生态。遗憾的是台湾经过日本统治,再经过国民党当年配合美国激情反共,近一个世纪的淘洗,爱日、尊美、反中或厌中,已根深蒂固。台湾人普遍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次文化”,不合口味,是酷政。台湾人的基因成分,夸张的说:美国人五成、日本人四成、中国人一成。毋庸置疑的,“中国”是贬字,“反中”则是个褒字!

台湾海峡上,鹬鸟和河蚌开始互咬,渔夫就近助阵;风暴起时,是鹬把蚌叼走,或蚌把鹬拖下水,还是渔夫捡到便宜?且待下回再述。

视频推荐:

反应

 

东盟+

“柬运河项目有序推进” 洪马内否认中资未到位

(金边25日讯)柬埔寨今年8月为中国出资建设的德崇富南运河举行动工仪式。据外媒报道,时隔数月,当初湄公河畔的动土仪式现场已经荒废。

不过,柬埔寨首相洪马内23日主持全国僧侣大会闭幕仪式时,公开回应多家外国媒体关于德崇扶南运河项目的不实报道,并指责这些报道带有政治动机。

他强调,运河项目正按照既定计划有序展开。

洪马内主持动土仪式时说,开凿德崇富南运河所需要的17亿美元(约75.7亿令吉)中,49%将来自中国国营企业中国路桥工程公司,其余来自柬埔寨投资者。

柬埔寨曾多次对外表示,中国投资已经到位,不过4名直接参与投资或听取投资计划汇报的人士,对北京的投资存有疑虑。

一名直接参与投资计划的人士11月初披露,当时还没看到中国的资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