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中国高铁网络为何强大?/潘政麟

高铁,高级版的火车。行驶速度比火车来得快之外,其体验感也比火车来的舒服。

鉴于高铁能够给周边地区带来诸多经济上的利益,许多国家都想打造高铁网络,当中包括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希望更好的连接两国。

虽然许多先进国家,例如欧洲、日本都有高铁,但世界上以高铁出名的还是中国。

中国是个基建狂魔,疯狂打造了大量的火车以及高铁路线。基于这些基础建设,中国的经济在21世纪初开启了腾飞的时代。

铁路的建设意味着运输成本的大量降低以及提高了周围地区的联络效率。这也导致了中国物流异常的发达,淘宝许多运输等都是免运费。

然而马来西亚等国家就难以做到免运费的程度了,许多时候需要买到一定上限的价格,例如100令吉才能够免运费。然而在中国,可能买一样10块钱的东西也能够免运费。可见发达铁路对于一个国家能够带来多少的经济效益。

中国之所以有好的铁路,关键之一在于有好的钢铁。铁路的建设需要大量的钢铁。中国致力于提高钢铁提炼锻造的技术。只需要降低1%的成本,那么中国可能建设高铁铁路就能够省下几十亿的成本,毕竟中国花费了千亿来打造高铁网络。

钢铁质量高

再者,中国也研发了高质量的钢铁,让其能够耐腐蚀、耐疲劳、温度适应性大。例如中国是个四季国家,温差大,钢铁容易热胀冷缩,过往铁路都会预留一些缝隙来给钢铁热胀冷缩。

然而中国钢铁的强大在于不需要预留缝隙(这也是为何中国高铁非常平稳,没有抖动的原因),也能够达到一样的效果,且更耐腐蚀和疲劳等。

关键在于中国的钢铁掺杂了一些热胀冷缩的材料,让钢铁在不同温度下都能够有一样的体积,不会变形。而这些钢铁技术的提升对于中国也意味着更低的建设以及营运(不需要时常更换钢铁等)成本。

建设在高桥

中国的高铁一般上建设在高桥上,即不会在平地上行驶。许多国家的高铁跟火车一样,在陆地上行驶。中国往往都会架设高桥来让高铁行驶,但这会导致高铁的建造成本上升。当中最主要的考量在于动物进入高铁行驶范围对高铁的影响。

高铁移动速度非常快,达到300km/h,即100米每秒,相当于一个子弹的速度。倘若有动物,在高铁的行驶范围内出现,那么势必会给高铁带来严重的影响,降低高铁的寿命以及提高维护成本。

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中国高铁基本上都运行在高桥上,除非进站。此外,高桥的建设也让高铁不必担心洪水泛滥等问题。

中国高铁可以说是世界上一个奇迹,因你可以用非常低的价格来享受很好的旅程(例如北京前往上海1200公里,只需要300令吉左右)。再者,中国高铁非常安全,每天早上5时始发车都会空车先行,确保其安全性,几乎没有发生过事故。

相比之下,许多国家的火车、高铁却是事故不断。在中国国内旅行,高铁基本上可以取代飞机的出行。除了价格便宜之外,高铁上有网速,可以办公,其行驶也非常平稳。换做你,你愿意坐高铁还是飞机? 

反应

 

言论

汇率加剧人才流失/潘政麟

近年来,随着新元对马来西亚令吉的汇率持续走高,许多马来西亚人选择越堤前往邻国新加坡工作。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两国之间日益扩大的薪资差距,也揭示了马来西亚在留住本国人才面临的挑战。

马新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正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

近期,新元兑令吉的汇率达到了1新元兑换大约3.29令吉,此前最高时可兑换3.55,这使得同样一份工作的薪酬,在新加坡可以比在马来西亚多出数倍。

例如,一名工程师在马来西亚的月薪约为3000令吉,而同样的职位在新加坡则能赚取超过1万令吉。对于许多马来西亚打工族来说,这样的薪资差异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

因此,在新元飙涨之后,国内一些领域如餐饮业、零售业和技术行业等,迎来新一轮的离职潮,尤其是在靠近新加坡的柔佛州等地更为明显。

各行各业中,受影响最严重的莫过于中小企业。由于无法提供与新加坡相匹敌的薪资水平,这些企业面临着员工流动性大增的问题。以轮胎行业为例,尽管熟练工人的薪水已经涨到了4000至6000令吉,但依然难以吸引到足够的求职者。

此外,修车行和餐饮业同样遭遇了类似的困境,许多年轻技工和厨师纷纷选择到新加坡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部分企业不得不采取措施提高员工福利,比如发放额外的花红或提供住房补贴等。

人力资本的流失不仅仅是企业层面的问题,它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总财政拿督孔令龙指出,如果连本国公民都对自己国家的经济缺乏信心,那么要吸引外资将变得更加困难。

他认为,政府需要传递积极的信息,展示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投资前景,才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到来,并稳住马币汇率。

同时,他也强调了工业4.0的重要性,即通过数字化转型和自动化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从而缓解因人才外流带来的生产压力。

马新合作互利共赢

尽管存在竞争,但马新两国之间仍然存在着合作的空间。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的李活安博士认为,“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计划有望成为连接两地经济的桥梁,创造出更多高技能、高薪资的工作岗位。

他相信,随着该计划的推进,不仅能够为新加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能促进马来西亚本地经济的增长,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综上所述,汇率变化所带来的薪资差距确实加剧了马来西亚的人才流失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解决之道。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改善国内就业环境等多种方式,马来西亚或许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更多优势,重新吸引并留住宝贵的人力资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