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中学应提供多元教育/一愚

日前,传出教育部或将强制学生完成中学教育,大家马上联想,官方日后可能会惩罚未完成学业学生的父母,自然引起民间很大反弹。副部长随即出面澄清,重点是学生须完成基础教育,但官方不会打压家长,未来只会对付有能力,却无故让孩子辍学的家长。

若中学生辍学,惩处父母无疑是缘木求鱼。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乖乖听父母话的寥寥可数。而这些乖乖牌,一定安分地待在学校。学生之所以辍学,背后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原因,官方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困难,想方设法协助解决,别一味以惩罚吓人。



严惩家长、学生,甚至老师,是无法解决辍学这个棘手的问题。

好意未必成就好事

科技日新月异,连带使得社会益发复杂多变,官方希望学生接受完整的中学教育,再步入社会。这是提升人民素质的具体方式,官方一片好意,但好意未必成就好事。

学生辍学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学校也应思考,如何提升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乐于上学,而不是将学生死死绑在学校。若是中学延续目前的办学方式,恐怕无法改善辍学的问题。



大家都同意,社会日益多元,多元社会需要多元人才,而学校若能提供多元教育,让校园生活不再只是读书、考试,仍有其它技能、工艺的学习机会,或许能吸引不爱读书、学习能力低落的学生,继续留在学校。

学业成绩优秀固然值得鼓励,但我们不该放弃学习状况不佳的学生。尽管数学、科学是重要的学科,但国家社会并不需要人人都成为科学家、厨师、歌手、运动员等,因为行行出状元,都是社会的中坚分子,他们的成就不需漂亮成绩单,但必须在相关领域努力学习、演练,中学或可考虑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中学应多开办社团

大马过去并未在中学开设技职相关课程,一时也很难改变。不妨鼓励中学开办更多的社团,让学生在校园探索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比如木工、烹饪、美容美发、烘培,甚至程序写作等等。假使社团活动成效不错,官方或可考虑在中四、中五增设实习课,让学生更深入的学习各项技能。中学毕业后,倘若无意升学,可直接进入职场就业。

引导学生找到清楚的目标和学习动力,才可能将他们顺利留在中学。至于社团活动,应考量各地的需求和资源,不必统一办理。比如附近有人愿意教峇迪,就开峇迪社团。官方应鼓励中学发展自己的办学特色,不该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办学优劣的唯一考量。

反应

 

文教

鼓励成中学华文教师 大马中文促进会颁助学金

(八打灵再也10日讯)为应对政府中学中文教师短缺问题,马来西亚中文促进会与马来亚大学教育学院近日联合举办学士后中文教育文凭课程学生助学金颁发典礼,鼓励更多学生加入中文教育行列,成为中学中文教师。

马来西亚中文促进会设立了学士后中文教育文凭基金,旨在募集资金为有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为华文教育事业贡献。

马来西亚中文促进会主席李金泉指出,政府中学中文教师短缺严重,每年约120名中文教师退休。

通过苏丹伊德里斯教育大学和马来亚大学中文教育文凭课程培训的毕业生仅有70人,导致每年约50个空缺,影响中文教育的持续发展。他呼吁教育部每年确保至少有100名中文教师填补空缺。

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指出,师资短缺已成为教育部的核心问题,政府计划在2025年进一步提高师资填补率,并确保有更多中文教师能够进入教育体系。

此次助学金共发放给13名学士后中文教育文凭课程学生,每名学生获得6000令吉,总额达到78万令吉。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