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中美的潜在电能问题/潘政麟

近期,ChatGPT的广泛应用展示了人工智能(AI)的强大能力,加深了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和想象。

这也引发了各国对人工智能的投资热潮,包括中国、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人工智能发展计划和政策,力图提升本国的人工智能产业。

发展AI离不开电供

特别是在ChatGPT大热之后,美国甚至对中国限制高端芯片的出口,升级了芯片产业竞争。

实际上,除了芯片之外,人工智能的发展还面临一个鲜少被关注的挑战,即电能供给。

人工智能的训练和运行需要大量强大的芯片和算力支持,而算力本质上是电力的消耗。芯片制造后可以长时间使用,而电力则需要持续供应。

中国2022年就爆发过缺电的问题。当时正值夏天,而空调是最耗电的电器之一。空调大量运作,加上当时受疫情影响,各地区之间许多资源无法及时调动,促使中国的电力紧张,许多地区纷纷限电。工厂甚至是给员工放假停产。

中国作为高速发展的国家,其能源需求急剧增加。目前,中国主要依赖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炭。

为了环保和能源独立,中国开始关注新能源,但新能源设施建设需要时间,并且相关技术尚不成熟(例如电动车自燃、充电桩效率不高),这导致了新能源建设进展缓慢。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中国可能会再次面临夏季电力紧张的问题。

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电力生产和消费国,主要由私人企业提供电力,政府进行一定的价格监管。美国电力供给相对充足,但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呈指数型增长。

根据AKCP机构的数据显示,美国境内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呈现指数型上升趋势。2017年至今,亚马逊、谷歌、微软等大企业推动了云服务的竞争,推高了数据中心的能源需求。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导致许多科技巨头(甚至最近世界首富马斯克都宣布要自己打造人工智能模型)展开人工智能模型大战,进一步增加了能源需求。

美能源争夺战加剧

电能需求的增加将导致美国的电价上升,进一步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私人企业更倾向于将电能卖给愿意支付更高价格的科技巨头,其他低利润行业难以与其竞争,这进一步加剧了美国能源的争夺。这也不利于新兴企业的发展,使得人工智能领域可能只会成为有资本和规模的企业的竞争领域。

2023年6月初,马斯克在得州奥斯汀举行的能源会议上预测,随着电动汽车消费的增加,2045年的电力需求较目前增加两倍。

马斯克预测,到2030年,全球销售的新车中有一半将是电动汽车。一年内将由芯片短缺变为变压器短缺,随后两年内出现电力短缺。

电力短缺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就像最近缺芯阻碍科技和汽车行业一样;而缺电可能会阻碍人工智能的发展。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电能的支持,而电力供应将成为人工智能发展中不可忽视的挑战。

为了确保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各国需要重视电力问题,并加强能源领域的投资和研究。只有通过确保稳定的电能供应,人工智能才能在未来发挥出其更大的潜力。

反应

 

言论

汇率加剧人才流失/潘政麟

近年来,随着新元对马来西亚令吉的汇率持续走高,许多马来西亚人选择越堤前往邻国新加坡工作。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两国之间日益扩大的薪资差距,也揭示了马来西亚在留住本国人才面临的挑战。

马新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正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

近期,新元兑令吉的汇率达到了1新元兑换大约3.29令吉,此前最高时可兑换3.55,这使得同样一份工作的薪酬,在新加坡可以比在马来西亚多出数倍。

例如,一名工程师在马来西亚的月薪约为3000令吉,而同样的职位在新加坡则能赚取超过1万令吉。对于许多马来西亚打工族来说,这样的薪资差异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

因此,在新元飙涨之后,国内一些领域如餐饮业、零售业和技术行业等,迎来新一轮的离职潮,尤其是在靠近新加坡的柔佛州等地更为明显。

各行各业中,受影响最严重的莫过于中小企业。由于无法提供与新加坡相匹敌的薪资水平,这些企业面临着员工流动性大增的问题。以轮胎行业为例,尽管熟练工人的薪水已经涨到了4000至6000令吉,但依然难以吸引到足够的求职者。

此外,修车行和餐饮业同样遭遇了类似的困境,许多年轻技工和厨师纷纷选择到新加坡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部分企业不得不采取措施提高员工福利,比如发放额外的花红或提供住房补贴等。

人力资本的流失不仅仅是企业层面的问题,它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总财政拿督孔令龙指出,如果连本国公民都对自己国家的经济缺乏信心,那么要吸引外资将变得更加困难。

他认为,政府需要传递积极的信息,展示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投资前景,才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到来,并稳住马币汇率。

同时,他也强调了工业4.0的重要性,即通过数字化转型和自动化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从而缓解因人才外流带来的生产压力。

马新合作互利共赢

尽管存在竞争,但马新两国之间仍然存在着合作的空间。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的李活安博士认为,“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计划有望成为连接两地经济的桥梁,创造出更多高技能、高薪资的工作岗位。

他相信,随着该计划的推进,不仅能够为新加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能促进马来西亚本地经济的增长,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综上所述,汇率变化所带来的薪资差距确实加剧了马来西亚的人才流失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解决之道。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改善国内就业环境等多种方式,马来西亚或许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更多优势,重新吸引并留住宝贵的人力资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