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人人都应该有梦/黄燕娣博士

2023年已谢幕,虽然我们不能再与它相遇,但在回忆中,我们能找到反思的价值。

2024年已到来,是另一场梦的启航,梦是我们长远目标的体现,是我们前行的希望和内驱力,有梦就要勇敢去追。因为梦想会伴随着目标而来,它可能成真,也可能破灭。

小时候,我们可能梦想成为超级英雄,当警察、老师、拯救世界的使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梦想也逐渐变得现实和务实,想成为医生、律师、工程师等,赚取高的收入,为人类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梦想多么平庸或伟大,都是我们努力拼搏的目标。

我们应该鼓励每个人勇敢地去寻找并追逐梦想,而且,拥有自己的想法就要坚定地说出来,因为失败并不可怕,反而是进步的催化剂。

孩子和成年人不同

与此同时,学校教育常常提醒学生要坦诚相对,强调心里有话要说出来,不可以讲骗话,不懂的问题要追问到明白为止。然而,很多成年人却常常将梦想深埋在心底,害怕表达真实想法,担心被误解为不够谦虚、不够成熟,甚至担心被认为是喜欢出风头。

这似乎是一般学校教育和社会看待成人和孩子的社会规范模式,同时也反映了孩子和成年人在待遇上的不同。

近些年来,我们目睹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去,有老有少。有的平时无病无痛突然猝死;有的长期被病魔缠身,最后败给病魔。人生无常,生命是脆弱的。无论如何,在人生的旅途上,即使进入了耳顺之年,已经退休在享受安宁,我们仍然应该保持对梦想的追求。

人人都应该有梦,因为梦想是生命的火花,是激发潜能的魔力。梦想让我们敢于追逐,敢于挑战,敢于突破极限。正是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发现自己的价值,找到存在意义。

人生变幻莫测,生命充满变数,每个人的终点都不同,人活的精彩与否和寿命的长短并无必然联系。

当我们年少时,也许个性独立,只想远离纷扰的家庭,向往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认识到这大多数都是脱离现实的幻想。

有了自己的家庭后,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们总是梦想拥有一个更大的房子,于是努力工作谋求更好的生活。孩子慢慢成长,踏入学校,我们又开始期盼着他们在国内外完成学业后,能够回来与家人团聚,但这可能只是梦中的美好愿景。

新年设定新目标

或许在我们还未进入老年时,可以为自己在2024年设定新的目标。比如,阅读更多报章、杂志和书籍;至少二次到国內外走走看看;成为周围人的良师益友;分享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学会原谅他人的过失,包容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多与那些不轻易笑的人分享笑容,传递正能量等。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活得自在。

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反应

 

言论

独中教育坚守与传承/黄燕娣博士

自1957年我国独立以来,华人不想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故一直都坚持捍卫自己的民族教育。因此,独中宁可不要政府的津贴都要保留自主办学的权力,虽在不利的大环境下还是设法将独中教育努力传承下去。

独中是我国华文教育体系重要之一环,它是华文小学母语教育的延续,也是华文教育的进阶发展。独中的存在,除了背负华文教育 “承先启后” 的重大责任外,更被华人社会视为种族政治的一部分。

独中一直都在逆境中求生存,发展历程可谓波折重重,因每所独中所处的地理环境不一样,学生也来自不同的社经背景,部分小型独中数度濒临关闭,尤其在东马的独中。

办学理念不完全相同

各独中为了发展,除了办学大方向依照董教总的办学使命与方针外,通常各校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各校领导组织的办学理念也不完全相同,但共同的办学理念都是以华文为主要教学语言及保有自己民族文化的课程。60至70年代,我国政府废除小学升中学考试后,独中面对更严重的学生来源短缺问题,办学陷入低潮,生存与发展面临重大危机。

面对极其恶劣的客观环境,华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母语教育,当时于1973年在霹雳州发动一场席卷全国的 “华文独中复兴运动”,及时把全国仅存的60所华文独中从死亡边缘救活和渐渐发展起来。

董教总也于当年成立董教总华文独中工委会,并发动筹募全国独中发展基金,成立独中课程编委。独中的任务,基本上分为两方面 : 一是维护母语教育发扬中华文化;二是发挥中等教育功能,培育有用的人才。

课程不是永恒不变的,刚开始独中成立时,政府规定独中课程必须与国民教育体系相同,只是媒介语可保留华文教学,但经费由董事会全权负责筹备。

之后,因各独中的发展条件不一,渐渐地没有统一及一套适合独中的标准的课程,教科书早期多以中国、香港编纂为主,后来也采用自新加坡和台湾编纂的。

教科书参差不齐

当时各独中的教科书参差不齐,很多时候是依据老师的意愿来决定教科书,有英文版本、中文版本,甚至有些学校无法采购到大量的统一版本的教科书,学生只好用影印的方式当成教材,或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抄写编制成笔记本大家一起分享。

1973年独中复兴运动发表《华文独立中学建议书》之后,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就开始制定统一的办学方针与使命,接着采取进一步行动规划独中统一课程,统一独中课纲及考试,协助各独中更有效的发展校务。

教科书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知识传递工具之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

华教工作者认为,从教育原理来观察,“认知及效忠” 是教育的目标,“课程内容” 是手段,而 “语文”只是一种工具;只要手段正确,不论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必然可以达到目标。

为了长远的发展独中,为了推动课程改革和课程本土化,以及提升和加强独中的学术水平与学生素质,于是董总独中课程编委会于1976年,积极着手进行编纂高初中各科统一课本。

直到今天,独中所使用的课本几乎都采用董总出版的教科书,这是独中一路以走来的坚守与传承。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