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人工智能加速能源革命/潘政麟

人工智能(AI)可说是近期科技圈的热门话题,前有生成文字(ChatGPT)的横空出世,后有影音生成(Sora)的一鸣惊人。

许多人都认为人工智能的拐点已经到来,英伟达、OpenAI等的首席官认为5年内,通用型人工智能(即能够跟人类对话自如,能够自己独立完成许多事情)将会在5年内出现。

之前曾有一篇《AI浪潮下的能源短缺》,里面阐述人工智能I的快速发展将会导致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猛增,甚至是造成短缺。

古人有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需求总是会激发人类的创造力,能源的短缺或许会让能源的革命快速到来。

进入工业时代以后,人类社会大部分能源来自化石燃料。纵使近期有新能源的加入,但新能源的一个致命伤是发电量远不如化石燃料,且有着一定的因素限制。

例如太阳能转换太阳能的效率为最高20%左右,且受限于天气的影响;亦或是风能水力受限于地理因素。而化石燃料只需要进行买卖既可以达到发电的效果,唯一缺点是容易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人类能源需求猛增

核能或许是一个解决方案,但核辐射泄漏却是阻止人类进一步发展核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对于能源需求只会猛增,不会减少。前期的制造、中期的人工智能训练以及后期的人工智能运作,都离不开大量能源损耗。

因此倘若人类需要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那么能源的问题必须要得到解决,甚至是希望能够有一个能源革命来加速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部署。

核聚变是最有可能产生能源革命的能源之一。有别于核裂变(现如今核能的发电方式)是一个重元素原子分裂成不同的元素原子;核聚变是将2个氢原子(最轻的元素)融合成较重的元素,此过程当中伴随着大量能量的释放。

但想要实现稳定的核聚变反应,有许多技术难题需要解决。其中一个难题就是持续实现稳定的核聚变。

想要发生核聚变,就需要将氢原子高温加热至1亿摄氏度左右(在高温下,氢会发生形态转变,变为等离子体),如何在高温下持续控制氢等离子体就成了一个难题。

人类实现控核聚变

2024年2月,顶级科学期刊《自然》(Nature)发布了文章表示上述难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得到解决。在人工智能参与前,可控核聚变只能维持几秒钟,但有了人工智能的参与,目前人类能够实现几分钟的可控核聚变。

原因在于人工智能能够有效提前识别等离子体不稳定的情况,且根据情况来改变环境条件,让可控核聚变得以持续进行。而在此之前只能通过人类的经验判断来维持几秒的可控核聚变。

前不久有“LK-99”超导体的火热,实际上就是关系到能源。倘若人类能够实现室温超导体,那么能源上也会是一个革命,这样我们传输电力就不会有损失。如今我们电网输送能源会有大量的能源在传输过程中损耗。

有人希望利用人工智能来寻找更加可靠的新能源材料。此前谷歌发文《自然》期刊上表示建立了GNoME,一个人工智能模型,能够新预测出几十万种的新材料。

此前,人类已知发现的材料只有几万种。当中一些材料很有可能是能够让人类实现能源革命的材料,例如室温超导体、提高太阳能发电的关键材料等。

人类的发展历史总是离不开能源。钻木取火就是希望得到能源(火),让能源为人类所利用。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总是随着人类可支配能源总量增加而增加。人工智能非常有可能是人类下一个科技革命,但能源上仍然需要一个革命,以匹配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

反应

 

国际财经

推出廉价模型o3-Mini OpenAI卷起来了

(纽约1日讯)OpenAI推出一款轻量级人工智能模型,称其能够进行类似人类的推理,并且提升了效率。在中国的开源模型DeepSeek发布后这款新产品将受到密切关注。

周五发布的这款名为o3-mini的模型将免费使用。OpenAI去年12月首次宣布将发布o3-mini,同时推出了功能更强大的版本o3。这两个模型都旨在回答与编码、数学和科学等主题相关的复杂问题。

时间安排在意料之中:OpenAI去年表示o3-mini将在1月底发布。但此次发布恰逢业界对DeepSeek似乎已取得的成绩感到恐慌。

OpenAI周五表示,o3-mini现已通过ChatGPT聊天机器人向免费用户和付费ChatGPT Plus用户,以及付费Pro和Team服务用户提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