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从“智力商数”到“学习商数”/黄英豪博士

与Z世代学生打交道要适应他们及时满足的心态,上周听到我说《西洋学者“打太极”》,西方管理科学不再被青睐大家都表示“异常关注”,赶紧问我是不是他们所学已作废,不再适用于现今职场(其实他们是比较关心考试会出什么题目)。我说非也,要东西合璧汲取各自的精髓,穿梭于不同文化背景,如鱼得水,方为上策。

近几年来,人类对知识的追求逐渐进入“现买现卖”状况,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已经不是什么天方夜谭,今时今日可以说是宇宙乾坤,弹指之间。



“智商”的历史

现在的孩子缺乏“以能待机”的心态,以前我们是说“学以致用”,可是千禧儿没有耐心等待,万一学而无用,怎么办?那可不是浪费青春?

其实,我常常告诫我的学生们,要把视野打开不能把自己局限在某一种环境,汤马斯·佛里曼在2005年出版的《世界是平的:一部21世纪简史》,身体力行,步步追踪,肯定了“全球化”的不可逆转。佛里曼在文学界德高望重3度蝉联赢得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由他娓娓道来,铿锵有力。

人工智能的出现也只不过是人类进展史的一个过程,当今顶尖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苦口婆心的告诫人类切莫掉以轻心,今日的网速与电脑计算器操作的速度惊人,那也就是说电脑比人类学习还要来得快。



智力商数简称“智商”(IQ – Intelligence Quotient)乃由德国心理学家威廉斯·特恩于1921年首倡,一直到那个时候人类基本上并没有个比较客观的方法来衡量一个人的“聪明度”。智商沿用两个参数的比例来判定一个人的智力,那就是“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例,以此数据再乘以100就是那个人的“智商”,而100分就是“正常”智商。

而“心理年龄”则是由一系列的问答题来决定,就犹如其他科研学术的演进“心理年龄”的测试长年以来饱受攻击,正所谓树大招风,可是一般用在同一群人的范围来做比较还是可行的。

在广大人群当中有三分之二的智商是在85到115,而超过130与少过70分各占有2.5%。多年以来学术界都是运用智商来分门别类,区分学生,而工商界也常常借用智商来做人事取舍

近年来,因为科技的突飞猛进,学术界开始探讨另一层次的学习模式,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尘埃落定,人类开始痛定思痛,浴火重生,多项发明陆续出台,学术模块大致定调。然而,那种学习方式给人有种“倘若用到”的感觉,而现今的资讯太过发达根本没有必要背死书。取而代之的就是时下蛮受学生欢迎的“及时学问”,只要你能够上网搜索找到可信资料则事半功倍。

“学商”的未来

所以只要你能“及时”找到你所需要的资料,加以分析,及时运用举一反三那你就是圈内佼佼者,这叫做学习商数(“学商”- Learnability Quotient )。与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异曲同工,所以我们的老祖宗是超时代的,跨时代的。

从“智商”的演进一直到“学商”也是经过一段蛮长的过程,间中还有由纽约时报的科学记者丹尼尔·戈尔曼于1995年提倡的“情感商数”简称“情商”(EQ – Emotional Quotient)。在当时被誉为超时代巨著,是讲述一个人的情感和情绪稳定性遂而影响,学习,判断和人与人之间交流共处的能力。

千禧年的降临又再一次把全人类对未来的憧憬与幻想推向另一个高峰,网际网络的普遍化给很多传统行业来个措手不及,国与国之间的边界,人与人之间隔膜从此越是模糊。突然间人们发现与不同的种族,肤色,文化,教育和政治背景的人交流交往一夜之间变成个严峻的挑战。这个时候“文化商数”(CQ  – Cultural Quotient)应运而生,于2003年由伦敦商学院鄂理教授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洪洵教授合著的《文化智商》首倡。

书中不乏实例,建议人们以同理心看待事物而不是闭门造车,凡事要以沟通,互惠,协调为出发点,也差不多在同一个时候《蓝海战略》于2005年问世,整个工商学术界顿时刮起一阵互利互惠,避重就轻的战略思维。接着下去就是上个星期我们谈到的《白海战术》,《阴阳学理论》等学说的出现。

最后我跟同学们说,综合智商、情商、文商、学商、时代的变迁与时间的推移加上中外古今学术理论的融会贯通,予以实践,那才是21世纪生存之道。

■黄英豪博士

反应

 

言论

大马,理想的退休天堂/潘政麟

在全球寻找一个适合退休的地方,许多人都会考虑到生活成本、基础设施、医疗条件、文化环境以及生活便利性等因素。在这些方面,马来西亚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退休国家。

相较于许多发达国家,马来西亚不仅物价较低,生活便利,而且拥有良好的社会环境,非常适合退休人士安享晚年。

马来西亚的生活成本相较于许多西方国家、新加坡、日本等地低廉。

日常消费、房产价格、医疗服务和交通费用都相对亲民。例如,在吉隆坡或槟城等城市,一顿地道的本地餐饮仅需几美元,而在欧美国家,同样的一餐往往需要十几甚至几十美元。

此外,住房方面,马来西亚的房价相比新加坡、英国、美国和香港等国家及地区便宜许多。因此,在这里退休可以享受更宽敞的居住环境,而不必承担高额的房租或房贷压力。

城市规划生活便利性

马来西亚的城市规划考虑到了居民的生活便利性,住宅区附近往往设有商店、超市、餐厅、诊所和公园,退休人士可以轻松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满足日常需求。这种便利的生活模式减少了对私家车的依赖,非常适合行动不便的老年人。

相比之下,欧美许多国家的基础设施并未特别考虑老年人的需求。例如,美国许多城市的规划导致居民必须依赖私家车,公共交通覆盖面较小,不适合不再驾驶的老年人。

马来西亚的公共交通系统日益完善,轻快铁、巴士、电召车等选择丰富,使得老年人即使不驾车,也能轻松出行。

退休后,医疗服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马来西亚的医疗体系相较于许多西方国家既发达又价格合理。国内的政府医院提供低成本的医疗服务,而私人医院则拥有国际水准的医疗设施,且收费远低于欧美国家。许多医生受过国际培训,能讲流利的英语,确保外籍人士和华人群体能够轻松沟通。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以及其他民族和谐共处。

华人社区的存在,使得许多华裔老年人在这里生活无需担心语言问题。

市场、医院、餐馆等地普遍使用华语、粤语和福建话,让华裔退休人士能够轻松融入。同时,英语在马来西亚也被广泛使用,对于外籍人士来说,日常生活也没有太大障碍。

华人外籍人士理想选择

这种文化包容性和语言便利性,使得马来西亚成为许多华人和外籍人士退休的理想选择。

综合来看,马来西亚凭借其较低的生活成本、便利的基础设施、优质的医疗服务、温暖宜人的气候、多元文化及友善的社会氛围,成为一个理想的退休胜地。

无论是华人群体还是外籍人士,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安享晚年。对于正在寻找一个适合退休的国家的人来说,马来西亚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