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从蔡英文翻身看希盟/一愚

台湾大选揭晓,蔡英文得票超过800万,高票连任,国会过半,堪称大胜。时间拉回2019年1月,倘若有人说蔡英文隔年将顺利胜选,恐怕连蔡英文本人都不敢置信。

由于2018年底的地方选举,民进党大败,县市长从选前的13席,选后剩下6席,一般认为民进党2020中央大选必输无疑,蔡英文将成为台湾第一位连任失败的总统。



然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随即提出,九二共识便是一个中国,将研拟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引发蔡英文强硬抨击,坚决维护台湾主权,反对一国两制,蔡英文的民调从此缓步上升,直到投票日。

难怪某个外国媒体在胜选记者会提问,蔡英文是否要感谢习近平。

蔡英文任命的行政院长苏贞昌,决策明快,善用年轻人协助宣传,加上延续之前的政策如减税,完成同性婚姻立法等等,诸多有感政绩提升蔡英文声望。

民进党内初选后团结

尽管因赖清德参与民进党党内初选,蔡赖两人竞逐总统候选人,互有攻防。惟蔡英文初选胜出之后,赖清德立刻宣布支持蔡英文,且蔡英文随后邀请赖担任副总统,化解党内分裂疑虑。



反观国民党,初选如何办理吵了几个月,最终虽由韩国瑜胜出,但其它人口服心不服,埋下国民党不团结的隐忧。

尚在疗伤止痛的民进党,勉力组成团队打选战,选战有次序有节奏,而自恃胜券在握的国民党,始终各自为政,韩国瑜甚至公开行程不多,让人怀疑“不知道在选什么”。于是台湾人民最后选择了团结的民进党。

韩国瑜当上高雄市长才几个月,尚未交出政绩,却宣布角逐总统大位,“落跑市长”引爆高雄市民及其它台湾人民怒火。而韩国瑜本身争议言行不断,连许多蓝营人士都批评“望之不似人君”。

政治没什么不可能

此外,韩国瑜一味抨击诋毁蔡政府,虽取悦支持者,却未提出他对国家大政的愿景,“只会骂人,不会做事”,无法吸引中间选民。尤其韩阵营选前的造势大会,号称百万韩粉上街头,场面壮观,支持者固然热情兴奋,不过同时也让反对者忧心忡忡,被迫必须出门投票给蔡英文,以免韩国瑜真的当选。

回望我国,部分希望联盟支持者,担心因一连串挫折,希盟政府下一届无法取得政权。然而,执政者原就必须承担国家社会所有问题,只要好好做事,政策细节更周延细致,以减少反弹,然后加强宣传政绩,相信仍会获得人民支持。

蔡英文都能在短期谷底翻生,政治没有什么不可能。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台湾掀大罢免狂潮 蓝绿互斗恐怖平衡

报道:童清峰

民进党立院总召柯建铭提出罢免国民党41名立委、立院正副院长,国民党以罢免民进党38名立委作回应,蓝绿互斗掀起罢免狂潮。

冷风吹拂中,台中乐成宫却因热烈气氛而洋溢暖意。

“冬季青鸟在台中,滥权立委究责会”于1月8日晚间举行,吸引上千人参与。

现场罢免连署摊位人气高涨,公民团体在台中多选区积极推动罢免国民党立委的行动。其中,针对廖伟翔的“台中觉醒·展翅废翔”团队展现积极行动,设置摊位提供民众填写罢免提议书,现场响应热烈,展现台湾基层的公民能量,为绿营发动“大罢免”开第一枪。

在台湾政治日益两极化的现况下,罢免已成为政党角力的新战场。

民进党立法院总召柯建铭率先抛出“双罢”策略,提议罢免国民党41名区域立委,同时推动罢免立法院正副院长,点燃政坛烽火。国民党立委赖士葆随即强硬回应,表态奉陪到底,并扬言发动罢免民进党38席立委的行动。

蓝绿阵营在罢免议题上展开全面对决,进一步加剧政治对立。

赖清德遭在野党掣肘

总统赖清德因民进党在立法院席次居少数,施政频遭在野党掣肘。

近日,国民党与民众党联手通过《宪法诉讼法》、《财划法》和《选罢法》的修正案,重创赖政府。为挽回颓势,民进党锁定国民党立委推动罢免行动。

蓝绿席次仅差一席

因蓝绿席次仅差一席,若成功罢免国民党立委,民进党有望成为立法院最大党,扭转局势,重掌主导权。

国民党祭出“以罢制罢”策略,试图维持恐怖平衡。

赖清德随即表态,强调宪法赋予多元救济途径,并表示民进党尊重公民团体发起的罢免行动。

赖强调“尊重”是核心,既表现对民间力量的重视,也向在野党传递绿营拥有强大后盾,无惧政治攻势。

“赖清德其实是‘夭鬼假细礼’(贪吃假装客气)。”

分析人士说,他的策略似乎是希望民间团体主导罢免行动,民进党则暗中支持,避免被指当家闹事,制造冲突。

但这种策略的成效有限,因为当罢免程序进行到第二阶段,若没有组织动员根本“罢不动”。

罢免两大阶段的门槛

台湾罢免程序中,第一阶段提议门槛低,仅需选区选举人总数的1%以上即可通过;但第二阶段连署要求达10%以上,且须在40天内完成,对民间团体而言极为困难。唯有政党介入动员,罢免才可能成功,这也使得罢免成为政党角力的重要战场之一。

民进党是否真在罢免战中退缩尚不得而知,因为立委要任满一年(2月1日)方得罢免,届时情势才会明朗,目前罢免之火已经在地方点燃,究竟能烧到什么程度,最终取决于民进党中央的态度。

国民党扬言反制后,绿营对大罢免行动态度转保守,声称这仅是柯建铭的个人意见,试图切割。尽管如此,以民进党的“战狼”属性来看,绝不可能轻言撤退,当前的“没有要罢”态势更像是被对手掐到要害后的策略性“转进”。

赖清德当初以40%的得票率当选总统,但至今仍自认拥有民意多数。他曾表示:“民主的纷争,要用更大的民主来解决。”言下之意,“人民的力量”是他的后盾,并警告蓝白阵营不要行事过度,否则“更大的民主”将会出面“解决”他们。

“罢免总统”也成可行选项

在政治场域中,蓝营往往不是绿营的对手,这回难得巧妙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借由“更大的民主”迫使对手摊牌。国民党立委翁晓玲称,若“罢免”被视为解决台湾宪政民主危机的手段,“罢免总统”也该成为可行选项之一。

这位德国法学博士称,目前《宪法》规定,总统罢免须由立法委员提案,罢免案成立后才能交由人民投票表决,罢免总统仅有此一途径。

但既然总统由人民直选,为何人民无法直接行使罢免权?是否应以更直接、更大的民主机制,解决不适任总统的问题?

翁晓玲说,目前对县市首长、民意代表的罢免都是由人民连署提案,以展现直接民主,故罢免总统的提案理应比照办理,交由人民作主。她呼吁增订“总统、副总统由‘中华民国’自由地区全体人民直接罢免”的修宪条文。

国民党提出“人民直接罢免总统”的主张,给民进党带来巨大压力。尽管修宪难度极高,但仅此议题的讨论便已让赖清德难堪。

此举堪称蓝营的一步高招,直击绿营要害,迫使其陷入困境。对此,民进党秘书长林右昌随即表态,尊重第一线党团成员对罢免议题的立场,但也质疑:“总统上任未满一年就展开全面对抗,我们行政院该如何应对?接下来的执政又该如何推动?”

国民党备战而不畏战

面对绿营推动的“恶罢”,国民党展现备战而不畏战的态势,初步锁定包括吴思瑶在内的4名民进党立委作为罢免目标。尽管如此,国民党团总召傅崑萁隔日却出面灭火,表示党团“没有要罢免任何民进党立委”,态度出现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分析人士称,蓝绿阵营近期热议罢免立委策略,但双方均避公开主导,担忧被指为挑起社会冲突的推手。

他们采取相同的手法:由民间团体发起罢免,自己暗中支持。对此,社会上甚至出现极端主张:既然双方扬言全面罢免对方,不如打掉重练,直接解散立法院,重新改选以打破僵局。

罢免通过后需补选

台湾蓝绿阵营近期酝酿“大罢免”,但可能带来选举浪费与政治风险。罢免通过后需补选,短期内两次选举将大幅消耗社会与行政资源。

若能通过制度改革实现立法院全面改选,或可避免重复选举的浪费。

全面改选难以实现

但在现行制度下,除非立法院通过对行政院长的不信任案,全面改选难以实现。

这背后还有现实的政治考量。例如,身为立法院最大党的国民党当然不愿意倒阁,因为现有的政治局势对其较为有利。同时,民众党更是坚决反对,因为全面改选可能导致其八席不分区立委席次消失,影响其立法院影响力。以民众党目前的声势,最多能有2、3席不分区就很多了,跟它现在有8席,扮演立法院关键少数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所以现在发动倒阁有实际困难,除非蓝绿都想倒阁,但几乎不可能。

在蓝绿斗争中,白营扮演的“助攻”角色让国民党稳居优势。作为新兴势力,民众党缺乏老牌政党的资源和组织动员能力,导致其在蓝绿对立的局面下进退维谷。尤其是前党主席柯文哲陷于司法案件困境,党内领袖试图通过更激烈的手段吸引支持者目光。代理主席黄国昌选择走极端路线,仿效民进党早期的小党策略,企图以激烈的政治姿态凝聚支持基础,为民众党寻求突破。

民众党如今被贴上“小蓝”标签,而柯建铭难辞其咎。专家称,去年初立法院新会期开议时,柯建铭频频对黄国昌呛声,“身为少数派,却对他呛声,根本没有本钱,这种做法显然不明智”。

更何况,民进党并非立法院最大党,柯的举动无异于将黄国昌推向蓝营。如今绿白互相仇视,双方几乎不可能再合作。

民众党的政途困境

对民众党来说,最佳的政治策略应是保持在蓝绿之间的平衡,而非选边站,才能最大化自身的政治影响力与议价能力,否则将失去作为第三势力的自主性。

民众党于1月11日举行“一一一钉孤枝(台语,单挑之意)”游行,号召支持者上街,诉求“还我司法正义,人民怒吼集结”,声援柯文哲因京华城案与政治献金案遭羁押,现场人潮汹涌。

民众党暴露困境

民众党长期以来被外界批评为“一人政党”,但随着该“一人”柯文哲因司法案件遭羁押并辞去党主席,党内困境进一步暴露。

黄国昌因不愿与柯文哲切割,导致民众党的路线逐渐窄化。

如今,民众党与民进党已彻底决裂,转而与国民党合作,却也让“超越蓝绿”口号变成绝响,难以再说服原有支持者。作为台湾第三大党,民众党若无法重新定位政治角色,将可能边缘化。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