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付保费,无可奈何?/陈天文

最近朋友说保险员建议医药卡升级,至终身限额100万令吉。20万升级至100万,不用多付4倍价钱,看起来很划算。

近期,市面上很多家保险公司纷纷推出100万令吉的医药保单,以高额保障吸引保客。



友人单身,升级了还好,可负担,但如果是结了婚,有孩子,配偶又没工作的保客,自身的、配偶的加上孩子的总保费,真的很难控制在收入的10%或以内。

保险费用是精算师计算,很难真正让人占便宜。划算其实是心里感觉,或更贴切地说,是人们直接用简单算法所带来的误解。

10万元保险,保险公司赔偿的风险可能是一年5%,下一个10万,可能是4%,再下一个10万,风险或许是3%。在这个计算基础,医药费要达到1000万的几率几乎是0。有可能,如果有这种保单,不计通胀因素,500万医药保单与1000万保单,年费或许只相差10元。(解释纯属概念,实际金额有落差)。

费用或许多付一点,不计较,但在理财角度,这里一点,那里一点,生活上各种费用多如牛毛,长年累月,财富就这么流失了。保险该买目前够用的,100万保障,当前不太可能用得着,省下的作储蓄投资;每5年检讨保险,再加额,到时财富多了,或许不用加保,又可陆陆续续省回一大笔。

另一名朋友,50岁 ,被陌生保险业务员约谈,他找我作伴面谈。友人排除自住房子,大约另有500万身家,还在持续工作赚钱;孩子刚要读完大专,出来工作自立。



假设夫妇预备40年的生活费,年开销10万,也假设投资与增值能抵消通胀,大约需要400万;当前500万,未来的生活费加医药费,应该够用。

保险员解释后,我当下帮朋友作了分析,生意当然做不成了。

当年理财师课程里有保险单元,给笔者一些观念基础。明白了我承担不了的责任,风险就要转移给保险公司;万一人不在了,或失去工作能力,10年的开销减去能动用的财富,最好去投保。

做了计算例子:太太没工作,丈夫35岁,孩子一个5岁,另一个3岁;开销每月7000,保险保额设定10年开销,就是84万,扣除银行存款、单位信托、股票等等总额24万,建议投保自身(赚收入的人)人寿、严重疾病及意外保50万。

医疗方面,有24万令吉后备,4人每人10万、20万保额,大概可以了。收入10%保障,10%储蓄投资,以后者的增长抵消前者的保费增加。

保险像“跟会”?

保险制度,让我联想目前式微的“跟会”,概念大约一样,紧急的人当月集资一大笔钱“救命”。

保险的理论定义:用多数人的小钱分摊给少数出大病和意外的人,核心是以小博大,起点是好的。

保险公司、业务员有他们的责任与工作,就像“会头”,不可能免费服务,有义务自然有酬劳;有酬劳自然让人非议,正面反面两方时常针锋相对。

富翁有足够后备靠山赔偿任何的不幸,自己向自己投保,可以省钱不让他人赚。

自己无法煮好吃的菜肴,帮衬餐馆,让人赚点钱,无可奈何。

反应

 

要闻

医护数量减少 患者被迫等待15小时

(吉隆坡31日讯)合约医生罢工组织指出,随着患者数量的增加,政府医院变得越来越拥挤,而医生和护士的数量却减少,以致许多患者被迫等待长达15个小时,才能接受治疗。

此外,多数政府医院的病床数量一直没有增加,导致医院经常爆满,新的病人也难以入祝

根据《马来西亚前锋报》,合约医生罢工组织发言人指出,这种情况在政府医院很常见,患者甚至需要在急诊室等待长达24小时才能接受治疗。

他说,政府需要为离开政府医院,加入私立医院或到国外的医生和护士,找出挽留之道。

保险涨价导致

“政府或许可以考虑提供更高的津贴并减少工作时间。

“不要太拘泥于每周45小时的工作时间,因为这非常繁重,会导致更多护士离开卫生部。”

此外,他说,导致医院拥堵的原因之一是保险价格上涨,这导致人民依赖政府医院。

“他们别无选择,所以只能依赖政府医院,因为政府医院更便宜。保险上涨也导致人民没能力购买医疗保险。”

另外,职业健康、急诊和综合健康专家哈纳菲亚说,一些病人尽管只是轻微发烧,但还是经常“涌入”政府医院的急诊室,这种行为也造成医院拥挤。

“要知道,急诊室接收病人的时候,会分为红色、橙色、绿色三个等级。等待最久的大多数都是被归类为绿色的患者,因为需要关注红色和橙色的患者。”

他补充,多数政府医院的病床数量与往年一样,但人口和患者却在增加。

“即使有很多医生和护士,由于设施不足,他们也很难提供治疗。这也需要政府的关注。”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