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健保是政治地雷?(上篇)/林猷荃医生

希望联盟政府在执政后首次推出的2019年国家财政预算案当中,推行MySalam全国健保计划,为40%低收入群体(B40)提供重症保险计划;计划在今年1月推介,3月开始正式开始操作。

健保承保的群体预计多达369万人,包括18至55岁目前获得政府生活援助金的人民;此计划也是一项官商合作计划,由大东方回教保险公司注入20亿令吉为初始基金。



受保群体如果在政府医院诊断出计划列明之任何一项36种重症,即可获得8000令吉一次理赔,以及每日住院70令吉的“替代收入”补偿。

今年1月推介后,健保计划面临赔偿额太低的质疑。赔偿额的多少,标杆究竟如何界定?患上重病,对许多家庭经济是重大打击,赔额当然是多多益善;如果还能够多到可以提供到先进国治疗的费用,以及全面补足家庭收入数年,自然是好。

只提供政府医院病人

不过,在医疗费用高涨的今天,即使在国内私立医院就医,赔偿额即使是一次性的10万8万令吉,恐怕还是远远不足。



然而,此健保计划的索赔条件是,重症必须在政府医院诊断,每日70令吉的“替代收入”更是需要在政府医院持续治疗方能索赔。这说明这计划并非提供费用,让病人到国内私立医院,或是到国外就医。因此,那些罗列国内私立医院重症治疗费用,来揶揄8000令吉之不足,其实误解了此计划的用意。

国民到政府医院治疗,收费原本就是接近免费;8000令吉赔偿的定位,应该是政府医院正规治疗之外的辅助费用,例如:用作到私立医院寻求简单额外意见的费用。如果患者是家庭的经济支柱,赔款就可以局部帮助家庭,处理经济难关。

换句话说,这就是一个贫病辅助金。以“保险”的形式发放,却造成了混淆。因为“国家健保”这词类似台湾全民健保的概念,似乎是一个全面医疗改革的计划,造成印象与实际的落差。

不过,此计划以保险形式发放,却似乎无可避免。首先,保险制度更能精确的鉴定理赔的对象;更重要的是,通过与私立保险公司合作,政府无须出资分毫。

20亿令吉初始基金的真相

即使如此,这官商合作还是引来了批评。大东方回教保险注资20亿令吉,并不是直接成为赔偿发放的基金,而是成为计划受惠人民的“保费”。自然,保费最后给付的还是大东方;有评批者因此提出,这20亿令吉根本就是转了一圈回到大东方的口袋,因此没有“捐”给政府。

这种批评不是无的放矢、混淆视听,就是毫不理解保险运作。任何保险都是以保费换取保障,倘若政府想通过商业保险为人民提供保障,原本就需要给保险公司付出保费。

由大东方出资20亿令吉作为初始基金,“给付”回大东方作为保费,其实就是豁免掉政府运用人民的税金支付保费。因此,政府实际上无需出资,就让人民享有此保障。

也有人提出,政府应该善用20亿令吉强化公立医疗体系,而不是设立一个提供低额保障的计划。这恐怕也是误以为20亿令吉来自国库,或是卫生部原有预算,才会作此评论。

保费是否值得

财长林冠英在计划推介致辞时,表明20亿令吉,换算就是每名受惠人民112令吉的保费;初始基金预计可以让计划维系5年。以此推算每年保费是22.4令吉,保费是保额的0.28%(8000÷22.4)。

财长还提出,大东方是以成本价计算保费。是否真如此?倒是有意监督此计划的人们才应该探讨的,但这需要专业精算师的计算。

人们也可以参考自己已有的重症保单,计算保费-保额的百分比,以此对比上面0.28%的数目,对保费是否昂贵有个概念。必须提醒,这种比较肯定是过于粗略,因为私人保单保障肯定更为完整,甚至还有储蓄成分,保费百分比多于0.28毫不意外。

人们又或者更直观的判断,一份一年保费22.4令吉,换取8000令吉的赔额的保险,是否物有所值而会去购买?答案可能见仁见智。不过,那些已染上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等),根本买不到疾病保险,因为他们往后患上严重疾病的风险很高,导致保险公司拒保。但在此计划下,他们依然受保。

探讨保费是否物有所值,最终还是要回归一个基本现实:政府与纳税人并不需要付出分毫。单凭这个,社会主义党指责大东方可以从中获得20亿的“生意”,所以计划“仅利惠私人公司”的说辞,就显得失准。

相关文章:

健保是政治地雷? (下篇)/林猷荃医生

反应

 

雪隆

确保低收入群实现购屋梦 雪州不允许可负担屋涨价

(莎阿南3日讯)掌管房屋及永续城市发展事务的雪州行政议员拿督柏汉表示,雪州政府不会允许可负担房屋的价格随意上涨,以确保更多人,尤其是低收入群体(B40)可实现购屋梦想。

“由于发展商面对建筑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导致巴生谷的房价可能上涨。然而,我们不会轻易允许州政府房屋项目的价格上调。”

他提及,任何雪州政府旗下的房屋项目,包括“我的雪兰莪”房屋计划或梦想家园(Rumah Idaman),若房价超过25万令吉,发展商必须提供附加设施,例如完整装修或部分装修单位,或赠送免费电器,以确保购房者物有所值。

柏汉以上述两个项目为例说,这些项目的售价或许较高,但州政府通常要求发展商提供额外设备,例如家具和电器,而发展商也乐意遵守相关规定。

豁免发展费

他坦言,发展商在兴建可负担房屋时面临诸多挑战,但州政府可通过豁免发展费,以减轻他们的财务压力,并确保购房者顺利取得房屋单位。

“我们随时愿意与发展商展开讨论,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以助他们克服困难。”

他早前提到,州政府已决定免除部分可负担房屋项目的开发费用,包括“我的雪兰莪”希望家园计划(Rumah Harapan)和梦想家园,该政策已于1月正式生效。

产业顾问公司大马莱坊高级执行董事王美珍向《当今雪州》表示,巴生谷今年的房价估计上涨3至4%。

她指出,这一涨势受到大马昌明经济框架下强劲的经济表现、去年经济的稳定增长、低失业率及稳定利率环境的推动。

“尽管吉隆坡及巴生谷等热门市场的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但发展商正加速投资雪州南部及北部的新兴中心。”

她分析,这一趋势部分源于年轻家庭生活方式和喜好的转变,他们更倾向于远离城市中心,寻找环境更安静、安全性更高、且拥有更多便利设施的住宅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