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免签面临挑战/潘政麟

近期吸引许多人关注的其中一个课题是马来西亚中国双方的互相免签政策。对于双方国家来说,互相免签是好的事情,可以有效增加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包括投资、旅游等。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有着14亿人口;马来西亚则是一个3000万人口的国家,之间相差了50倍。对中国这个人口大国进行大开放免签,对马来西亚真的好吗,或者说马来西亚准备好了吗?

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看,中国与马来西亚都在人均1.2万美元(5.62万令吉)国内生产总值左右。我们可假设马来西亚与中国的中产阶级比例是一样的。假设马来西亚有100万的中产阶级,有能力消费旅游的,那么中国就有5000万有能力消费的中产阶级。

旅游业在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中占了一定的比例。根据官方数据,马来西亚第五大经济领域(旅游业),在2018年创造出的总收入达841亿令吉,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5.9%。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往马来西亚接待的中国旅客有限,因中国旅客需要申请签证来马。

然而如今签证放开了,势必会有许多中国游客到来马来西亚进行消费旅游。那么马来西亚的后续服务真的准备就绪了吗?

试想一下突然50倍的旅客到访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的机场海关、酒店、餐饮、导游、旅行巴士等有能力应付如此庞大数量的中国游客吗?

中国有着庞大数量的中产阶级。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约为4亿人,如果以14亿人的基数计算,中等收入人口占比约为30%。

我们假设1%的人一个月内到访马来西亚,试问马来西亚有能力接待400万的中国旅客吗?还不包括其他国家及地区,例如台湾、新加坡、欧美等旅客。对于马来西亚势必是一个挑战。

根据不完全统计,马来西亚机场在2022年接待了5270 万人次,平均一个月439万人次。如今中马互相免签,预估人流量将会翻倍,达到约800万。

移民局效率待提升

马来西亚海关、移民局的效率还有待提升,势必会造成机场的拥堵。而如今,槟城机场就在近期发生了国际旅客入境过度拥堵的情况。

马来西亚是否有足够的酒店、导游接待中国旅客我们也需要打上一个问号。毕竟我们需要接待相比过往2倍多的旅客。况且近期不是中国旅客旅行的旺季。明年6月至10月初(暑假至国庆黄金周)都是中国人出游的旺季,到时候势必会给马来西亚旅游业带来相当的挑战。

中马互相免签对于双方而言都是一个好消息,能够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

在可预见的未来,马来西亚旅游业会在中国旅客的帮助之下得到一定的增长,毕竟中国有着庞大数量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

许多马来西亚华人也对中国有着良好的印象,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多人到访中国,或是前往中国“寻根”,进一步促进中马之间的交流。

反应

 

言论

汇率加剧人才流失/潘政麟

近年来,随着新元对马来西亚令吉的汇率持续走高,许多马来西亚人选择越堤前往邻国新加坡工作。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两国之间日益扩大的薪资差距,也揭示了马来西亚在留住本国人才面临的挑战。

马新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正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

近期,新元兑令吉的汇率达到了1新元兑换大约3.29令吉,此前最高时可兑换3.55,这使得同样一份工作的薪酬,在新加坡可以比在马来西亚多出数倍。

例如,一名工程师在马来西亚的月薪约为3000令吉,而同样的职位在新加坡则能赚取超过1万令吉。对于许多马来西亚打工族来说,这样的薪资差异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

因此,在新元飙涨之后,国内一些领域如餐饮业、零售业和技术行业等,迎来新一轮的离职潮,尤其是在靠近新加坡的柔佛州等地更为明显。

各行各业中,受影响最严重的莫过于中小企业。由于无法提供与新加坡相匹敌的薪资水平,这些企业面临着员工流动性大增的问题。以轮胎行业为例,尽管熟练工人的薪水已经涨到了4000至6000令吉,但依然难以吸引到足够的求职者。

此外,修车行和餐饮业同样遭遇了类似的困境,许多年轻技工和厨师纷纷选择到新加坡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部分企业不得不采取措施提高员工福利,比如发放额外的花红或提供住房补贴等。

人力资本的流失不仅仅是企业层面的问题,它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总财政拿督孔令龙指出,如果连本国公民都对自己国家的经济缺乏信心,那么要吸引外资将变得更加困难。

他认为,政府需要传递积极的信息,展示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投资前景,才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到来,并稳住马币汇率。

同时,他也强调了工业4.0的重要性,即通过数字化转型和自动化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从而缓解因人才外流带来的生产压力。

马新合作互利共赢

尽管存在竞争,但马新两国之间仍然存在着合作的空间。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的李活安博士认为,“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计划有望成为连接两地经济的桥梁,创造出更多高技能、高薪资的工作岗位。

他相信,随着该计划的推进,不仅能够为新加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能促进马来西亚本地经济的增长,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综上所述,汇率变化所带来的薪资差距确实加剧了马来西亚的人才流失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解决之道。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改善国内就业环境等多种方式,马来西亚或许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更多优势,重新吸引并留住宝贵的人力资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