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公务员感恩论与《彼得原则》/黄英豪博士

我班上的学生们总爱找一些比较有争议性的课题挑战我,这也怪不了他们,从一开始我给他们下的论调就是“要读MBA就要挑战现有的,要墨守成规最好呆在家里上网搜索就行了”;他们果然听我的“忠告”,凡事大小都吹毛求疵,非打破沙锅问到底绝不罢休。教《国际贸易》的好处就是无边无际、包罗万有,普天下一切都能拿来讨论,博弈一番。

效忠与效率乃两码事



昨天一位同学听我的话开始读报章,看到一则新闻是说政府首席秘书丹斯里阿里韩沙要公务员莫忘恩负义(马来文是:kacang lupakan kulit),要大家好好工作,回报国家,效忠政府,莫让不良分子乘虚而入、颠倒是非;他又怕大家听不懂,再加一句提醒公仆“大马公务员福利好是举世闻名的”。刚好课题讲到职场办事效率的种种因素,他就抛出个辩论题问大家的意见:“我国160万公务员是先效忠才有效率,还是有了效率才能效忠国家?”

当然,此题目一出绝无冷场,面红耳赤,倒是忽略了做老师的我;到最后大家辩到有气没力的时候才想起我,问我的意见。

我开门见山,说效忠和效率本来是两码事,从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死死效忠的中坚分子还不少,可是那些人最后追求的是“效果”而不是“效率”;史上有名的两万五千公里“长征”,现在国外史家也在研究,据不完整统计,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间,中国共产党单单中央红军从一开始的8.6万人到会师时只有3.3万人(其他军团也损失惨重),有效率吗?效果倒是有了!

这个时候,我提醒大家一个组织要有规律的运作,人员要茁壮成长,是要靠能力和本事。

学术界就有一位大师叫劳伦斯·彼得(Laurence J. Peter),1968年发表一篇举世瞩目的论文《彼得原则》,当时他是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教育系当教授;《彼得原则》的核心概念是“凡是在职场里面,每个人只能被晋升到自己的瓶颈”,简单的几个字,却一针见血地道出很多组织单位的弊端。



“层级组织学”唯才是用

从《彼得原则》他就悟出了个大道理,他把它叫作“层级组织学”(Heriarchiology),1969年被美国时代杂志引述喻为当代组织学的典范;彼得本人也是一名幽默大师,按照他的原话,“在研究《彼得原则》的当儿,一不留神就悟出了‘层级组织学’,诚属意外收获”。

“层级组织学”幽默的调侃一个组织的构成和正常操作都是全靠那些还未攀升到他们能力瓶颈的人,那些已经高高在上,“好吃好过”的领导们几乎都是江郎才尽,使不出法宝了。

有同学就挑战说,那么,整个组织(包括政府机关在内)不是事倍功半的养着一群“过气”领导?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时代不同了,曾经一度,这个论点是对的,可是凭着资讯的发达社会已容不下泛泛之辈高高在上;因为现代的领导很多都在自我提升、寻求突破,办事能力不断的增进,同时也印证了《彼得原则》的基本规律。

此番,丹斯里阿里韩沙苦口婆心,提醒公务员退休以后还有2%常年加薪,切莫轻举妄动,断送大好前途;此时此刻,不禁令人想起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的经典名句:“你可以暂时蒙骗所有的人,也可以永久的蒙骗一部分人,但是你不能永久的蒙骗所有的人。”

班上同学最开心的是,我一不小心开始触及敏感政治课题,我说“层级组织学”讲完了,也快下课,我国政府部门大小官员办事能力参差不齐,你们喝杯拉铁或卡布奇诺,试图以“层级组织学”分析分析吧!顿时引来哄堂大笑!

黄英豪博士

反应

 

要闻

公务员工会欢迎政府 提供500元特别援金

(吉隆坡2日讯)公务员和工会欢迎政府为公务员提供的500令吉特别财政援助,表示在斋戒月即将来临之际,此举非常合时宜。

国民登记局官员阿米鲁对“自由今日大马”表示,这项援助表明政府对公务员的关心,有助于提高公务员的士气。

现年32岁的阿米鲁说,本月发放的援助除了为斋月和开斋节庆祝活动做准备外,还将用于为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品。

阿米鲁同事占扎丽娜说:“援助金额或许不大,但将有助于缓冲食品、服装和学费等物价的上涨。”

教师马丽妮表示,由于她的丈夫也是公务员,她的家人将获得1000令吉。

她说,这笔钱可以养活她一家四口两个月,并有助于缓解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

在巴生谷一所学校任教的马丽妮说:“在这种情况下,无论金额多少,对低收入家庭来说都是很大的帮助。”

马来西亚职工总会(MTUC)总秘书卡马鲁巴哈林表示,500令吉将大大帮助低收入家庭。

“付款的时机也很好,因为大多数家庭都有正在上学的孩子,很快就会开始新学年。在斋月即将到来之际,这也会有所帮助。

“这是昌明政府深思熟虑的举动,必须每年做一次。”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