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公积金真有问题吗?/叶景华

制造有关公积金的谣言,效果特别好,因为它涉及我们打工一族的毕生血汗,养老的依靠,无人不紧张;加上55岁前那笔钱基本上动弹不得,谣言一出,民众只能穷担心,一担心起来,对于接下来的任何负面传闻,都选择宁可信其有。

过去几年,雇员公积金局中的招可不少,有心人屡试不爽,政治资本捞个满堂红。其中主要的传言指公积金的存额只留在账面上,钱实际上已经被政府掏空,或指公积金被政府挪用拯救国企,或投资不当蒙受亏损。另外,过去也有谣言指提款年龄从55岁提高到60岁,之后又谣传指受益人名字被删除;方兴未艾,前几天,又有谣言说提款年龄延长到100岁,到死都领不完,结果,好事都变成了坏事。



骗话讲多了就变事实,最近我听到一个朋友说,他太太在他不知情之下,无缘无故将自己第二户头的数万令吉提了出来,就是因为担心钱被“吃掉”。奇怪的是,她能顺利地把款项提出来,却不会反思,我国的公积金真的有问题吗?

以我的个人经验,我早期曾提出一笔款项做购屋用途,在50岁后我也曾一次性提出一笔钱做孩子的学费,然后,这几年来,我从第二户头按月提出5期款项缴付房贷,都完全没有障碍。不只如此,雇员公积金局官员每次告诉我,他们需要15个工作日来处理各类提款申请,但我往往不到一个星期钱就到位,因此,实在看不出来有什么问题。

人家说,谣言止于智者,在公积金的事例上,谣言止于嗅到的铜臭。其实,天天都有人年届55,到底哪个人发现他的户头被掏空?如果真的有,那些有心人难道会轻易放过吗?



反应

 

财经新闻

陈绍厚:若缴纳率日后调涨 果园恐减雇外劳种植面积

报道:张燕苹

(吉隆坡4日讯)政府规定雇主和外籍雇员各缴纳2%公积金的政策,引发市场不同反应。

马来西亚果农总会长拿督陈绍厚表示,尽管2%缴纳率在短期内影响有限,但与最低薪金上调叠加,将推高整体人力成本。

他说,若未来缴纳率提升,企业负担加重,可能导致果园缩减外劳雇佣甚至减少种植面积,影响产业规模和产量。

他接受《南洋商报》采访时指出,相较本地员工12%至13%的缴纳率,2%是温和的起步方式,暂不会对雇主构成过大压力。

然而,若政府未来提高缴纳率,农业企业需更长适应期,以避免劳动力成本上升冲击生产和市场供应。

他说,业者将更积极转向自动化,但短期内缺乏适合果园地形的机械,加上设备昂贵导致果农望而却步。如果政策能改善外劳待遇,或可吸引更多劳动力,缓解人手短缺问题。

“但若缴纳率上调,可能导致外劳雇主选择其他成本较低的国家,如越南或印尼,这将加剧农业困境。”

陈绍厚建议,政府为符合资格的农业企业提供短期薪资补助,减轻最低薪金调整的冲击。同时,可通过额外税务优惠补偿外劳公积金成本,鼓励企业继续雇佣外劳,确保农业劳动力稳定。

此外,他呼吁政府提供低息贷款及补贴,推动机械化,并支持适应果园环境的农业机械研发,降低果农自动化转型成本。简化外劳申请及续签程序,提高引进效率,确保行业获得稳定劳动力供应。

中总:缴纳率2%合理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认为,缴纳率从原本建议的12%,下调至2%的修订方案合理,并兼顾企业运营成本压力及全球经商环境挑战。

中总今日发文告表示,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已承诺短期内不会进一步提高缴纳率,并期望修订1991年公积金法令,建立透明稳健的审查机制。

中总说,政府应在制定政策前充分咨询业界,并定期评估经济与商业环境。

同时,中总鼓励企业利用政府提供的奖掖措施,加快自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以提高营运效率并减少对非熟练外籍雇员的依赖。

中总也呼吁政府提供技术援助、融资方案及专项计划,助力中小企业提升生产力与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11棕油组织吁收回成命

另一方面,棕油业11个组织发表联合声明,呼吁政府收回成命。

他们指出,种植业预计约有33万6500名的外籍雇员,业者每年成本将额外增加约1亿3700万令吉,并表示大马棕油业高度依赖外籍雇员,而本地劳动力长期短缺。

此外,文告也说,外籍雇员停留时间短,长期储蓄对他们意义不大,且缺乏明确提款机制,可能导致储蓄难以取回,引发不满并增加雇主合规负担。

11个组织包括大马棕油协会、大马庄园主协会、全国小园主协会、东马种植业者协会等。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