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公积金第三户头,我该怎么做?/林志斌

上周六(11日)起,公积金户头重组,55岁以下会员多了一个第三户头;而公众也可以自周日(12日)起,选择是否要将现有的积蓄,重新分配到应急用的第三户头里。

公积金局的“常见问题解答”,和各大媒体,包括《南洋商报》,都详细地解释了公积金局地户头重组怎么运行,但这些主要都是从第三户头如何运作出发,那我们作为公积金的会员,又应该做些什么呢?目前社会上可说是众说纷纭。

其实我觉得,我们当下需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什么都不需要做。

当然,这是建立在2个前提之下。第一个是,第三户头的利息,和前两个户头保持一样;第2个是,没有急切需要提款的需求。

而所谓的什么都不需要做,包括在两个层面。首先是不需要更动现有的存款比例(即启动初始金额转账);之后也无需刻意转移第三户头的存款(到第一或第二户头里)。

启动与否考量需求

对于启动初始金额转账的结构,因为情景众多,公积金局解释起来,的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但我想,是否要启动,只有一个考量,就是我们需不需要一开始拨出一笔款项(无论多寡),到第三户头来。

拨到第三户头,不外乎几个考量——马上提款,或是充当临时储备金。如果有这两个需求的朋友,当然可以按下启动键;而打算把公积金当成安安稳稳退休金的朋友,什么都不做,就是最好的选择。

另外,还有很多朋友困惑的是,我没有动用这笔“活期存款”的需求,目前有没有一个一劳永逸不要看到第三户头的办法?很可惜,答案是没有的。

未来所有新的存款,都会根据既定的75:15:10比例,存在第一、二和三户头。

而根据公积金局的说法,目前我们想要把第三户头的存款转到其他户头,需要前往公积金局操作,暂无法在应用程式上一键操作,也无法设定“自动转账”。

也就是说,这个月把第三户头的积蓄都转往其他户头之后,下个月缴纳公积金时,第三户头还是会出现新的一笔存款。

利息一样无需烦恼

所以,只要第三户头的利息还是和前两个户头保持一样,我们大可不必烦恼。

只要意志坚定地,把公积金存款当作我们老来时的退休基金,那当前第一、第二、第三户口怎么混乱,其实都与我们无关。

当然,考虑到第三户头有着“活期存款”户头的性质,还是希望公积金局尽快改革派息政策,让这个“活期存款户头”的利率,低于“长期存款”的利率。

只是到时也别忘了,允许会员们直接在应用程式上设定,每个月自动将第三户头的金额转移到更“长期”的户头里。

反应

 

财经新闻

售大马机场后参与私有化 知名作家向EPF提4疑问

(吉隆坡31日讯)曾为两名前首相撰写过文章的本地作家艾薇札米雪表示,她曾多次在其专栏撰写,雇员公积金局根本没有必要脱售大马机场(AIRPORT,5014,主板交通和物流股)的股票,因为它们在后疫情已处于上升轨道。

“也即是说,未来10年,大马机场仍有望从机场业务和管理中,获得可观的利润。”

她今日在《阳光日报》题为“雇员公积金局‘外壳’着火”的专栏中指出,根据大马机场向大马交易所报备的文告,公积金局在短短13个月内,将其持有的大马机场股权,从15.67%(2022年11月29日)减至5.79%(2023年12月28日)。

“作为参考,在该期间,公积金局以6.35令吉(2022年12月2日)至7.70令吉(2023年9月1日)的价格,脱售大马机场上述股权。”

她说,在公积金局出售大马机场近10%股权后不到几个月,国内两家财经媒体《The Edge》和《Business Today》就刊登了有关交易的消息。

“除了朝圣基金局外,人民心中最有权势的法定机构就是雇员公积金局。在1951年雇员公积金法令下,公积金局成为政府规划人民从生到死的理想财务地标。”

损失7亿

她说,但与大马许多事件和教训一样,公积金局从去年至今,卷入将大马战略企业-大马机场股权出售给总部位于美国的贝莱徳公司-全球基建伙伴(Blackrock-GIP)的事件中。

艾薇札米雪说,此举让人对公积金局的投资策略和资金管理引起了重大质疑,因为公积金局在13个月内(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出售大马机场股权,已导致5亿至7亿令吉的损失。

“宣布以每股11令吉私有化大马机场的计划,公积金局至少要面对5亿至7亿令吉的损失。”

“简而言之,公积金局大量脱售大马机场股权后,再赔本回购。”

以下是对艾薇札针对这笔交易,对公积金局提出的数个疑问:

(一)在2022年11月之前的10年内,公积金局在大马机场持股不曾低于10%,为何会在短短13个月内减少了近10%?

(二)何谓公积金局“谨慎买卖框架和策略”?如何证明低价出售和高价回购股票是合理的,为何损害了人民的利益?”

(三)是谁批准公积金局在大马机场持股的决定?这项决定是以什么为依归?

(四)此事涉及国家战略资产的管理,这是否由公积金局高层或董事局成员向国家领导层请示后作出的决策?”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