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养肥了网红 /林煌达

近日,某个大马女网红因自杀未遂,而引发出一连串风波,直让本地网民直呼比看连续剧还要精彩。

这群不学无术、哗众取宠的网红,大部分都是些“高颜值”的年轻男女。他们经常凭借着高度相似的打扮、妆容和同款的美颜滤镜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出没,并透过所谓的“日常分享”炫耀身上各种名牌派头,以及他们在五星级酒店中典雅的下午茶时光。

此外,他们也相当热衷于放大本身作为网红的传奇与成功,以收获粉丝或达到最终卖货变现的目标。更甚的是,有些网红为了博取关注和流量,不惜大尺度地秀出身材,甚或是发布一系列自身的不雅视频,以博取关注,甚或大捞一笔。

可悲的是,许多民众竟以“笑贫不笑娼”等说辞认可此等歪风。他们乐观地认为,在网络海量收入的理想条件下,只要能够赚钱,加上自己不偷不抢,即使罔顾伦理道德,也仍然可以面目有光。

有不少商家更是趁着这股热潮,让这些网红在自暴其短的同时,也让他们一并搞起网络促销。这种美其名为“提供就业机会”的做法,无疑是间接认同了这些网红通过赌博、欺诈、偷窃、失信等龌龊伎俩,打造出来的个人品牌及包装。 

网红催生廉价经济

无可否认,作为现代经济的营销新手段,网红经济在全球疫情告急的时期里,确实更能有效地群体消费,刺激市场的购买欲。不过,这些网红所带来的“廉价经济”,也同时在一点一滴地腐蚀着新生代的观念。

这些网红通过卖弄色情、无聊恶搞,以及毫无底线的炒作所挤压出来的高流量,也让不少时下的年轻人笃信,只要随便拍照和发视频就能一夜成名,并坐收巨大财富。

处于金钱至上、娱乐至死的时代中,这种通过网络经济野蛮生长的病态思想与行为,也在广大追随者的追捧及拥护下,被包装成了励志的美德。这种扭曲社会人文价值观的做法,更让这些少不更事的年轻人误认为,每天衣着光鲜、吃喝玩乐、拍照打卡才是生活的王道。

这些网红通过致命毒药塑造出来的糖衣美梦,更让他们无法洞悉真实、缺乏思考,且使得他们好高骛远,成日妄想一步登天。 

信用价值重要根基

一般来说,以互联网作为传播载体的网红经济,同样是以信任与价值作为根基的经商模式。须知道,身为商家与群众之间的桥梁,而消费者是出于对网红的信任而选择买单。有良知的网红为了不辜负粉丝群的信任,会为之提供相应的讯息与价值,或是公开分享推荐他们真心觉得物超所值的产品或服务。

然而,这类用来刺激客群消费能力的平台,如今却被许多无知网红与无良商家通过粗糙的业配方式,将粉丝当作韭菜一般收割。这种做法无疑已使得他们的信用荡然无存,形象大打折扣。

其实,就在我们思考该如何利用这个工具为本身的业务增加收益时,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关注,这种高流量、高收入的网红经济,究竟对整体社会有什么样的积极意义,或是能为人类的文明建设带来哪些正面的发展与贡献。

德国思想家格奥尔格·克里斯托夫·利希滕贝格说过:“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一个傻瓜会创造许多傻瓜,而一个智者却只能造出几个智者。”

倘若我们仔细回想,造就网红千万流量的“幕后黑手”,除了推波助澜的媒体之外,就是喜欢看热闹的网民了。

因此,与其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去关注这些网红们“唯恐天下不知”的私生活,还不如多去关心身边的人。这些爱我们及我们所爱之人的故事,才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去了解及聆听的。

反应

 

要闻

疑进印尼森林探索超自然现象 本地女网红失踪

(八打灵再也5日讯)本地网红Eyka,日前疑在进入印尼万隆的森林后失踪。

根据“mStar”报道,22岁的Eyka是在前天进入该森林,据称进行“超自然活动”。

其友人兼团体领队阿马纳兹汉在网站证实此事。

“当时有超过20人参与远足,但只有7个人,包括Eyka,进入森林。

“我们意识到她在森林进行‘超自然活动’后,约周一清晨2时失踪。

“在未报案前,我们曾尝试自行搜寻,附近村民、军警也参与搜寻。”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