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冷眼旁观拉菲兹/章龙炎

可能是我慧根不足,向来就不觉得人民公正党署理主席拉菲兹单凭他“爆料”之能事,就能判断他真的能为管理经济,特别是国家经济出谋献策的能事。

然而,我倒相信他曾在一场政治演说中说过的,反对党的工作就是每天煽动人民。我不得不加一句的,煽动也是一种才能。

他过去多年来提出的什么“处方“,实际是故作高深,却是化繁为简,发挥了煽动的效果,诉诸最简单的因果关系,与“投希盟,一定能”、“改朝换代,告别腐败”等政治口号没什么差别,还有所有问题都是政府的错,没什么差别。

我曾看过他与拿督斯里纳吉时代的第二财长拿督斯里佐哈里阿都干尼在一项电视节目同台的视频。他在被问及为什么会有通货膨胀时,回答说没有人真正知道通胀的原因。

对同一个问题,佐哈里却能够举出数个导致目前高居不下的通胀的原因,例如俄乌战争和冠病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受干扰等等。

事实上,稍微懂得经济的人,多多少少都会知道导致通胀的一些原因。拉菲兹却回答没有人“真正”知道通胀的原因,让我眼界大开。

固然,导致通胀的某些因素,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知道通胀的原因与解决通胀,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但是对通胀的源头有所了解,有助于政府遏制通胀恶化。

就拉菲兹劝消费者如果觉得某样物品贵,可以不买,或者选择较低的消费,并不完全错。

从某个角度来看,消费者通过这种方式使某些物品的需求下降,迫使商家不得不调低价格来抑制通胀。但关键是:消费者也得要有其他选择。

通胀可遏制难直接干预

例如,他举例说他找3令吉的咖啡喝,是有其他选择。作为消费者你甚至可以选择减少或者不在外面喝咖啡。

他又提到,如果鸡肉价格上涨,消费者可减少吃鸡肉。可是,好像鸡肉这类基本而且是价格最廉宜肉类之一,是普通老百姓摄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消费者几乎没有其他选择。

就事论事,通胀是政府可遏制,但是无法直接干预解决,但是却会引起民怨的课题。

拉菲兹在野的时候,可借这个课题天马行空地以各种“处方“煽动人民,让其支持者觉得政府其实需要解决通胀问题,而换政府是解决通胀等奇难杂症问题的“不二法门”。

人在政府的时候却完全是另一回事。有些人现在开始说,做了政府人变笨了。我不会这么说。我觉得好像拉菲兹不笨,是那些凭他“敢敢爆”而与他有实际处理经济问题相提并论的人笨。

拉菲兹在野的时候说“反对党的工作就是天天煽动人民情绪”是真话,很多人只是一厢情愿相信讲和做是同一回事。

反应

 

言论

削减燃油补贴虚虚实实/章龙炎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最近在卡塔尔经济论坛上接受《彭博社》记者访问时回答一道简单的问题,也就是政府何时削减燃油补贴,绕了几圈,才说政府会在适当时候削减燃油补贴。

什么时候才是适当时候?经济部长拉菲兹在去年11月宣布,政府将在明年(2024年)下半年推出RON95汽油针对性补贴计划。

今年4月中,拉菲兹坚定的说今年下半年落实。

就在本月初,《彭博社》曾引述消息称我国政府将在6月开始削减燃油补贴,但政府否认。

安华甚至斥外国媒体指我国削减燃油补贴的报道是不道德的,因为内阁尚未就此问题做出最终决定。

在安华在卡塔尔发表的言论后,拉菲兹说落实燃油针对性补贴计划的日前还未敲定。

换句话说,因为没有设定哪一个群体符合享有补贴的措施,要是政府如《彭博社》报道在今年下半年开始削减燃油补贴,没有任何一个收入阶级可免受冲击。

燃油价格调涨看来几乎是无可避免。

在去年公布的2024年财政预算案中,燃油补贴的拨款减少了120亿令吉,政府的目的是要减少燃油补贴与降低赤字。

可是,在令吉对美元疲弱及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要达到这两个目标,时间紧迫,政府还有其他选择吗?

其实,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在10年前趁世界原油价格走低的时候取消燃油全面补贴,可是在2018年第14届全国大选国阵失去政权后,敦马哈迪医生领导的希望联盟政府恢复燃油补贴,以显示希盟比国阵“仁慈”,更关心民瘼。

希盟咎由自取

如今安华在面对不得不在近期内调高油价而需要付出政治代价的困境,可说希盟咎由自取。

他在卡塔尔访谈针对改革的进展缓慢的批评的回应,并无法化解此困境。

他说,过激的改革只会导致民众的愤怒与不满,并以欧洲多个地区的改革失败为例子。

他说:“那是个灾难。你假设精英分子可在没有与大众互动而具备所有对策。我认为那是所谓的精英民主派理想的基本错误。”

在马来西亚,安华可说是精英中的精英,以“改革者”的姿态让许多人特别是华人如痴如醉,而“今天上台明天汽油价格跌”的豪言,他也不设限的喊了不只一次。

他要标榜的是,即使是激进的改革也不难,关键是看谁掌权。

所以,安华在卡塔尔的讲话,其实承认自己以前的承诺是不可信的,但是为了面子问题,还是要故作高深的关心普罗大众的命运,“理顺化”燃油补贴依然在近期内开跑(我希望我是错的)。

因为现在顺民比较多,冲击肯定不会比纳吉当时推动的“改革”巨大。这是安华唯一的优势。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