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分担付费换较低保费/陈天文

最近在论坛,有人比较两张医药保单,一个有分担付费条款(CO-INSURANCE),另一个则没有。

消费者心理层面,是压倒性的会选择保客不用共同负担医药费的保单,理由是买保险就是要他方在事情发生时埋单,自己还要付费说不过去。



但,既然不受欢迎,为何还是会有分担付费条款出现?

其实,这主要是让保客监督医院,避免收取高昂的医疗费。就医时,保客与保险公司有共同利益,要分担费用,无形中就会关切费用的多寡。

其二,很大程度杜绝胡乱就医的情况,也杜绝了不必要的额外检验项目。共同付费制度的投保人,不会为了一些初期的情况,比如第一天的肚痛,就入院医疗,也会阻止医院做一些自己认为不需要的检验。

基于以上的节省,分担付费的保单就相对的廉宜及可负担。医疗费用的增长向来比通胀率高,在商言商,保费的增长预期也是相应对等。考虑到保费涨价的速度比薪水高,未来选择分担付费的医疗保单或许是无可奈何的事。



另一个保客排斥的条款:免赔额(DEDUCTABLE)。

最近接到一个医药保险估价,一个有免赔额1万,一个没有免赔额,价格差额大,前者价格真的很大众化。当然,算几率,索赔大多是在1万以下,设定免赔额让保险公司少了很多琐碎的赔偿,节省了人力审查及理赔,保费得以大幅减低。

投保不就是把自己不能承担的风险转移吗?如果自身付得起分担付费、免赔额,接受这些条款换来低保费就很正常了。

市面上,很多公司都有提供雇员医疗保障,这些雇员另行购买的医疗保单形成了重叠投保的现象。

投保不能承担的风险

比如 A 买了3万年限额的医药卡,服务的公司又有1万限额的医药保险,假设A入院医疗8000元,他只能向两者其一索赔,或要两家保险公司共同负责(假设一家2000,另一家6000)。A应该买个1万免赔额的医药卡,以节省保费。

贯彻有能力承担就不投保的概念,笔者向来不买车镜保险,家里4辆车,假设每辆车镜保费75令吉,总额每年300令吉;一年半的节省就可以承担爆镜一次,车镜可没这么频密爆裂吧?

报载,这6月,各家保险公司纷纷调涨医药保费,在未来,保客应关注如何有效益去投保。

反应

 

要闻

医护数量减少 患者被迫等待15小时

(吉隆坡31日讯)合约医生罢工组织指出,随着患者数量的增加,政府医院变得越来越拥挤,而医生和护士的数量却减少,以致许多患者被迫等待长达15个小时,才能接受治疗。

此外,多数政府医院的病床数量一直没有增加,导致医院经常爆满,新的病人也难以入祝

根据《马来西亚前锋报》,合约医生罢工组织发言人指出,这种情况在政府医院很常见,患者甚至需要在急诊室等待长达24小时才能接受治疗。

他说,政府需要为离开政府医院,加入私立医院或到国外的医生和护士,找出挽留之道。

保险涨价导致

“政府或许可以考虑提供更高的津贴并减少工作时间。

“不要太拘泥于每周45小时的工作时间,因为这非常繁重,会导致更多护士离开卫生部。”

此外,他说,导致医院拥堵的原因之一是保险价格上涨,这导致人民依赖政府医院。

“他们别无选择,所以只能依赖政府医院,因为政府医院更便宜。保险上涨也导致人民没能力购买医疗保险。”

另外,职业健康、急诊和综合健康专家哈纳菲亚说,一些病人尽管只是轻微发烧,但还是经常“涌入”政府医院的急诊室,这种行为也造成医院拥挤。

“要知道,急诊室接收病人的时候,会分为红色、橙色、绿色三个等级。等待最久的大多数都是被归类为绿色的患者,因为需要关注红色和橙色的患者。”

他补充,多数政府医院的病床数量与往年一样,但人口和患者却在增加。

“即使有很多医生和护士,由于设施不足,他们也很难提供治疗。这也需要政府的关注。”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