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别再玩弄统考课题/陈福星

由希望联盟主导,或更确切地说,是由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挂帅的团结政府,其任期已走到半路,来届大选可说是指日可待。

2022年11月19日举行的第15届全国大选,首次出现没有任何政党联盟议席过半的局面,所谓的“团结政府”因此而生。

希盟曾在2018年大选中获胜并单独执政,22个月后却因时任首相敦马哈迪医生突然辞职,搞得整个政坛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

到了第15届大选,许多国人,尤其是华裔选民,依旧相当“人道”,继续将选票投向希盟。

回过头想一想,当时华裔选民脑海中究竟作何打算?

是这样想的吗:希盟只执政了22个月,所以竞选承诺才未能兑现,我们应该再给她一个机会?

没错,22个月的任期,或许确实难以成就什么大事。但团结政府上台至今已超过28个月,希盟的竞选宣言为何仍是原地踏步?

在此,在下不打算一一赘述,仅想谈谈独中统考一事。

当年,民主行动党领袖们一个个信誓旦旦,拍胸口表示只要希盟执政,政府承认统考文凭之事即可一蹴而就。

结果如何?承认统考这件事,和希盟其他竞选宣言一样,空雷不雨。接下来,说得更明白一点,来届大选,行动党还会、还要、还敢再提这回事吗?

早前,董总领导层约见马华领导人,承认统考当然是会谈的主要议程之一。但在下才疏学浅,实在想不明白,董总为何要见马华?

现如今,马华如猪八戒照镜,连自己到底是执政党还是反对党都分不清;这个时候找马华谈华教,最多也只是图个“爽”字而已。

其实,国阵与马华在承认统考上曾确实有些许功劳;至少,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在任时,政府于2011年局部承认了统考文凭。

当时的条件是:只要独中生在高中统考中考获三科优等,并在马来西亚教育文凭中考获国文优等、英文及格,即可申请进入师范学院,进而成为政府学校教师。这一点,是马华无可争议的贡献。

找马华有点莫名其妙

时至今日,董总愿意为统考资格继续奋斗,当然无可厚非。毕竟这也是董总作为华文教育机构的天职之一。然而,这个时候找上马华,实在有点莫名其妙。

如果真要寻求政党助力,董总不是更应该去找在国会议席上呼风唤雨的行动党吗?为何偏偏找上只剩下两个国席的马华?

董总此举,是仍看得起马华?还是有意将“承认统考”的政治风险,在行动党与马华之间“平分”?

其实啊,最务实的做法,就是董总直接求见首相或教育部长。因为承认统考的最终决定权,完全掌握在这两个职位手中。

至于行动党,如果连安排董总约见首相或教育部长都办不到,又怎能寄望他们在承认统考上有所作为?

来届大选,承认统考一事是否会再被摆上神台,目前尚属未知。但无论如何——尤其是行动党,请别再把华社当傻瓜了。

 

 
 

 

反应

 

文教

陈友信:局势有利承诺支持 华基政党助推承认统考

(加影22日讯)董总主席拿督陈友信表示,目前局势有利于政府承认独中统考,因此必须全面推动相关工作,以确保最终落实。

他指出,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早前拨款2000万令吉予独中,成为历任首相中的首例,这显示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支持,为统考承认带来契机。

陈友信透露,董总于3月分别与民主行动党、马华公会及民政党会面,三党皆表态支持董总将承认统考作为核心议题,并口头承诺持续合作,推动政府正式承认统考。

他希望,统考课题不要再被政治化,成为政治斗争的筹码。

“行动党是团结政府内的主要政党,而马华也是政府的一员,他们有责任将董总所提呈的资料传达给其他团结政府盟党沟通,让盟党了解华文教育与统考对国家的竞争力和人才培训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大政党应该让盟党知道,独中华文教育是国家教育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受到公平的对待。”

历史课涵盖大马史

针对外界对统考文凭的误解,特别是历史课程,陈友信指出,董总在交流会上提供相关资料和证据,证明统考历史课程涵盖本地专家学者编写的国家历史,希望消除误解。

他呼吁所有支持母语教育的单位及朝野政党,共同推动及监督政府履行竞选承诺,不应让统考课题被政治化,成为政治斗争的筹码。

“否则,下一个大选很快就到,大家要知道民间的感受。

“执政的也应更具体说明如何帮董总达成承认统考的目标,若有执行时间表就更佳。

“我们强调,希望教育课题可以超越政治分歧、党派利益,希望跨党派来推动母语教育发展,包括承认统考。”

争取国际标准评估统考

陈友信说,董总乐见3个政党承诺会与盟党沟通,无论是国阵、国盟还是希盟,甚至是沙盟和砂盟,让董总能争取更多的支持者。

“不论是人民公正党、土土著团结党、伊斯兰党还是沙盟,这些政党若要与董总对话,董总无任欢迎,也会在有适当管道后,邀请他们前来对话。”

提到优化统考的过程中,陈友信说,董总也会尽量争取更多国际标准来评估统考,不只是个别大学专家学者的认可或参与,不只是大学和大专院校的承认,收统考生,也希望下一步可拓扩展到国际上的一些官方机构的认可,它可以是国家级,可以是教育专业团体、和其他考试局。

他说,争取的不再是个人和大专院校的个别承认而已,这也不是为了统考承认才这么做。这是长远要进行的工作。

他说,实际上我国国立大学也有开放名额招揽国际学生以加强他们的素质,而在这个情况下,国立大学没有理由不能接受统考成为大学入学资格。

“若国立大学能够如砂拉越州政府在州级大学进行试点计划接受统考文凭,董总也乐见其成。

“董总也会尽量争取更多国际标准来评估统考,当中包括个别大学专家的学测认可,甚至扩展到国际上的官方机构认可。“

陈友信指出,华文教育的发展,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仰赖华社各界的共同努力。董总所提倡的华教共同体,涵盖了多个长期支持和推动华文教育的组织,包括全国性华教机构(董总、教总、独大)、各级教育组织(全国校长职工会、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以及学术单位(师训学院中文组、各大学中文研究系、各大学华文学会等)。

他说,董总将在今年年底召开华教工作者大会,讨论华教课题。

“今天的中委会也成立了相关的筹委会。”

董教总对统考两大核心诉求:

1. 承认统考,推动政策落实

·敦促政府尽快正式承认统考,加速行政程序进入实质阶段。

·加强与华基政党的合作,共同监督政府,确保政策落地。

·以国际标准评估统考,使政府和社会能理性、客观地探讨其可行性,回归学术本质。

2. 确保教育独立于政治,推动跨党派合作

·避免统考议题被政治化或作为政党斗争的筹码。

·呼吁在野党积极监督政府施政,避免挑起种族与宗教情绪,确保华文教育公平对待。

·推动跨党派合作,确保教育议题超越政治分歧,以学生和社会利益为优先

董总为多元议题发声

陈友信说,董总不仅是一所教育机构,更在社会公平与文化多元等议题上扮演重要角色。他强调,董总的定位是一体两面的,既是推动教育建设的主体,同时也参与社会运动,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他指出,董总始终致力于教育专业的建设、深化与改革,但由于华文教育涉及社会公平与多元文化等议题,董总在推动教育发展的同时,也自然成为社会运动的一部分。

陈友信今日主持第33届(2024年–2027年)董总中央委员会第3次会议后,在新闻发布会上,这么说。

在场的包括董总署理主席李添霖、副主席卢成良、吴小明、杨才国、秘书长庄俊隆、财政拿督杨安山、副秘书长黄再兴等人。

董总中委会议上讨论及关注的4项议题为加强华教共同体的发展、董总角色是一体两面:教育建设和社会运动并行、与政党会面交流,推动华文独中统考承认与教育议题 ,以及各政党推动进一步交流。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