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务实看待铁路建设/南洋社论

世界第一台火车出现在英国。1825年9月21日,英国斯托克敦至达林顿的铁道上,有一台“铁家伙”在测试中并成功跑出时速13公里;随后,“铁家伙”不断改进及提速,人们开始意识到,速度,就是财富。

从19世纪初开始,世界的铁道网快速扩大,当时的美国更投入大量资金,以惊人速度铺设枕木建设至今世界最庞大的铁道网;在建国历史上,铁道运输对美国的的社会建设、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至1964年,日本研发出可跑出二三百公里的高铁后,再为铁道交通再注入新的生命;而在过去10年,中国掌握高铁技术后开始进行抢建,该国高铁网以夸张的速度扩张至全国各地;近年来的春运,高铁在春节期间就一举解决了该国数十亿人次的“移动”问题,反映出铁道运输对现代交通重要一面。

在前首相纳吉治理时代,铁道建设受到重视,这包括吉隆坡-新加坡高铁、东海岸铁路、轻快铁、地铁及双线电动火车等计划,一一签定,甚至吉隆坡-曼谷高铁计划也进入洽商阶段。

在2018年改朝换代后,希望联盟以“国债破兆”为由,重新检视前朝政府所签定的工程计划,甚至认为“没有必要”投入大笔资金发展铁道交通,东铁及隆新高铁就是经常被提及的“教材”。

不过,有一个事实是,铁道运输依然是不少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建设,希盟政府应先跳脱政治角度,以更务实态度检视前朝政府签定的相关计划。



以我们的邻国泰国为例,该国计划在2036年前修建约2506公里的高铁路线以连接所有主要城市,总投入约500亿美元。

在这同时,从中国直达新加坡的“泛亚高铁”原本分5阶段“对接”,若一一对接完成,肯定会带动其所经区域的经济联系。

日前,身为我国谈判领导人的政府顾问理事会主席敦达因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证实,一个由中国政府高官组成的谈判团队,近日将前来我国谈商此事。他指这个中方谈判团队是具有决策权的高阶队伍。

这是好消息。不论是东铁还是高铁,都应被视为国家“战略计划”,就如八十年代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大胆发展高速公路般,今天已印证了“速度”对经济有着重要贡献的正确性。因此,只有抽离偏执的政治恶斗视角,才可对未来发展作出正确决策。

 

ADVERTISEMENT

 
 

 

反应

 

名家专栏

中国大基建时代结束了/安邦智库

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主要通过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

二十多年来,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甚至于高过绝大部分国家。数据显示,2002年,基础设施投资占GDP比重为8%,2008年上升至13%,2016年高达24%。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较,2002年8%的占比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平均比例的2倍,2006年更提升到了将近5倍。而且自2003年起,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重,就已位于所有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相应比例的95百分位以上;到2009年后,更是快速提升到所有发展中国家相应占比的95百分位之上,之后仍然在持续攀升。

换句话说,在2009年,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重已超过几乎绝大部分的国家。

这说明,要减少基建投资对经济的发展路径的依赖实在不容易。然而,今年中国中央当机立断地踩住基建投资,特别是地方基建的急刹车,不是因为已经找到了经济增长的替代路径,而是因为恶劣的形势所迫。

地方债务危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没有了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真的养不起这些大基建了。已有研究证明,中国很多的基础设施项目不能产生足够多的现金流,甚至根本不能产生现金流。

现在对地方政府来说,这些巨量的存量基建接下来要怎么办,这真是个大问题。

抑制冲动

首先,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抑制上马项目的冲动。今年以来,中国中央加强了项目审批程序,暂停了不符合要求的地铁、有轨电车、高铁等建设项目。

2018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地铁建设要满足GDP超过300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300亿元、市区人口超过300万人的基本要求。今年,北京11号线二期缩短了里程,深圳14号线停止启动;2023年跃升为文旅顶流的哈尔滨,地铁二期规划仍未受理。

具体来看2023年哈尔滨的债务率,债务余额3253.5亿元和广义财政收入364.5亿元之比,已经达到了893%。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还能上马大基建项目?

维修周期到

其次,基建的大维修周期已到来,涨价并不能解决大基建未来可持续营运的问题。近期,高铁涨价、国道重新开始收费都冲上了热搜,引起了全民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本轮高铁涨价,有地方过紧日子、国铁本息偿付高峰期的因素,但更关键的是,从去年开始高铁就进入了大规模维修周期。从2007年开始中国高铁动车大规模交付,如今这些动车也迎来了老化问题。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铁路维修市场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20%以上,但中国国内目前的维护费用只占到总投资的2%—3%,与发达国家存在10倍的差距,后续还需周期性的大投入。

与此同时,中国公路(包括高速公路)面临着已经到来的维修周期问题。根据该国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公路养护里程为525万公里,养护比例高达99.4%。不仅如此,中国一大批城市的燃气、供水、供热、排水等管道设施,正在集中进入老化期,一些最先建设地铁的城市也面临着地铁维修周期的问题。

从基建过度建设和地方财政债务的关系来看,一些城市、特别中西部城市是举债建设,未来估计还要借贷维修营运。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email protected]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