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勿只关照赤贫阶层/洪东水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表示,大马将成为世界首个成功消除赤贫的国家,多数人认为他的梦想仅是海市蜃楼,但也有人认为他会成功。

大马的赤贫人数仅是19万多名,被列入赤贫群体者,在西马月均收入少于460令吉,沙巴是少于630令吉,以及砂拉越是低于590令吉,只要政府提供一些帮助,这些赤贫者立刻就会脱离赤贫群体,是一项非常容易达致的政治目标。

有些人认为安华只会空口说白话,其实在一些州属已经达致零赤贫水平,通过政府的慈悯援助金,将能够成功协助这个不幸的群体脱离贫困。

柔森槟零赤贫

但援助金仅是一项短期扶助计划,而政府却必须为这些赤贫家庭提供更多的援助,包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达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目标,才能够彻底达致零赤贫的现象。

大马赤贫现象已经维持60多年,政府通过各种方法提升人民的收入,但一些贫穷人士依然陷入贫困的生活线上,也就是说前朝政府对扶持贫穷人士徒劳无功。

尤其是伊斯兰党执政的州属,拥有最多的赤贫人士,证明他们无视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懂得通过歪论来达致政治利益。

柔佛、森美兰州与槟城是属于零赤贫州属,证明由国阵与希望联盟所执政的州属照顾人民的福祉,但依然看到一些流浪汉溜达街头,对零赤贫是一项讽刺。

只要政府努力推动政策,给予人民应有的协助,必然能够达致零赤贫的目标。但通货膨胀率所造成的生活压力,不仅是赤贫人士感到苦不堪言,就是赤贫线上的人士一样感到痛苦不堪。

政府在处理人民的生活起居似乎欠佳,以致每个阶层人士都欠缺幸福感,政府不应只偏向照顾赤贫阶级,而忽略了照顾其他贫困人民。

反应

 

言论

过着凄凉新年的老人/洪东水

许多人都拥有养儿防老的观念,认为养儿防老方知父母恩。但如今的年代,年轻人对父母恩不再重视,只对自己的前程更加关注。

许多华裔年轻人除了通晓多种语文,更拥有一技之长,于是远赴外国谋生。既然孩子拥有创造事业的决心,父母也不会阻扰,最终孩子们纷纷为了开拓事业,离开了有养育之恩的父母。

这些拥有创造财富雄心的年轻人,认为在马来西亚没有他们开拓市场的机会,于是向外国发展,以寻求更佳的谋生机会,为自己寻觅更优质的生活。

有些年轻人在外国似乎受到重视,捞得风生水起,这让自己的父母相当告慰。自己的孩子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父母只有给予祝福。孩子不断把赚到的财富寄给老远的父母,也让父母感到开心与安慰。

有些孩子念及父母恩情,悠悠赤子心,浓浓故乡情,新年期间回乡探望父母,以便能一年回乡一次,重温家庭的温馨。孩子离开家园太久,父母一向来喜欢与友聚会,过着欢欢喜喜的日子。对孩子回返家园,却失去了往日的热情,让孩子觉得父母似乎对他们很冷淡。

长期疏远 产生隔阂

父母感觉孩子回来只是短暂的探访,朋友的激情绝对不可被冷落,于是时常不在家。父母为了各别的精彩生活,不愿意留下来陪伴孩子,可见远离家乡的年轻人还须面对这样尴尬的局面,觉得父母似乎与自己变得很陌生,根本不像一家人。由于长期的疏远,让两代人产生了隔阂,这是现代人的悲哀。

这些不愿意跟随孩子远赴外国定居的华裔老人,就是对外国生活有恐惧感,也离开不了熟悉的环境与亲戚朋友。若是孩子愿意趁着农历新年返乡与父母共度美好时光,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有些父母懂得珍惜,有些父母视孩子如陌生人,心中只有与友同欢共乐的画面,而忘记了回乡探望父母的孩子。

现在越来越多的华裔家庭老龄化,新春佳节也只剩下一双或一个老年人。年轻的一代远赴外国,也没有回乡与父母共度佳节。

有些推说工作忙,有些说买不到飞机票,于是让期盼与孩子共度佳节的父母大失所望,只好过着凄凉的农历新年。

所以“少年夫妻老来伴,携手相看两不厌”,养儿防老仅是无法预告的说辞,有老伴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老人还是必须接受现实。

最凄凉的莫过于在老人院过农历新年的老人,这些老人“无依无靠”,似乎没有孩子接他们回家过年,还是他们都因为孑然一身,只能孤独留在老人院过新年。一年一度的农历新年也无法与家人同欢共乐,看来只有在老人院孤独终生,过着凄凉的晚年。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