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勿只靠援助金换忠诚/南洋社论

政府一方面逐步解除各种补贴,例如去掉电费折扣和水费涨,一方面也发放各种援助金,来帮助人民渡过难关。

旨在补贴穷困人民生活的慈悯援助金(STR),比原本预测发放的开斋节提早了一个月,在1月29日开始发放,给合格的人民一个早到的红包,皆大欢喜。

不但如此,这援助金一如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之前的出手,绝不手软,比以前更大更多,从80亿令吉加注到100亿令吉也面不改色。

另外,对于政府各源流学校以及各种符合资格学校(除了国际学校和外籍学校)的学生们,从小学一年级到中五的学生,一律获得教育援助金150令吉,比去年多了50令吉,拨款数额高达7亿令吉,并在一月起已经下放。

有孩子就读这些学校的父母,虽然每名孩童补贴150令吉不算多,但是,用于购买校服和鞋子,还是起了一些作用,省了一笔开销。

这些援助金都来得及在新年前发放,对于捉襟见肘的家庭,甘霖来得真及时,声声感激不绝于耳。

团结政府的“大方”,让敌党看在眼里,痒在心里。饿死不如苟活,至今已有6名土著团结党议员为了获得政治上的“STR”,向安华献出诚意,希望安华的甘霖所至,让他们一起得到滋润。

至于今年推出的主要数据库(PADU),根据最新消息披露,已经有3008万人注册,数目非常鼓舞。

PADU安全受质疑

不过,至今只有160万人更新资料,离政府设定的2900万人目标还远得很,要拿来当主要数据分析也很失真,延长注册时间(原本为3月31日)在所难免。

本来这就好像统计局的人口调查,不容易设下一个期限后,人民乖乖就范。

直到目前,这个打算在针对性补贴发挥关键作用的系统,还是让很多人质疑它的安全性,还有功能。

除了人民无法信任系统的档案资料不会泄露以外,也有很多人怀疑到底是政府已经有一套针对性补贴的政策了,还是依靠PADU收集到的资料来按方抓药。

预料如果政府没有详细说明PADU和针对性补贴的细节,更新资料的数字只会蜗牛爬步,最终不了了之。

接下来,政府的所有举措包括民生援助金、公务员聘用制度、反贪行动,还有各部门的政策,以及未来经济计划(如隆新高铁等),务必言行如一,让人民知道和了解细节。

不然,人民的反应只会像面对现今这个时候的援助金,来者不拒。但是,要从得到援助金来表现忠诚度,似乎只有政治人物才会这么肤浅。

反应

 

言论

开放学额的“鲶鱼效应”/南洋社论

根据医疗网站《蓝码》报道,玛拉工艺大学医学院教授拉惹阿敏建议,开放心胸外科系学额给非土著学生报读;随后大马医药协会主席阿兹占也附和要求考虑“暂时“开放学额,以解决国内专科医生严重短缺的迫切问题。

然而,开放学额的建议随即掀起舆论纷扰。

学生团体发动“穿黑衣”抗议,学生代表理事会强调,玛拉工艺大学是土著特权与教育主权的堡垒,是为保护土著,保障土著贫穷学生继续升学的机会。

高等教育部长拿督斯里赞比里澄清从未对开放学额有过讨论,并揭露有人恶意炒作敏感议题,试图引起混淆和争论,更重申高教部坚决遵守依据联邦宪法第153条文创立玛拉工艺大学的原则精神。

学生代表对政府坚定立场甚感满意,但问题论争却仍激起民众的思考。

于 1956 年创校,为贫困学生提供升学机会的特殊院校,发展迄今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公立大学,拥有15个校区和3个卫星校区,学生人数达17万人,是否反映贫困的土著学生越来越多呢?

激发弱者变强

另一个问题是,该校只招收土著学生,国际学生只占约1%,学生来源单一,过度同质化,会否缺乏市场需要“鲶鱼效应”的刺激。

“鲶鱼效应”的涵义就是通过引入强者,激发弱者变强。首相署前部长拿督再益依布拉欣提出质疑,“是否害怕非土著抢饭碗”,的确能振聋发聩。

显然我们好些学生在过度依赖体制保护下享尽资源优势,越变缺乏竞争力,在面对威权与权势时,更缺乏独立思考的自信,因为他们被特定规则与固定的政见观念所捆绑。

2008年希望联盟执政雪兰莪州,时任州务大臣丹斯里卡立依布拉欣曾建议“开放10%学额予非土著”,以营造健康的竞争,也引起轩然大波,大批土著学生游行示威。

增加更多专科医生

时任巫统的高等教育部长拿督斯里卡立诺丁还狠批卡立依布拉欣搞民粹为博取非土著支持,侮辱了马来土著与玛拉工艺大学。

其实,开放学额有助于打造一流大学,开放竞争就是要“活跃的思想市场”,而开放医学科系学额就是要增加更多专科医生,在现有政府医疗体系下,有好些病患者需苦等半年至一年接受搭桥手术,甚至有人在等待中离世。

学医就是为救人,不分贫富贵贱救人,医生必须履践的希波克拉底誓词,因此不应被视作种族议题,也更非政治问题,因此“一切理应以国家为重”,政治领袖要有勇气和决心去解决问题。

最后我们希望大学能培养能在激烈竞争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他们要更具国际观,拥有多元广域思考,跨学科的综合学养和横贯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大学才有伟大的生命力与贡献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