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千万亡魂与“中国清零”/南洋社论

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经过一年多的大规模调查后,报告显示,2020年到2021年两年间,2019冠状病毒病直接和间接造成了全球1491万人死亡。

世卫接获各国上报的官方冠病死亡人数只是540万,也就是各国在冠病死亡人数方面,少报及瞒报足足超过63%。

世卫宣称,其专家团是使用了“超额死亡”概念,也就是全球实际死亡人数与研究人员根据历年数据所估算的没有冠病疫情下死亡人数之间差别,而得出最接近的推断结论。

在这同时,世卫指世界第2人口大国印度,是“超额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估算达到470万人。

冠病夺走1491万人命是什么概念?那等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死亡的总人数。

一战已结束超过百年,不幸的是冠病病毒还在四处吞噬人命。

世卫这份新调查报告,引起印度政府强烈抗议之外,但却不是西方主流媒体的“主菜” ,因为他们更关心中国上海“关不住”的疫情。

西方媒体关心“封城”之下2500万上海居民的肚皮、世界最大的上海港停摆、中国应不应清零等等。突然之间,整个世界最严重的冠病疫情,好像回到了中国。

事实,是这样吗?

再看另一组冠病“杀戮”美国2年余之后的统计数字。5月4日当天,美国 NBC新闻网抢先报道美国冠病死亡人数破了100万,报道说,这等同美国第十大城市加州圣何塞的总人口。

美国在27个月前接获首宗确诊病例,时任总统特朗普指这只是“大号感冒”,结果在防疫失控下27个月死了100万人,死亡速度之快令世人震惊。

100万是一个恐怖里程碑,折射政客在防疫工作上草菅人命,忽视人权,美国当权者甚至以甩锅及炒作病毒溯源等问题,掩饰抗疫无能。

美国是不是抗疫失败国家?确诊及死亡人数排名世界第一已说明一切。排名第二及第三是印度及巴西。

不论是美国的100万或是世界的1500万,这组惊人数字背后,都藏着令人心碎的故事。

世界已走出“大流行”了吗?还是一些国家在掩耳盗铃?这值得深思。

世界不可能永远封城,这是世界各国都接受的事实,但我们必须正视,冠病不会因为人们“视而不见”,就会自动消失。

美国人口是3.5亿,一个失手就死了百万人;另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印度,不管是官方接近50万的死亡人数,还是世卫的470万,都是人命。

现在,最受到非议的“中国清零”战术,被指与现实世界脱轨。不过,若14亿人口的中国,抗疫效法美印,冠病会放过中国吗?因冠病而死亡人数会是5月8日的官方数字5185吗?

时间会说明一切,就如美国经历的27个月惨痛教训。

 

ADVERTISEMENT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亿年历史掀恐龙热潮 香港首见恐龙化石

报道:郭文德

香港首次出土恐龙化石,追溯亿年历史,为华南古生态及地质学研究重大突破,市民兴奋,研究推动恐龙经济。

香港政府公布当地首次出土恐龙化石,对华南古生态学与地质学的研究意义重大;市民蜂拥前往亲睹首批化石样貌,也反映了这次发现具备发展相关旅游活动潜力。

香港发展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近日签署协议,开展地层古生物及史前时期遗址领域交流合作,首个合作项目是研究香港东北水域岛屿赤洲发现的恐龙化石。

发展局局长宁汉豪指出:“今次发现的化石,是属于白垩纪时期大型及年长的恐龙……这个发现为香港古生态研究提供新的证据,所以意义非常重大。”

委托中地质大学调查

出土化石呈扁平状,估计来自一只恐龙的肩部、腰部或臀部。

早于2013年时,香港渔护署便委托北京中国地质大学进行“赤洲—黄竹角咀地质调查”项目,研究人员同年已留意到赤洲岩层可能含有脊椎动物化石。

此外,该校硕士生梅枭次年完成学位论文《中国香港黄竹角咀地层特征分析》,确认黄竹角咀组代表香港4亿年到3亿半年之间泥盆纪时期地层。

直到今年3月,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向古物古迹办事处通报赤洲的情况。

当局与古脊椎所专家自6月起再到该处作考察研究和收集样本,最终在8月确定为大型恐龙化石,不过现时尚未能辨认其具体种属。

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资料提到:“这一重要发现为香港的地质历史增添珍贵实证,填补本地缺乏大型古脊椎动物化石的空白。”

古脊椎所副研究员赵祺认为,比对河南、内蒙古的恐龙骨组织切片,可见香港化石更接近蜥脚类恐龙,他又指香港化石的“吸收坑”反映了骨质流失,有助判断恐龙年龄。

另一位副研究员裴睿则推断,恐龙似是死后遭沙石掩盖再被水冲走,未必是在出土原址死亡、埋藏,但化石对于研究该恐龙来源地、生活习惯与遗骸氧化过程,以至香港远古地貌、生态,肯定具备丰富研究价值 。

封闭赤洲限制登岛

广东一带跟赤洲相似的褐红色岩石层,此前同样出土过白垩纪恐龙化石。

宁汉豪提到专家希望明年内能够发表更多学术成果,并且跟其他在粤港澳大湾区找到的恐龙和恐龙蛋化石作比对,从而串联和建构出华南地区恐龙叙事。

由于需要进行后续清理发掘,政府部门已经根据《郊野公园及特别地区规例》封闭赤洲,限制公众人士登岛。

或有更多化石发现

学界普遍认为,恐龙最初出现于距今约两亿多年前的三叠纪,其后在侏罗纪与白垩纪支配地球生态上亿年之久。

研究同时指出,侏罗纪早期以前的香港地区还是海洋为主,中晚期则有大规模火山爆发,环境应该不太适合恐龙生存。

对于赤洲恐龙化石,专家现时初步判断是出自白垩纪时期恐龙,亦即距今大约1亿4500万年至6600万年前。

尽管今次是香港第一次发现恐龙化石,但却不是首度发现同期物种化石。譬如先后在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任职的古脊椎动物学家文嘉棋(Michael Pittman),10年前就跟学生发现毗邻赤洲的西贡荔枝庄有副狼鳍鱼化石;该物种属于早白垩纪至晚侏罗纪之间,比赤洲发现的恐龙化石年代更早,这也是为什么文嘉棋日前表示当地可能陆续掘出更多恐龙化石。

拟建香港恐龙公园

政府公布赤洲发现不久之后,首批化石随即安排于九龙文物探知馆公开展出,连日吸引许多市民、游客入场观赏。

部分人士反应异常雀跃,更有意见提倡推动“恐龙经济”、建设中国版“白垩纪公园”或“侏罗纪公园”,乃至声称结合新来港的两只熊猫安安、可可大搞“龙猫经济”,藉此提振在近期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本地旅游业。

首要做好发掘科研

香港的科学馆、博物馆等机构其实以往已经常安排别处的恐龙、古生物及化石来港展出,而且坊间反应同样不俗。

在回应前述各种建议时,发展局文物保育专员蒋志豪强调,目前首要工作仍为做好发掘、科研,但他亦同意未来能跟邻近地区博物馆合办恐龙展览,或是将本地恐龙与菊石等古生物化石一起策展;他也期望跟旅游事务署合作,推出符合香港特色的旅游安排来配合赤洲发现。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