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华为自主研发困难重重/李慧珊

华为创办人任正非过去在一直强调华为的胜利以及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结果。近日,在任正非再次接受彭博新闻社专访时,当记者提问到面对美国的限制出口清单,华为会不会死,他的回答是:华为不会死,但是华为目前已经千疮百孔了。他也提到:“即使我们真的死了,我们是虽败犹荣,因为我们是被特朗普打死的,而不是其他什么人。”

虽然华为非常善于做修辞上的美化,但这不足以掩盖华为现在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从而也证明,美国对华为的围堵确实是奏效的。华为要想在险峻的环境下把贸易战“扛”下来,便不可避免地要走上一条自主研发的道路,可这样的成功概率究竟有多大呢?



华为的短板

首先,在美国,互联网的科技行业的发源地是硅谷,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家公司,而是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在中国便没有这样的产业生态,华为是互联网科技领域的第一,也是唯一。

如果把硅谷比喻成沙漠中的一片绿洲,那华为便是沙漠里的一棵仙人掌。中国确实有其他信息技术的科技公司,包括OPPO,小米和联想(Lenovo)等等,但这些是属于二流中段产品,其质量与华为不可同日而语。

“这又有什么问题吗?”你可能会问。答案是有的,而且问题还大着呢!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与分散的产业发展模式相比,产业集群能够实现规模效应,集聚效应,交流资讯与技术,从而达到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为许多国家的经济做出巨大贡献,它也是市场走向纵向分工的历史趋势。独树一帜的企业能在竞争有占有多大的优势,不免让人怀疑。



第二,信息技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有着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把苹果手机来作为例子,苹果公司主要的技术在于它的作业系统,它既不负责生产芯片,也不负责组装硬体。它芯片的供货来自于英特尔,而组装的活便是包揽给了富士康。这便是专业化分工与产业链国际化的结果。华为既要自主研发芯片,又要负责开发作业系统的理想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它并不符合信息技术革命的一般经验。

此外,如果你把所有的工作揽于一身,你便很难在所有领域都做到出类拔萃。一旦你的一个部件存在瑕疵,客户的体验便会大打折扣,从而你很容易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第三,创新的源头不仅仅是科学,其中还有文学和美学。苹果手机之所以能够成功,不仅仅是依赖于乔布斯的天才创意,其很大程度是因为苹果手机符合果粉心中对于“美”的向往。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技术进步的源头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模仿”。

美感是模仿不来的,华为在技术领域确实有不错的进展,但其创新的基础却是显得匮乏。

此外,鸿蒙作业系统至今还未经过市场检验,有多少商家会为了它而去开发应用程式,是华为的重点考量之一。

文章至此,你觉得华为的成功几率有多大呢?

反应

 

国际财经

华为Mate 70传将采用麒麟9100芯片

(北京15日讯)华为将在今年秋天发表新款手机Mate 70,业界传出可能搭载最新芯片麒麟9100,在手机性能排行榜“安兔兔跑分”有望突破110万以上,它的性能可能与高通骁龙8 Gen1相近。

根据世界新闻网引述新商业观察报道,在美国最新封杀政策下,高通和英特尔以后可能都无法向华为再提供任何芯片,英特尔影响的是华为的PC业务,而高通影响的是华为的手机业务。

不过,眼下华为手机已经有能力完全脱离高通芯片,采用重新回归的自研麒麟芯片自给自足,前不久发表的华为Pura 70全系均搭载麒麟芯片,目前已经实现了完全现货供应,说明麒麟芯片的产能毫无问题。

接下来华为要解决的是麒麟芯片的性能问题,去年一砲而红的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搭载的麒麟9000S性能大概是和骁龙888差不多的水平(可能略差一些),而华为Pura 70系列搭载的麒麟9010处理器性能稍有提升大概15%-20%左右,但在关键性能上有极大的进步。

不过无论是麒麟9000S还是麒麟9010,实际性能相较其他中国国产手机采用高通芯片差距还是挺大的。好消息是,今年华为还有全新的麒麟芯片要登场,会在下半年华为Mate70系列上首发搭载。

据中媒爆料,华为新的麒麟芯片据说调试得很好,目前比较顺利,跑分有望突破110万以上,该芯片很有可能命名为麒麟9100,它的性能可与高通骁龙8 Gen1相媲美,骁龙8 Gen1作为大火龙(过热问题),麒麟9100功耗肯定会低得多,那么它的上限自然比骁龙8 Gen1高。

另外在备货上,华为Mate 70系列也是达到了新高,这也意味着全新的麒麟芯片量产也没问题。另外华为Mate 70系列还将首发完全不含安卓代码的纯血鸿蒙OS NEXT,自研系统+自研芯片将有着独到的优化加成。

华为Mate 70系列的发表时间可能是9月或10月,而届时不光苹果最新的iPhone 16系列要发表,高通和联发科也将带来自己的全新旗舰芯片骁龙8 Gen4和天玑9400,均采用3纳米工艺打造,不知道华为麒麟9100还有Mate 70系列能否顶住压力?

新闻来源:世界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