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华人政治路越走越窄/林恩霆

继6州选举成绩出炉后,政坛有不同的诠释,有些人提出,为什么民主行动党和希望联盟的支持者,可以为了国家大局支持巫统候选人,而巫统支持者和党员,却对行动党诸多刁难呢?这难道不是傲慢欺人?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问题。若把行动党和希盟支持者的种族化,那么我们可以归类行动党和希盟的大部分支持者皆来自非马来人,而华裔却占了绝大部分。

与其说行动党和希盟支持者,不如说是非马来人可以为了国家大局支持巫统候选人。然而,这个国家大局是什么,对于非马来人来说,这是大局,但对于马来人来说,这也许不是大局。

巫裔没那么怕绿潮

拒绝“绿潮”是行动党制造给非马来人社会的大局,但是对于巫统或国阵支持者来说,他们并非如非马来人般害怕绿潮,他们的大局或许是建立在生活成本和经济上,而不是“绿潮”。

禁赌、禁酒、禁违反回教教义的演唱会,甚至不能穿短裤,在马来回教徒眼里,根本不是一件大事,并且这些事情在他们在生活上已经是禁止的事情。就好比不抽烟的人士,在面对政府推出咖啡店不可抽烟的条例时,不抽烟人士是没有感觉的,反而会支持。

对于马来人来说,他们在政治上还有选择,不选巫统,还可以选择伊斯兰党或土著团结党;但是华裔选民在2008年开始的4届大选,已经把自己的政治倾向局限在于一个选择,那就是行动党。

华裔没第二个选择

即使希盟或行动党不是最好的选择,抑或是希盟或行动党变了马华2.0,华裔选民已没有第二个选择。

马华被剿灭得奄奄一息,民政党被迫靠向保守主义,行动党的一枝独秀,有别于过去的马来西亚华人政治,那就是有马华和行动党,甚至是民政党的相互牵制。

如今的马来西亚华裔的政治道路已然走得越来越窄,反观马来人政治却百花齐放,可诠释为分裂,但也给选民多种选择,不让一党独大的情况发生,相互竞争。

总而言之,非马来人是没得选择,在完全排斥伊斯兰党的情况下,只能把选票投给巫统;但马来人也不是傲慢欺人,马来选民是有选择的,他们不像非马来人孤注一掷,最终只能是困兽斗,他们是有选择的。

反应

 

言论

居家服刑疑云悬而未解/林恩霆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特赦之居家服刑附加谕令存在与否的事件中,其处理方式存在改进空间。根据安华的说法,总检察署曾收到一份来自国家王宫(前国家元首任期内)的特赦附加谕令。

但总检察署或许认为其正当性存疑,这或许跟附加谕令是否符合宪法有关。虽然安华没明说,但总检察署的确把此附加谕令交回给国家王宫,让新任元首定夺。

部长回应矛盾重重

此外,他提到前国家元首多次展延特赦局会议,直到1月29日才召开。

安华没有明确指出责任人,但暗示如果早在前国家元首任期内处理,可能还有机会重新讨论这份附加谕令是否符合宪法,或在特赦局会议中将前国家元首提出的居家服刑建议进行深入讨论。

安华强调,他本人和参与特赦局的扎丽哈医生并未提到居家服刑的建议,而居家服刑的附加谕令是直接交给了总检察署。

尽管安华表示政府没有隐瞒附加谕令,但政府高官的回应却矛盾重重。通讯部长法米、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弗丁、联邦直辖区事务的首相署部长扎丽哈医生、首相署部长(法律及体制改革)拿督斯里阿莎丽娜等人对附加谕令的存在表示“不知情”,尤其是赛弗丁将其称为“传闻”,令人质疑政府的透明度和协调性。

作为总检察署的主管部长,阿莎丽娜理应知晓此事,而总检察长作为政府的法律顾问,一年来频繁与安华会面,却未提及附加谕令的存在,这种说法难以令人信服。

安华政府在此事上,可以通过更透明的方式处理此事,以减少政治伤害。首先,他应坦承总检察署已把这份附加谕令交回给国家王宫,坦承可以显示政府对宪法的尊重,也能向公众传达政府在法律问题上保持专业与独立的立场。

模糊规避引发质疑

其次,在承认附加谕令确实存在之后,才说明政府已将此事交由现任国家元首处理。这种直接而坦率的态度,可以有效消除公众对政府隐瞒事实的疑虑,同时也表明这是一个由国家元首决定的宪政问题。

最后,若纳吉的律师团队决定挑战总检察署的决定,安华应表态支持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议。

尽管这一行动可能涉及挑战王宫决定的风险,但通过法庭审理的方式,不仅符合宪政程序,也能避免政府被指控干预司法或试图掩盖事实。即使舆论出现,纳吉也可能需要承担挑战王宫的责任。

由于涉及宪政争议,包括前任和现任国家元首对附加谕令的不同看法以及总检察署的立场,通过法庭解读宪法可能更为妥当,让司法程序决定附加谕令的合法性,可以避免政府背负隐瞒的指控。

安华的处理方式未能展现应有的透明度,安华政府通过模糊程序或语言技巧规避责任,反而引发更多质疑。尽管他声称无隐瞒,但政府内部信息不对称和高官的矛盾表态已严重损害其公信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