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华文教科书与阅读素养培育/林国安

日前世界银行发布《马来西亚经济监测——弯曲竹笋:强化基础能力》报告,揭示关于我国教育情况的若干调研结果,其中包括:42%我国学生经历五年级学习,仍未达到熟练的阅读能力水平,而处于社会经济弱势的学生,高达61% 未达熟练水平。

此外,我国中小学生平均在校12.5年,但学习成效仅等同在校8.9年的学生。

世界银行的调研报告是继PISA 2022阅读素养测评报告之后,再一次证实我国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不达标的情况。

教育学界应正视这一问题,并寻思对策致力发展与提高我国学生的阅读素养。

阅读是一种素养,也是学校学科阅读、理解和学习知识,发展学科能力的基础,蕴含深厚的教育意涵。

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阅读目的、兴趣与学习特性,通过文字、符号、图表等不同类型资料的读取和解读,建构意义,反思与批判思考文本的内容与形式,丰富个人的知识与思想,拓展理解力与判断力,提升运用阅读所得能力,为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发展奠定根基。

就学校教育场域而言,语文学科教科书是实施阅读教学、培育阅读素养的主轴。笔者从华文教科书的编写与教学使用特点,略述其对培育学生阅读素养的规律和意义。

可采“群文阅读”教学

从策略上说,由于华文课程内部结构、教学方式和课时安排的特性,华文教科书的篇幅和选文的数量有限,不可能,也不需要承担“海量阅读”的任务,但可以突破“量”的局限,以“质”优化阅读素养培育。

在这方面,华文教科书可以依据单元主题组织选文,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提供学生围绕某个议题进行“多文本阅读”实践,培养比较、综合、分析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华文教科书选文要严格依循既定选文标准,每一选文要求起到学习语文的示例典范作用,而且其教学与学习要有明确“目标导向”。

教科书的单元导语、课文学习提示要突出课程教学目标、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要求,让教师教学有所依据,学生学习有所定向。

其三,构建“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三位一体“大阅读”教材体系,设置与善用“拓展阅读”,提供读书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扩展阅读面,沉淀“读书”意义。

从课文编选取向看,华文教科书不仅立足“语文本位”,还包含“跨学科文本”选文取向,提供学生多元文本阅读情境与经验。选文类型也要包含连续文本、非连续文本、混合型文本等;像学科知识短文、说明书、各式统计图、各种图表等非连续文本应该编选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资源,以指导学生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领会文本意思、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建构有意义的结论。

克服“美文教学”偏好

华文教师也要能克服“美文教学”的偏好,协助学生拓展阅读层面,养成多元文本阅读能力。

就教育价值而言,阅读贵慎思、明辨、探究;思辨是为寻求有品质的思考,探究是深度阅读理解、建构意义的关键。

教师使用教材备课,不能“以本为本”,“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而是要以“学情”为依据,生成以“学”为中心的教学预设方案。

学生阅读文本,则要充分体现阅读自主性,探究文本信息,连贯脉络、理解意涵,辨析观点、反思批判,实现文本阅读的理解历程和意义建构,形成真正意义的阅读素养。

反应

 

雪隆

杜淑菁吁民众华小毕业生 升中学续报考华文

(吉隆坡25日讯)吉隆坡民众华小校长杜淑菁呼吁小六毕业生,升上中学时,要继续保持热爱华文,报读华文,报考华文。

她在该校2024/2025年“那些年的我们”小六生毕业典礼致词时这么表示。

她表示,无学生们将来走到哪里,都要铭记:学习是终身的使命,品德是人生的根本,感恩是幸福的源泉。

她希望民众华小的学生,都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优秀,为学校增光添彩。在未来的路上,如遇到任何挑战与困难,都要坚持努力,怀抱希望,一定能够战胜一切,成就更好的自己。

董事长李兴利致词时不忘提醒毕业生,要继续为创造美好的将来而加倍努力,创造美好人生。

他说,学生们除了必须掌握机会,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外,也要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培养良好的道德价值观,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在体魄上、学术上及思想上都健全的人。

家教协会主席翁凯权则提醒毕业生小学毕业是一个里程碑,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新的学习开始。他希望学生们能慎重而又明智地选择自己的前途。

毕业典礼当天,校方安排一项敬茶仪式,让全体毕业生向父母敬茶,以感谢长辈对他们的付出及养育之恩。

此届毕业生也在当天移交了8300令吉毕业献金给予学校。校方也授予有参加校外比赛荣获优秀表现的毕业生和训练老师奖励金。此外,还颁发了六年级学生课外活动最佳表现奖及男女模范生奖于张铠稀和王垲晴。

出席者包括副董事长王弗煌、董事黄满泉、陈国祥、蔡奕辉、陈仁贤、家协副主席石玉萍、理事叶孙宁、卓泳伦、校友会代表李杰文、曾文虎等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