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华裔还能成造王者吗?/林恩霆

华社是“造王者”的说法,在过去数届大选都不绝于耳。在此提出数项论据作分析,以供参考。

或许还有人仍然沉迷于这类自吹自擂的说法,尤其是政党人士。他们让华裔选民有种“决定性”和“重要性”的政治感觉良好,吸引华裔选民出来投票,因为华裔选票自2008年以来,都倾向于希望联盟。2018年大选更是达到了高峰的95%华裔选民支持希盟。

在即将举行的第15届全国大选,在马来政党大分裂,或该说是政党碎片化的政治乱局下,尤其是选举委员会推动自动登记成为选民后,华社的选票是否依然是造王者呢?

根据2021年马六甲州选举的选民册,野新国会选区属下的望万州议席,华裔选民有21.3%,马来选民则占了61.6%,印裔选民则有16.3%,其余者不到1%,此选民结构与马来西亚各族人口比例略同。

望万州议席向来都是国阵马华的堡垒区,即使是2008年和2013年大选的反风狂吹之际,国阵马华依然保住席位。然而,在2018年大选,民主行动党候选人黄和平医生以1345张多数票攻下望万州议席,让马华首次痛失堡垒区。

2021年马六甲州选举,时任行动党甲州主席郑国球弃安全区不打,跑到望万州选区去挑战马华野新区会主席许金汉。

此外,国盟土著团结党在这一个马来选民占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选区插上一脚,并委派一位巫裔候选人上阵。

当时的政局与今日没分别,大家或许会认为马来选票三分天下,大部分华裔选票集中投给哪位候选人,该候选人必然获胜。

但是,事与愿违,华社在望万这个州议席,失去了长久以来,无论是马华或行动党的华裔人民代议士,同时也让甲州议会少了一位华裔代表。

票箱开出来,行动党郑国球得票还少过马华的许金汉,而许金汉也仅仅以328张多数票败给土团党候选人。

再来便是马六甲市区属下的鲁容州议席,拥有60.9%马来选民,33.5%华裔选民及4.81%印裔选民。鲁容州选区向来都是由马华对垒行动党,但巫统基于马华连续两届大选都无法在该区获胜,进而取而代之去竞选,最终巫统候选人在鲁容区州议席,以200张多数票把连续两届都攻下该区的行动党给击败。

华裔占多数选区越来越少

从上述两个选区的成绩作思考,华裔政治代表将在长久狂吹“一面倒”的风向下,进而渐渐地失去政治地位。无论是行动党或马华,都必须面对一个既定的事实,那就是能竞选的华裔占多数选区已越来越少。

行动党若只能靠华裔选票取胜,马华却只能竞选华裔占多数的选区,那么华裔在这个国家的政治代表性将逐渐式微。

与2004年大选前的历届大选比较,马华所处的执政位置是比行动党还尴尬的。因为行动党处于弱势时,几乎都是在野身分,并非执政党。马华却恰恰相反,处于弱势的马华的今天还是执政党;即使如此,势弱的行动党也未曾如马华如今败得如此难看。

此外,在2004年大选前,马华与行动党之间的盛衰都有钟摆式发展。但是近3届大选的钟摆论显然不存在,行动党一直都处于遥遥领先,相信来届大选亦是如此。

这样的局势对种族比例和华裔占多数选区逐渐减少的华裔,在这片土地的政治发展是否会更好,这或许只有下一代才知道,毕竟活在历史当中的人永远都难以跳出框框去思考。

视频推荐:

反应

 

言论

居家服刑疑云悬而未解/林恩霆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特赦之居家服刑附加谕令存在与否的事件中,其处理方式存在改进空间。根据安华的说法,总检察署曾收到一份来自国家王宫(前国家元首任期内)的特赦附加谕令。

但总检察署或许认为其正当性存疑,这或许跟附加谕令是否符合宪法有关。虽然安华没明说,但总检察署的确把此附加谕令交回给国家王宫,让新任元首定夺。

部长回应矛盾重重

此外,他提到前国家元首多次展延特赦局会议,直到1月29日才召开。

安华没有明确指出责任人,但暗示如果早在前国家元首任期内处理,可能还有机会重新讨论这份附加谕令是否符合宪法,或在特赦局会议中将前国家元首提出的居家服刑建议进行深入讨论。

安华强调,他本人和参与特赦局的扎丽哈医生并未提到居家服刑的建议,而居家服刑的附加谕令是直接交给了总检察署。

尽管安华表示政府没有隐瞒附加谕令,但政府高官的回应却矛盾重重。通讯部长法米、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弗丁、联邦直辖区事务的首相署部长扎丽哈医生、首相署部长(法律及体制改革)拿督斯里阿莎丽娜等人对附加谕令的存在表示“不知情”,尤其是赛弗丁将其称为“传闻”,令人质疑政府的透明度和协调性。

作为总检察署的主管部长,阿莎丽娜理应知晓此事,而总检察长作为政府的法律顾问,一年来频繁与安华会面,却未提及附加谕令的存在,这种说法难以令人信服。

安华政府在此事上,可以通过更透明的方式处理此事,以减少政治伤害。首先,他应坦承总检察署已把这份附加谕令交回给国家王宫,坦承可以显示政府对宪法的尊重,也能向公众传达政府在法律问题上保持专业与独立的立场。

模糊规避引发质疑

其次,在承认附加谕令确实存在之后,才说明政府已将此事交由现任国家元首处理。这种直接而坦率的态度,可以有效消除公众对政府隐瞒事实的疑虑,同时也表明这是一个由国家元首决定的宪政问题。

最后,若纳吉的律师团队决定挑战总检察署的决定,安华应表态支持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议。

尽管这一行动可能涉及挑战王宫决定的风险,但通过法庭审理的方式,不仅符合宪政程序,也能避免政府被指控干预司法或试图掩盖事实。即使舆论出现,纳吉也可能需要承担挑战王宫的责任。

由于涉及宪政争议,包括前任和现任国家元首对附加谕令的不同看法以及总检察署的立场,通过法庭解读宪法可能更为妥当,让司法程序决定附加谕令的合法性,可以避免政府背负隐瞒的指控。

安华的处理方式未能展现应有的透明度,安华政府通过模糊程序或语言技巧规避责任,反而引发更多质疑。尽管他声称无隐瞒,但政府内部信息不对称和高官的矛盾表态已严重损害其公信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