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反疫苗,各国头疼的问题/潘政麟

疫苗是指我们利用弱化的细菌、病毒、肿瘤细胞及代谢产物等来让人体产生免疫。冠病疫情爆发中期,人们意识到无法消灭病毒。为了应对病毒“困境”,人们纷纷将希望寄托在疫苗身上。有人用传统方式(灭活)制成疫苗;有的人则用新的方式(mRNA)来制造疫苗。

疫苗如今是制造出来了,但反疫苗的声浪、情绪却日渐高涨,逐渐成为各国头疼的问题。

一开始,少部分人抗拒接种疫苗。他们因为各种理由例如宗教理由、自由、不相信科学等等各种说法来抗拒打疫苗。其实这些都可以理解。

人类总是对于不确定或是新事物天然带着些许的恐惧,甚至产生抗拒,况且一般上疫苗研发周期都是15-20年或以上。然而此次冠病疫苗只耗时了1年就研发出来,再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容易让人怀疑是不是“残缺品”或怀疑其作用、药效、可靠性等等。

疫苗可降低死亡率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对于疫苗是否有效此问题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疫苗不能让我们不受感染,但确实会显著降低死亡率。

然而如今病毒持续变种,我们的疫苗也需要迭代或是增加剂量。许多人如今都打了加强针。然而世界普遍预测将会打第四针;土耳其甚至是开打第五针了!然而这样下去,也不禁会让人思考,这样下去真的有效吗?人们接受每隔1年这样的期间就打疫苗吗?这也会让反疫苗的声浪逐渐扩大。

我们是民主国家,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声音。对于反疫苗人士,国家也只能限制他们的出入等等,鼓励大家去接种疫苗。然而这2年的经历让大家对于接种疫苗开始产生了不同的想法。起初大家普遍支持接种疫苗。如今虽然普遍支持,但支持率也有些许下降。这显示了大家对于疫苗的信心开始动摇了。而此时反疫苗人士就会开始散播自己的观点,带动大家的思想。

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的概率。然而一直接种,以及冰冷冷的数据都显示疫苗不能让我们不会感染,这也动摇了社会整体对于疫苗的信心。

在此背景之下,反疫苗的声浪、思想会逐渐扩大,慢慢成为各国政府头疼的问题。

反应

 

言论

大马,理想的退休天堂/潘政麟

在全球寻找一个适合退休的地方,许多人都会考虑到生活成本、基础设施、医疗条件、文化环境以及生活便利性等因素。在这些方面,马来西亚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退休国家。

相较于许多发达国家,马来西亚不仅物价较低,生活便利,而且拥有良好的社会环境,非常适合退休人士安享晚年。

马来西亚的生活成本相较于许多西方国家、新加坡、日本等地低廉。

日常消费、房产价格、医疗服务和交通费用都相对亲民。例如,在吉隆坡或槟城等城市,一顿地道的本地餐饮仅需几美元,而在欧美国家,同样的一餐往往需要十几甚至几十美元。

此外,住房方面,马来西亚的房价相比新加坡、英国、美国和香港等国家及地区便宜许多。因此,在这里退休可以享受更宽敞的居住环境,而不必承担高额的房租或房贷压力。

城市规划生活便利性

马来西亚的城市规划考虑到了居民的生活便利性,住宅区附近往往设有商店、超市、餐厅、诊所和公园,退休人士可以轻松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满足日常需求。这种便利的生活模式减少了对私家车的依赖,非常适合行动不便的老年人。

相比之下,欧美许多国家的基础设施并未特别考虑老年人的需求。例如,美国许多城市的规划导致居民必须依赖私家车,公共交通覆盖面较小,不适合不再驾驶的老年人。

马来西亚的公共交通系统日益完善,轻快铁、巴士、电召车等选择丰富,使得老年人即使不驾车,也能轻松出行。

退休后,医疗服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马来西亚的医疗体系相较于许多西方国家既发达又价格合理。国内的政府医院提供低成本的医疗服务,而私人医院则拥有国际水准的医疗设施,且收费远低于欧美国家。许多医生受过国际培训,能讲流利的英语,确保外籍人士和华人群体能够轻松沟通。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以及其他民族和谐共处。

华人社区的存在,使得许多华裔老年人在这里生活无需担心语言问题。

市场、医院、餐馆等地普遍使用华语、粤语和福建话,让华裔退休人士能够轻松融入。同时,英语在马来西亚也被广泛使用,对于外籍人士来说,日常生活也没有太大障碍。

华人外籍人士理想选择

这种文化包容性和语言便利性,使得马来西亚成为许多华人和外籍人士退休的理想选择。

综合来看,马来西亚凭借其较低的生活成本、便利的基础设施、优质的医疗服务、温暖宜人的气候、多元文化及友善的社会氛围,成为一个理想的退休胜地。

无论是华人群体还是外籍人士,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安享晚年。对于正在寻找一个适合退休的国家的人来说,马来西亚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