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古拉改过而不认错/新大马人

人力资源部长古拉宣布禁止外劳掌厨,成为各华文报章头条新闻,风头一时无两。

可是,在恶评如潮下,他隔天马上急转弯,改口说他仅是建议,不是决定。很明显,他对马新社电视新闻所作的宣布,并没有被错误引述,他是愿意改过而不肯认错,只能像死鸭子——嘴硬!



事实上,古拉在宣布的时候,日期也定了,就是今年7月1日,还非常“体恤” 地给半年宽限期,到2019年1月1日才正式执行,说得这么明白还不算政策吗?为什么他要在宣布后,才表示准备会见业者听取意见,而不是在之前?

古拉的宣布无疑是非常草率的,因为他没有厘清“禁止外劳掌厨”的定义,事后才说不包括外国餐厅,高级食肆和五星级酒店等需要聘用专业厨师掌厨的餐馆。即使他澄清,也缺乏说服力,因为他的说法是环绕在厨师的等级,而不是厨师的能力,最简单的一个问题:谁鉴定外劳的掌厨能力?

治大国如烹小鲜

也许古拉不明白,像马来西亚华人去新加坡餐馆掌厨,身分就是外劳,将心比心,难道我们希望外国禁止我国厨师掌厨?远来的和尚会念经,远来的厨师不会掌勺?君不见香港来的厨师不论身价如何,总会被冠为香港名厨,事实大大未必!



我国各大民族的烹饪功夫并不是全部自创的,如果从中国请来中餐厨师,从印度请来印度餐厨师,再从印尼请来的“马来群岛美食专家”,也许他们更有能力烹饪出地道的古老味,这样的外劳厨师岂可等闲视之?

现在厨师不好找是事实,而且至少有一位厨师末沙布确定不会呆在厨房里,因为他已在新政府担任国防部长,厨业公会不妨考虑刊登一个小广告,庆祝“厨业之光”。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比末沙布更出名的厨师是伊尹。伊尹是协助商汤消灭夏朝建立商朝的名相,是公认的典范。他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一。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希望不会有太多厨师参政,否则厨房就要唱空城计了!

反应

 

言论

为何只在农历新年涨价?/江振鸿

某家刚于大马交易所上市的本地连锁茶室餐厅,早前贴出告示牌,指将在农历新年大年初一和初二两天征收的服务费从10%调高至15%,引发市场不满后,日前宣布,服务费将保持不变。

其实,饮食业于农历新年期间涨价,似乎已是我国过年的另类“习俗”。

较能接受间接涨价

饮食业涨价有两类。

第一类是直接式涨价,即一些业者尤其是饮食小贩业者于农历新年期间,直接以价格较高的价格售卖食品。

第二类是间接性涨价,即一些餐馆于农历新年期间,只提供所谓的新春套餐菜单,让上门的食客被强迫性消费。

虽然两者都是涨价,然而第一种却恐怕较会引起消费者的心理抵触,毕竟是得用较高的价格来购买同样的食品。

所以,这些只赚取蝇头小利的饮食小贩业者们,每年往往都处于农历新年期间该不该涨价的舆论风口浪尖;反之,民众对于那些财大气粗餐馆的变相涨价,似乎欣然接受。

当然,这些饮食业者于农历新年期间涨价,固然有其理由,包括所谓牺牲自己与家人团圆共度农历新年的时光来做生意,以及必须付出额外的工资予员工。

但是,一些于农历新年期间照常营业的连锁快餐店及便利店,也是在得付出额外的工资给其员工的情况下,都没有涨价。这就难怪农历新年期间,不少人都情愿到快餐店用餐。

更何况,多元社会的我国,一年中都有好几个“如果有营业做生意,就得付出额外工资给其员工”的佳节公假,例如开斋节、屠妖节及圣诞节等等。

然而佳节期间涨价的课题,为何却只发生于农历新年这个佳节?

消费者“纵容”后果?

所谓有怎么样的消费者就有怎么样的商家。

当你觉得某餐馆或小贩价钱不公道或服务不好,心中埋怨数句后,下次仍乖乖去光顾双手奉上血汗钱;当你所光顾的熟食档已经缴付了租金予咖啡店的情况下,你在里面用餐却被咖啡店业者强制性规定最低饮料消费时,你如果选择妥协而非即刻打包离开以示抗议,就别怪这些商家对你的血汗钱予取矛求。

我国是一个自由市场,商家有涨价的理据,消费者也有光顾的权利。

因此,多年饮食业于农历新年期间涨价的这个“习俗”,是否就是消费者们的“纵容”后果?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