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向政府要钱的方法/南洋社论

政府和研究报告都说经济良好,前景美好,增长向好,明年GDP还会突破5%关口,但,人民呢?都说钱不够用。

虽说穷则变变则通,但大部分人不是魔术师,不会变则没辙,没辙就没希望。大马人有个好康头,没钱,可以赚;赚不来,可以拿,向政府伸手即可,政府乐得扶贫,叫一马援助金。



分派了多年,今天有报道称,大马赤贫近零。

世界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苏迪尔博士指出 ,东亚国家包括大马除贫奏效。可喜可贺背后,专家没说是否与一马援助金有关,却道一马援助金非减贫方案。

方法是施政及通过税制提高收入,讲的是国家与政府的荷包,有了钱就可以惠民,当然不是一马援助金,而是教育用途上。

重点来了。

周一,第二财长佐哈里说:除贫须改变思维 。



“教育是消除家庭和下一代贫穷的唯一方式,巫裔要消除贫穷就应该改变思维,把孩子和下一代的教育摆在最优先位子。”部长讲的是巫裔的教育。

学者、专家或官僚一致认定,要改变命运、致富,唯有“教育”。

华人老祖宗五千年文化名训“书中自有黄金屋”,思维再改变也万变不离其宗“再穷不能穷教育”。

“虽然他们(非土著)最终过世了,但遗留的财产传到有受过教育的孩子手中,这些财产进一步变成数十亿的资产。”部长不多此一举“非土著”教育,道理或许在此。

今天,报章有漫画:“学巴涨价,不用上学?”歇后语是:想得美。教育对华裔之重要,不言而喻。

佐哈里给了二个例子。

例子一:过去我国非土著虽然有者没受过教育,但身为父母的他们却努力工作,一起发展国家之际,还为孩子提供良好教育,最终他们的下一代得以在商业领域闯出成就。

例子二:这些父母说没钱送孩子上学,他们却驾丰田Camry轿车,我们(父母)享福,但孩子却没有……”

“(官员)上门发现他们的(LED)电视机(厚度)竟然比我家的还要薄;我每月支付60令吉看ASTRO,他们却每个月花199令吉看ASTRO……当提到要帮孩子买学校练习簿、校服和文具时,这些人又喊没钱。”

说了等于没说,情况没变是一证明, 每下愈况更是另一证明,官僚除了官话,百姓想听的是正面话,比如如何找钱,PTPTN是一途径,奖学金又是另一途径。

中等收入群体(M40)总认为,高不成低不就, 一马援助金没份儿,但只要了解教育的重要,可以拿到的钱,都要比任何一项援助金,多和可贵,包括一马援助金。有古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ADVERTISEMENT

 
 

 

反应

 

言论

由疫情催动的教育革新/林煌达

面对冠病影响,结合了互联网与智能教学的线上学习,似乎已在“老师要教好,学生要学好”的前提上,成为了人们推崇的“教育新常态”。

近几年来,随着多媒体、电脑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开始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善原有的教学方法及教育环境;然而,此种做法也间接导致了传统学校和教师的角色,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及挑战。



学校作为一个接受正规教育的场所,长期以来以传授符合国家与社会发展目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任。许多现代的学校其实是早期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并以培训工厂员工所需的工作技能为主,甚至向精英阶层传授管理政府、企业与军队的知识与学问。

如今,这种应工业需求而生的被动教学模式已显落后,也不适用于21世纪强调自主学习的大环境。因此,不论是教育结构、教学模式或学习技术,全球的教学资源及教师角色,都无可避免地面临着多样化及颠覆性的革新。

此外,身为教学的主体与中心,教师亦须在不影响教育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情况下,通过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善原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本位的教学功能,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师生身分重叠模糊



时至今日,教育的核心已从“教”转移至“学”,课堂的目标也不再是老师的教学进度,而是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台湾著名作家严长寿曾说,我们应该从未来的眼光审视现在,而非用过去的经验框限未来。

对此,我们不难预测,今后“教师”与“学生”的身分将经常重叠,而日渐变得模糊;“学校”也将成为一个求学的地方,转型为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话虽如此,教育不应因科技的进步而变质,其传承知识、启蒙创新、立德树人的本质更不能够因为新技术的介入而被抹去。

教育不能仅着眼于现在,而是必须放眼到宏观的未来。面对新科技带来的各类冲击,有些教师是表现得不知所措,有者则固守权威,其中自然也不乏过于看重技术的更新,而漠视了人文素养的教育工作者。

有道是,培养人才靠教育,而教育成败的关键则在于教师。而今,在以“创新学习”作为新理念的教学环境中,如何高效地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以及改变现代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诚然也是教育界中的重大议题。

换个角度来看,学校、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除了可被视作推动教育改革的契机之外,或许也是某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即让一众教师重新审视往日教学方法的同时,亦能为旧的教育观注入新血、赋予新内涵,并用以栽培适应时代发展的栋梁之才。

互学新知为后代谋福祉

适逢今年我国教师节的主题为“为知识学习,塑造下一代”(Berguru Demi Ilmu, Bina Generasi Baharu),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及“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之理,在居家抗疫期间可谓比以往更具启发性。

有鉴于此,教师应时刻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及深化对教育的理解与认知,并借此引导学生树立相应的自主学习方法、策略及观念,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互学新知,踏实地通过教育为我们的下一代谋求福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