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员工不是机器人/郭碧融

当大马雇主联合会主席拿督赛胡申发表雇主在去年因员工请病假,而面对高达50亿5000万令吉的损失时,是否有想过员工也会因职业伤害而赔上健康,甚至是生命,是再多的金钱也无法挽回的憾事。

员工发生意外导致残废或死亡的事件时有所闻,比如旧古仔路一个建筑工地曾有外籍劳工被架桥机压毙、马六甲鸡肉加工厂曾有一名尼泊尔籍工人意外跌入绞肉机后身亡等。

职业伤害多不胜数,以上意外均是明显可见的例子,但有许多工作性质或环境将导致员工的健康日益受损,以致他们需要长期治疗,比如搬运重物导致腰椎疾病、接触化学致癌物、长时间工作导致中风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出版的《环境国际》中的最新估计,长时间工作导致74.5万人在2016年死于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比2000年增加29%。

世卫组织和劳工组织对长时间工作导致的生命和健康损失进行了首次全球分析,据估计,2016年,由于每周至少工作55小时,致使39.8万人死于中风,34.7万人死于心脏病。在2000至2016年期间,因长时间工作导致的心脏病死亡人数增加42%,中风死亡人数增加了19%。

职场压力不容忽视

职场压力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根据BBC News引述美国压力研究所的数据显示,职场压力每年给美国经济造成大约3000亿美元的损失。

报道指出,美国每年有12万人死于有害的企业管理行为,造成每年1900亿美元的额外医疗开支,导致职场成为人类第5大死因,比肾病和阿尔茨海默症还要严重。

在英国,卫生和劳保管理局的报告称,2016至2017年,因为工作造成的压力、抑郁或焦虑,导致1250万个工作日的损失。

由此可见,工作环境将影响雇员的生理与心理健康,遗憾的是,只有少数雇主会认为,当员工替他们工作时,也等于把身心健康都交到他们手里。

对尖酸刻薄的雇主而言,员工不过是公司的一颗棋子,存在的功能就是确保公司运作正常及赚取最多盈利,如果这颗棋子有一天再也无法发挥效用,最省钱省事的做法就是直接遗弃。

赛胡申就建议雇主制定明确政策,阐明经常请病假的员工将受到严厉处分,包括可被解雇。这项建议极其缺乏人性与同理心,因为员工并非机器人,生病乃是平常事,更何况有些人的体质较弱,经常请病假也是迫于无奈,若因此被解雇是非常不公平的,难道体弱就注定要失业吗?

病假是每个员工的基本福利,雇主应把病假视为公司成本的一部分,绝对不能将之视为公司损失,否则就会对员工产生不满,继而做出各种剥削员工的行为,这并无法塑造健康的职业环境,也对员工造成更大伤害。

《哈佛商业评论》就引述过一篇研究报告,指积极的组织环境对雇主、雇员和盈利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当员工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安全的、受到支持和尊重的,他们自然会乐于积极投入当下的工作。

快乐与安全的环境将提升员工的身心健康,也会间接减少员工请病假的天数,这对公司而言是一件好事,毕竟双赢总好过“双输”啊! 

反应

 

言论

梦想之车不是说要就要/郭碧融

据《阳光日报》的报道,一名进口车销售员旺法里斯在脸书帖文透露,一名Z世代客户月入1700令吉,却渴望购买一辆市价达16万3000令吉的本田FL1车型,并要求高达6万3000令吉的折扣。

旺法里斯向客户表明他无法将汽车价格打折至10万令吉后,该客户指他失去了一个赚钱的机会,更不会推荐朋友向他买车。

其实,这还不是最离谱的个案,更早之前,也有一名汽车销售员乌马在社媒发布一则帖文,讲述一名年轻人月入3000令吉,却想要购买一辆价值约31万2000令吉的二手马赛地豪车。

乌马表示,他有向该名年轻人推荐符合对方预算的其他车款,但是对方一直坚持要购买本身无法负担的汽车,比如本田DC5。

无可否认,我国的公共交通系统欠佳,包括衔接不完善、不准时等,不像新加坡、日本、澳洲等国家的人民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依赖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所以对我国人民而言,汽车是一种必需品,却也导致塞车成为人民的梦魇,尤其是在都市或热门景区内。

买车容易养车难

只要年轻人拥有一份工作、收入稳定,为了方便通勤,买车原本就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但上述两个个案主角的行为却令人摇头,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大的头,却要戴那么大的帽。

汽车不是一种只需要缴付头款和贷款就无需额外开销的物品,很多年轻人不知道的是买车容易养车难,包括日益上涨的油费、每年必须缴交的路税及保险费,而且越昂贵的车的费用会越高。

汽车也需要定时送厂维修,万一零件坏的话需要更换,动辄就是3至4位数的费用,若是豪车,分分钟需要花费超过5000令吉,比一般打工仔月薪还高。

不过,很多年轻人只觉驾驶进口车或豪车上路很威风,可以引来他人羡慕的眼光,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是,届时负担不起怎么办?

一名名为依德扎的男子早前就在脸书帖文表示,其朋友月入6000令吉,不听朋友的规劝执意购买Alphard豪华休旅车,之后却发现自己供不起,结果哭着要求朋友借他8500令吉,以偿还拖欠6个月的车贷。

年轻人向往奢饰品的心态多少与近几年社交媒体刮起的炫富风潮有关,尤其在网络时代下长大的Z世代,肯定会看到朋友、网红、名人等群体,在社媒上晒名牌手表、包包、豪车、豪宅等,久而久之难免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认为自己也必须拥有奢华品,才能获得他人的关注与流量。

从小教导消费观

现实中,有些人并非真正拥有奢华品,而是与他人合租来拍照放上社媒,刻意将自己扮成“伪名媛”、“假富少”钓金龟婿或寻富家女,以通过结婚达到富有之路。所以,年轻人看到的只是虚假表象,却信以为真而将炫富视为人生目标。

回归到问题本质,就是家庭和学校都必须从小教导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同时将财务管理纳入学校课程里,以让年轻人掌握相关知识,免得因盲目追求奢华生活,还不了贷款而跌进破产深渊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