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团结政府最尴尬政党/洪东水

有人说马华与国大党可荣膺最尴尬的团结政府成员的封号,毕竟拥有2和1个国会议席,连个内阁部长都无法获得分配。

这两个政党似乎可有可无,无法获得任何官职,显示两党没有立足之地。但获得最多国会议席的民主行动党,似乎也面对尴尬的局面,尤其被巫青团要求向巫统道歉的对象。

巫青团无视党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的指令,不断纠缠行动党,若行动党不向巫统道歉,就绝不罢休。巫统最高理事依山加里尔附和巫青团团长莫哈末阿克马的呼吁,若行动党不道歉,来临的6州选举不支持行动党候选人。

巫青团拒绝邀请盟党参与大会,大会上也大举马来剑,象征巫青团捍卫马来人权益的决心。

巫青团与马青团到新加坡最高专员署抗议Jocelyn Chia羞辱大马,网民认为巫青团是小题大作,一种政治炒作。巫青团那么一吵,显现巫青团与团结政府联盟政党青年团格格不入。

虽然马华败得落荒而逃,还是巫青团愿意一起随行奋斗的伙伴,这叫社青团感到无法与巫青团成为真挚的盟党的关系。

不可能释放纳吉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不断强调打贪的口号,对打击贪腐滥权绝对不妥协,但巫统促请首相安华协助推动特赦拿督斯里纳吉的申请,不然绝不罢休。

团结政府推行肃贪,对于协助宽赦纳吉是一份难以完成的政治交融,无法对本身肃贪的决心有所交代。安华感到尴尬,对特赦纳吉的呼吁绝对无法在州选举前许诺,不然将成为众矢之的。

巫统则懂得掌握时机,通过特赦纳吉的呼吁变成一股力量,安抚巫统基层的力量。若是纳吉的忠坚支持者彻底放弃巫统,巫统将会彻底崩溃,在团结政府内的处境变得相当尴尬。

巫青团突然向行动党发难,是为了捍卫本身在州选的战绩,以便告诉选民巫统不会任由行动党主导政权,而巫统依然拥有强势的反击力量。

凸显内部不和谐

行动党中委刘天球促请巫青团既往不咎是错误的,其实两个政党是为了政治利益而融合,因此行动党不必向巫统道歉,巫统也不应该对行动党继续保持仇视的状态。

从巫青团的举动,巫统与行动党的结合是充满了内部不和谐,将来这些巫青团上台掌权后,更会显现出对行动党存在的歧视。

行动党选择与巫统合作,而不愿意与国盟合作,都是与虎谋皮,焉有其利,其实行动党是选择比较轻微的伤害。即使成立了团结政府,但却无法实践盟党互相尊重的基本条件,对行动党来说,将来还须面对巫青团随时的无理叫嚣,绝对无法以完整和谐的团队管理国家。

看来行动党为了捍卫官职,还须逆来顺受。

反应

 

言论

过着凄凉新年的老人/洪东水

许多人都拥有养儿防老的观念,认为养儿防老方知父母恩。但如今的年代,年轻人对父母恩不再重视,只对自己的前程更加关注。

许多华裔年轻人除了通晓多种语文,更拥有一技之长,于是远赴外国谋生。既然孩子拥有创造事业的决心,父母也不会阻扰,最终孩子们纷纷为了开拓事业,离开了有养育之恩的父母。

这些拥有创造财富雄心的年轻人,认为在马来西亚没有他们开拓市场的机会,于是向外国发展,以寻求更佳的谋生机会,为自己寻觅更优质的生活。

有些年轻人在外国似乎受到重视,捞得风生水起,这让自己的父母相当告慰。自己的孩子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父母只有给予祝福。孩子不断把赚到的财富寄给老远的父母,也让父母感到开心与安慰。

有些孩子念及父母恩情,悠悠赤子心,浓浓故乡情,新年期间回乡探望父母,以便能一年回乡一次,重温家庭的温馨。孩子离开家园太久,父母一向来喜欢与友聚会,过着欢欢喜喜的日子。对孩子回返家园,却失去了往日的热情,让孩子觉得父母似乎对他们很冷淡。

长期疏远 产生隔阂

父母感觉孩子回来只是短暂的探访,朋友的激情绝对不可被冷落,于是时常不在家。父母为了各别的精彩生活,不愿意留下来陪伴孩子,可见远离家乡的年轻人还须面对这样尴尬的局面,觉得父母似乎与自己变得很陌生,根本不像一家人。由于长期的疏远,让两代人产生了隔阂,这是现代人的悲哀。

这些不愿意跟随孩子远赴外国定居的华裔老人,就是对外国生活有恐惧感,也离开不了熟悉的环境与亲戚朋友。若是孩子愿意趁着农历新年返乡与父母共度美好时光,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有些父母懂得珍惜,有些父母视孩子如陌生人,心中只有与友同欢共乐的画面,而忘记了回乡探望父母的孩子。

现在越来越多的华裔家庭老龄化,新春佳节也只剩下一双或一个老年人。年轻的一代远赴外国,也没有回乡与父母共度佳节。

有些推说工作忙,有些说买不到飞机票,于是让期盼与孩子共度佳节的父母大失所望,只好过着凄凉的农历新年。

所以“少年夫妻老来伴,携手相看两不厌”,养儿防老仅是无法预告的说辞,有老伴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老人还是必须接受现实。

最凄凉的莫过于在老人院过农历新年的老人,这些老人“无依无靠”,似乎没有孩子接他们回家过年,还是他们都因为孑然一身,只能孤独留在老人院过新年。一年一度的农历新年也无法与家人同欢共乐,看来只有在老人院孤独终生,过着凄凉的晚年。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