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团结政府的隐忧/林恩霆

6州州选将在未来12至14周内举行,希望联盟与国阵组成的团结政府连成一线,对抗绿潮国盟。

国盟最大的武器是拥有超过半数的马来选票支持,而这正是团结政府所缺少的。

团结政府自去年大选后成立至今,已有近半年时间,但团结政府似乎还未拿出策略去拉拢马来选票,无论是在政治上或政府政策上,亦是如此。

团结政府在马来选票上的隐忧,大致上有3个,那就是巫统、民主行动党和国盟这个政治联盟。

去年第15届全国大选,官司缠身的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领军国阵攻城掠地,让前首相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成了摆设。他有意无意地冷落依斯迈沙比里,也让选民看到扎希有取而代之之嫌。

马来选民看在眼里,票在手里。巫统领袖涉嫌贪污滥权,最终遭到马来选民抛弃,但不是转向支持多元的希盟,而是更加回教主义极强的国盟。

扎希目前领导的巫统领导层,其实依然保留着大选前的班底,也就是遭选民唾弃的巫统班底,至于还可以为巫统挽回一些尊严和希望的凯利却扫地出门。已遭到选民拒绝的巫统领导层,现在还能为团结政府守住马来票吗?

行动党向来在马来社会有着被钉死的刻板印象,是极端的华裔政党。与行动党合作的马来政党,都成了行动党的敌人,如土著团结党和伊斯兰党。这些已经强大的马来政党,不会放过以行动党作为箭靶的机会,会将行动党描述成难以合作的政党,并且有行动党存在团结政府内,将是马来权益受损的关键因素。

顺得哥情失嫂意

近日宣布的独中拨款,华社一片赞好,但马来社会则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马华在喜来登政变后,依然向政府索得千万令吉独中拨款,但都在低调下进行,因为不想触碰马来社会的神经线,以致影响马来人对政府的支持度。

但,行动党今次的高调处理,此等做法只会顺得哥情来失嫂意,也成了国盟在马来社会攻击行动党的子弹。

接下来,站在团结政府对面的不是与希盟和国阵一样的多种族政党。纵然民政党在其中,但其角色的关键性比行动党和马华在希盟与国阵更糟糕,因为他们连议席都没有。

因此,以马来主义及回教议程为导向的国盟必然比团结政府更能吸纳马来选票。马来选民相信马来人主导的国盟比国阵和希盟更值得信赖和委托。

距离去年大选的时间太短,马来选民不容易改变其政治选择,再加上团结政府的成员党与选前没有太大的改变,甚至可说原地踏步,因此团结政府需要对马来选票做更多的工作,尤其是在政治上。

反应

 

言论

居家服刑疑云悬而未解/林恩霆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特赦之居家服刑附加谕令存在与否的事件中,其处理方式存在改进空间。根据安华的说法,总检察署曾收到一份来自国家王宫(前国家元首任期内)的特赦附加谕令。

但总检察署或许认为其正当性存疑,这或许跟附加谕令是否符合宪法有关。虽然安华没明说,但总检察署的确把此附加谕令交回给国家王宫,让新任元首定夺。

部长回应矛盾重重

此外,他提到前国家元首多次展延特赦局会议,直到1月29日才召开。

安华没有明确指出责任人,但暗示如果早在前国家元首任期内处理,可能还有机会重新讨论这份附加谕令是否符合宪法,或在特赦局会议中将前国家元首提出的居家服刑建议进行深入讨论。

安华强调,他本人和参与特赦局的扎丽哈医生并未提到居家服刑的建议,而居家服刑的附加谕令是直接交给了总检察署。

尽管安华表示政府没有隐瞒附加谕令,但政府高官的回应却矛盾重重。通讯部长法米、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弗丁、联邦直辖区事务的首相署部长扎丽哈医生、首相署部长(法律及体制改革)拿督斯里阿莎丽娜等人对附加谕令的存在表示“不知情”,尤其是赛弗丁将其称为“传闻”,令人质疑政府的透明度和协调性。

作为总检察署的主管部长,阿莎丽娜理应知晓此事,而总检察长作为政府的法律顾问,一年来频繁与安华会面,却未提及附加谕令的存在,这种说法难以令人信服。

安华政府在此事上,可以通过更透明的方式处理此事,以减少政治伤害。首先,他应坦承总检察署已把这份附加谕令交回给国家王宫,坦承可以显示政府对宪法的尊重,也能向公众传达政府在法律问题上保持专业与独立的立场。

模糊规避引发质疑

其次,在承认附加谕令确实存在之后,才说明政府已将此事交由现任国家元首处理。这种直接而坦率的态度,可以有效消除公众对政府隐瞒事实的疑虑,同时也表明这是一个由国家元首决定的宪政问题。

最后,若纳吉的律师团队决定挑战总检察署的决定,安华应表态支持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议。

尽管这一行动可能涉及挑战王宫决定的风险,但通过法庭审理的方式,不仅符合宪政程序,也能避免政府被指控干预司法或试图掩盖事实。即使舆论出现,纳吉也可能需要承担挑战王宫的责任。

由于涉及宪政争议,包括前任和现任国家元首对附加谕令的不同看法以及总检察署的立场,通过法庭解读宪法可能更为妥当,让司法程序决定附加谕令的合法性,可以避免政府背负隐瞒的指控。

安华的处理方式未能展现应有的透明度,安华政府通过模糊程序或语言技巧规避责任,反而引发更多质疑。尽管他声称无隐瞒,但政府内部信息不对称和高官的矛盾表态已严重损害其公信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