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固体废物分类 4年无成/陈文德

你知道吗?别人家给我们的洋垃圾固然棘手,但是“马来西亚制作”的固体废料也是我国三大环境问题之一,不容小觑。

根据数据显示,大马人每天制造高达3万8000吨的固体废料,远比10年前的2万3000增加了近70%。



3万8000吨有多少?如果以高度451.9米的吉隆坡双峰塔来计算,我们只需7天的固体废料就能填满一座双峰塔,意即大马人一年的固体废料足以填满52座双峰塔!

当然,我们只有一座双峰塔,那么这些固体废料要如何处理呢?这就是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土地有限且会越来越少,垃圾却是无限且会越来越多,垃圾填埋场的空间不敷应用已是可预见的局面。

因此,政府在过去这几年里,努力推行一些政策,如无塑日和垃圾分类等,但成效如何呢?不需明言,只要看看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贯彻这些环保习惯就已知一二。

在减少固体废料这个问题上,垃圾分类乃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自2015年9月1日起,政府已根据2007年固体废物与公共清洁管理法令(672法案)的规定,强制分阶段实施固体废料分类政策。



做好分类可变黄金

在这个规定下,可回收固体废物如:纸、塑料、玻璃、铝罐、织料、小型电器产品等,都应当在丢弃前按分类放入适当的容器内。可惜的是,原本应在两年前实施的废料分类计划仍然处在“只闻楼梯下”的阶段,落得虎头蛇尾的窘境。

其实,做好垃圾分类能把垃圾变黄金,同时也减少垃圾填埋场不足和减低固体废料处理费用的问题,更能减少我们对地球的伤害,让地球得以永续经营下去。

以玻璃为例,其组成与沙子十分类似,所含的硅酸盐无机物无法被生物降解。如果要让玻璃自然分解的话,需要100万年的时间。别小看一个玻璃瓶,每回收一个所节省的能量,足以让100瓦的灯泡亮上4小时呢!

国人缺乏环保意识

环境专家马格达莫哈末教授在年初受媒体访问时提到,大马人普遍缺乏保护自然和减少资源使用等环保意识,导致实施新环保措施非常困难,并建议须在学校系统中全面实施环境教育,以确保年轻人及早建构环保意识。

事实确是如此。我身边就有不少类似情况,父母非常配合孩子的课业或学校环保活动,但在日常生活上却保持一贯作风。这种表里不一的态度,要家长如何做到身教言教呢?

环保应该是雷厉风行也任重道远的工作,逼在眉睫的温室效应已不容我们再虚耗光阴。好政策需有好公民的配合,也要有好领导的监督把关,否则只会面临“口惠而实不至”的尴尬。

反应

 

要闻

槟岛一住户囤积垃圾成灾 市政厅清理4440公斤废弃物

(槟城7日讯)槟岛西南区一间住宅因长期囤积垃圾,导致环境卫生恶化,甚至堵满大门,影响周边居民生活。槟岛西南区卫生局昨日(6日)联合多个单位展开清理行动,耗时5小时,共清理出4440公斤垃圾,并出动6辆罗里将垃圾运走。

据悉,该住户长期收集各种废弃物,导致垃圾堆积如山,不仅影响邻里卫生,更加剧骨痛热症病毒传播的风险。

居民多次投诉后,卫生局早在去年10月7日援引1975年消灭带传染疾病昆虫法令向住户发出通告,要求清理住家环境。然而,住户未加理会,反而持续囤积垃圾,卫生情况日益恶化。西南区卫生局唯有展开行动,于昨日(6日)与其他单位派员入屋清理垃圾。

槟岛市政厅在脸书专页贴文汇报指,清理垃圾行动于昨日早上8时开始,并于下午1时30分结束。市政厅派出20名黄衣工人协助展开清理工作,也派出执法员监督行动过程。卫生局人员也在现场喷洒灭虫剂,以防止蚊虫孳生。

行动结束后,市政厅将针对这项行动涉及的清理、搬运和丢弃工作,向该单位住户收取2021令吉74仙的服务费。而被清理出来的垃圾,在经过分类后,可再循环的物件将出售给回收中心。

同时,市政厅已严正警告该住户,不得再囤积垃圾,并要求其妥善处理日常废弃物。若情况再度发生,当局将采取进一步执法行动,以确保社区卫生环境不受影响。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