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国债比例与国家破产/蔡维衍博士

5·09第14届大选之前,多年来常听希望联盟人士警告,指我国债务惊人,国家经济频临破产的危险边缘。当时希盟还是反对党,所采用的数据只能依赖国家银行,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等机构所发表的权威性数据,来佐证其说辞。

当时的官方数据也是依照世界金融机构采用的法定准则而报道。这种国际性数据显示我国国债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是50.8%,也就是我国的GDP大约是国债的两倍,一半的国内生产总值就足够偿还清所有债务;加上我国对外负债并不严重,只是总债务不到4%。其余是国内债务(96%),是国家欠了国内人民或企业的钱,一般上内债还钱期限长,可灵活处理。



国债还分成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通常国内债务偿还期限比较长(超过一年),短期内,被追债的可能性不大。

一兆国债朗朗上口

5·09以后,希盟从反对党变成了执政党,掌握了国家的各种数据,可以从容地对国债数据深入研究,在经过一番斟酌后,财政部长公布有关“国债数字大解剖”。他指联邦政府的债务及负债已超过1兆(1,087,300,000,000)令吉。仔细一看,原来新政府找到了“租借藏债”的支出。

新政府选择放弃传统的国际性标准计算法,首先提出新的计算方法:



新政府的正式国债与前朝公布的6868亿令吉(占GDP的50.8%)相符合,它们同样是根据国际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公告全世界。接着新政府另外加上两项:(1)联邦政府承诺担保各法定机构偿还的债务(1,991亿令吉,占GDP的14.6%); (2) 政府承诺承担公共机构(包括公共-私人合伙经营计划,如警察局、医院、学校、宿舍和道路等工程)的租金和维修等固定支出(2,014亿令吉,占GDP的14.9%)。

这后两项的行政或发展开销竟然纳入为国家债务,就这样,高达1兆的国债在民间朗朗上口(一兆有12个0),选民还记得假设每天还100万令吉,需要还2739年才还得清债务,牢牢记住这么巨大数额的债务重担,因前朝政府的贪腐而压在希盟政府的肩上。

此举暴露了国家数据受到当权者操纵,同时也证明了新领袖不打诳语。为了国际间进行“苹果与苹果”相对比较,或许马来西亚应该向国际金融市场建议改用这个新的计算方法,让那些贪赃枉法的独裁者无所遁形,也为国际铲除贪腐构建功德。

眼看着国债累累,满腔热血的各族选民纷纷献出积蓄救国,国家设立了“希望基金”接纳捐献,首日就多达700多万令吉,次日更加倍至1860多万令吉,预见今后一个月内,捐款逐日增加。国人爱国之心,可昭日月。

国债数额多到是国家GDP的80.3%。人民心里想着另外一项危机:自从1998年世界金融危机开始,国人便常常听到国家快要破产了,年年有骇人听闻的传言,日日心惊胆跳。人们对前途没有信心,马来西亚离开发达国家不止一里路,简直就还有走不完的一万七千八百里。

恢复国家信心等同爱国

一些“专家”引经据典,绘声绘影的一而再、再而三地警告,马来西亚濒临破产。实际上只是在提醒人们谨慎花钱,努力提高生产力。我国离开希腊破产的情况相差太大了。查究联合国发表的经济数据,在2017年底,以传统国际计算法,我国外汇储备总是维持足够支付半年以上累积的入口账单,我们不必为赊账期已近眉睫而操心。和世界各国的经济数据相比较(世界总债务已达225%),好多发达经济体的债务已超过 GDP 的100%,而日本的债务占 GDP 比重高达 245%。我国债务即使以债务比重为80.3%的巨额来计算,也无须过度惊慌,生活照常要过的。

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在上世纪二战之后提出了制造收入理论,倡议我们多投资、多消费。在收入增加倍数效应(income creation multiplier effects)下,GDP将会持续增加。

有道是:恢复对国家的信心也是救国的爱国行动之一。

反应

 

国际财经

债市收益太低 中国倒逼资金出海

随着中国国债利率不断创新低、中美利差倒挂一度创纪录的超过300个基点,境内债券投资机构出海寻求高息资产的需求愈发强烈,纷纷通过南向通等渠道投资离岸债券。

彭博根据上清所托管数据剔除玉兰债计算发现,12月南向通渠道资金净流出逾500亿元(约312.5亿令吉),创2022年8月来最大。截至2024年末,南向通存量规模创历史最高,突破5500亿元(约3437.5亿令吉)大关。

去年12月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从2%上方一举降至1月初的1.6%一线,部分境内机构甚至面临了资产端与负债端倒挂的挑战。

而中美利差倒挂不断加深下,境外美元债等资产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资金流出规模明显增加;随着特朗普新政府就位,海外通胀预期仍存,利率或居高难下,在岸资金流出的趋势短线料难扭转。

不得不多元化投资

“境内债券收益太低了,投资者不得不多元化投资,去离岸美元债和点心债市场上买相对高息的资产,预计2025年该趋势还会持续。”

东方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齐晟接受彭博电话采访时表示,去年年底互认基金的火爆、QDII额度紧张等也体现了同一趋势。

除了离岸美元债,点心债2024年也是供求两旺。点心债去年发行量约8300亿元(约5187.5亿令吉),同比增长37%,较两年前翻番。

随着供给增加、市场深度和流动性进一步改善,对希望增厚收益的境内投资者而言,吸引力亦进一步提升。

彭博行业研究首席亚洲外汇和利率策略师史蒂芬邱(译音)称,监管可能在人民币压力大、资本流出太集中的时候适当控制节奏,但考虑境内低利率环境下,金融机构面临投资压力,总体不会太多干预,2025年南向通净流出规模料整体居于高位。

来源:彭博社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