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国家处在多事的十字路口/张晋鸣

笔者4个孩子都出国深造,有一天,我的友族理发师问:为什么华人都不读政府大学?

我知道解释再多他也未必理解,除了固打制,统考文凭不被承认,这些都是华裔家长年复一年面对,却无法解决的问题。将孩子送出去是喜事,但事实上有苦自己知。

马币兑换率是所有有孩子在国外深造的家庭的致命伤。

拿最近发生缺本地米供和进口米价高涨的事情来比喻一下,不是不能换进口米来吃,只是开销多了,能调度的钱也越来越萎缩,绝非像某高官部长买几样东西还特意放上网,指她用少于200令吉买到东西。

大女儿2012年到台湾时,马币1令吉兑换10.6新台币。过了10年后的今天,马币跌到1令吉只能换6.80新台币。马币自那时候起仿佛吃了泻药,多年来都不会止泻。

平时除了准备台币给孩子,也吩咐孩子带些新币与美元防身,因为笔者曾在台湾有过被拒绝以马币交易的痛苦经历。

看汇率只有惊吓

自此后,除了储存孩子们的学费外,还另加收集美元与新币。

身为马国之子,自己的货币不被他国接受,可以想像那是多尴尬的事。现在笔者还有两个孩子留台,每天早上看汇率,从来没有惊喜,只有惊吓。

这几年政治不稳定,导致原本想来投资的外商多了一些顾虑。外资通常都是5年10年计划的,看到你这国短期内换了几次政府,政策一改再改,所以不敢轻举妄动。

就算中国投资建的轻铁和隆新捷运,赔了钱后,又提重新推动工程的念头,这一切是多么儿戏,只沦为他国笑柄!

电动车将在2030年全球销量超越传统燃油车,加上印尼棕油产量也已赶上马来西亚,长年依赖“双油”收入的我国,不久后将失去这对臂膀支撑,如果短期内没有其他新兴产业替代,相信我们会面对另一波更凶的打击。

从政者热衷“抢椅子”

然而,政治人物却依旧热衷于玩“抢椅子”游戏,如今的安华团结政府正收拾残局,加5倍的努力,也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挽救病入膏肓的国内市场。

目前百姓不理会首相或部长声称招来多少投资,百姓只要每天看马币对美元兑换率跌个不休,心里必然有疑问,任你们团结政府再如何会吹,百姓都不至于分不清是涨还是跌吧?

政府能选择的已经不多,如果每推一项政策,还要顾及某族和某人,相信最终还是会落入“口惠而实不至”的窘境。特别是个别州属趋向保守,如果势力壮大,肯定影响到经济发展,到时局面将是惨不忍睹的。

视频推荐 :

反应

 

言论

汇率加剧人才流失/潘政麟

近年来,随着新元对马来西亚令吉的汇率持续走高,许多马来西亚人选择越堤前往邻国新加坡工作。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两国之间日益扩大的薪资差距,也揭示了马来西亚在留住本国人才面临的挑战。

马新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正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

近期,新元兑令吉的汇率达到了1新元兑换大约3.29令吉,此前最高时可兑换3.55,这使得同样一份工作的薪酬,在新加坡可以比在马来西亚多出数倍。

例如,一名工程师在马来西亚的月薪约为3000令吉,而同样的职位在新加坡则能赚取超过1万令吉。对于许多马来西亚打工族来说,这样的薪资差异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

因此,在新元飙涨之后,国内一些领域如餐饮业、零售业和技术行业等,迎来新一轮的离职潮,尤其是在靠近新加坡的柔佛州等地更为明显。

各行各业中,受影响最严重的莫过于中小企业。由于无法提供与新加坡相匹敌的薪资水平,这些企业面临着员工流动性大增的问题。以轮胎行业为例,尽管熟练工人的薪水已经涨到了4000至6000令吉,但依然难以吸引到足够的求职者。

此外,修车行和餐饮业同样遭遇了类似的困境,许多年轻技工和厨师纷纷选择到新加坡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部分企业不得不采取措施提高员工福利,比如发放额外的花红或提供住房补贴等。

人力资本的流失不仅仅是企业层面的问题,它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总财政拿督孔令龙指出,如果连本国公民都对自己国家的经济缺乏信心,那么要吸引外资将变得更加困难。

他认为,政府需要传递积极的信息,展示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投资前景,才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到来,并稳住马币汇率。

同时,他也强调了工业4.0的重要性,即通过数字化转型和自动化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从而缓解因人才外流带来的生产压力。

马新合作互利共赢

尽管存在竞争,但马新两国之间仍然存在着合作的空间。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的李活安博士认为,“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计划有望成为连接两地经济的桥梁,创造出更多高技能、高薪资的工作岗位。

他相信,随着该计划的推进,不仅能够为新加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能促进马来西亚本地经济的增长,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综上所述,汇率变化所带来的薪资差距确实加剧了马来西亚的人才流失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解决之道。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改善国内就业环境等多种方式,马来西亚或许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更多优势,重新吸引并留住宝贵的人力资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