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国际策略国内可行?(下)/胡逸山博士

我们这个国家,即使几经政权更替,但至多只能说是还处在民主化的进程中,起码在国际上极有权威的《经济学人》情报单位认为,我们只是一个“有缺陷的民主(国度)”,所以,以言入罪、或遭莫须有罪名的,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因此,上篇提了两点“自我安慰”的免责声明,但不管当权者如何撇清关系,现实就是各界所看到的,被调查与检控有贪腐行为的,绝大多数都是不当权的,又或者就是当权者的政敌。

此外,领导调查与检控当局的,也都是当朝者所委任或留任的,能不给当朝主子们一些面子,或不必看着主子的脸色来行事吗?这就更让人有着瓜田李下之嫌了。

打开天窗说亮话,当下我国一连串的被调查或检控,跟言论或贪腐行为有关的案子,涉案者看来好像都是反对党一方的主要人物,例如伊斯兰党就有党主席丹斯里哈迪被调查煽动、吉打州务大臣拿督斯里莫哈末沙努西则直接被检控煽动等。

土著团结党方面,党主席兼前首相丹斯里慕尤丁被控以贪污罪行、其女婿被通缉,另一位后起之星旺赛夫也是如此。

围绕在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身边的一些政商翘楚,如其两位爱儿被要求申报财产,其亲密伙伴、前财政部长敦达因更被控告没有完全申报财产等。这些看似严厉执法的行径一宗接一宗,令人目不暇给。

当然,我国仍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发展中国家,贪污腐败层出不穷,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许多良知尚存的民众,眼看当朝政府好像下大决心,履行之前竞选时的承诺,大刀阔斧地去打击贪腐,当然额手称庆。

同病相怜同仇敌忾

这一点无可否认是为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所领导的政府在民意方面加分。净选盟日前所举办的上街游行活动,参与的民众数目相比于之前的好几次,落差颇大,因为许多关心改革的人士即使对本地的政经改革进程还是有所不满,认为步伐不够快云云,但在许多人眼中,纵观当下政坛,此政府也还是最有利于改革进程的。

然而,如此地把反对党一方的许多高层领袖几乎一网打尽,被调查的被调查、被检控的被检控,那么他们之间本来即使不太相往来,甚或各怀鬼胎的,但在都自认被政治打击的大前提下,最后还是会走在一起的。

例如马哈迪长期以来对宗教极端分子颇为敏感,但现在也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伊斯兰党走在一起了,甚至穿上绿色制服来为伊党站台了。

慕尤丁之前背叛马哈迪,发动喜来登政变推翻后者,但几个月前两人也握手言和了。至于各个反对党内原先可能濒临党争的阴霾,也因为党内各派系领袖因被调查或检控,以致同病相怜,同仇敌忾了。

勿一次追打所有政敌

安华与其政府同时“树敌”那么多方,彼等同声同气地合作起来与他对着干。坦白说,他在政治上吃得消吗?到底我国的政制是政府必须每时每刻掌握国会过半议员的支持。

当下绿潮来势汹汹,如果反对党一方真的来个大团结,一鼓作气地鼓动议员们转换支持对象也不是绝无可能的,那不就成为现代版的拿破仑惨遭滑铁卢吗。

其实可以考虑,不要一次过对对方穷追猛打,反而譬如先只打一党,不打其他党;或只打某党里的一派,不打另一派;或只打某几个人,而不打另外几个人,甚至还反而拉拢他们,这样就会令对方阵营里互生猜忌,难以合作,那么就得以逐个击破了。

马哈迪以前当政时最会搞的,就是“分而治之”的这一阴招,安华其实可东施效颦,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那就可真的是个大谋略了。

相关评论:

国际策略国内可行?(上)/胡逸山博士

反应

 

名家专栏

重审战略闯出活路/拿督刘明

友人是某网红的铁粉,他说网红群里的粉丝,大都数都怨声载道,投诉市道很差,生意难做。

当然他们不是唯一诉苦的群众,我们身边感叹生意越来越难做的中小企业主多的是,但政府却告诉我们,马来西亚的2024第二季年经济增长率竟然高达5.9%,全年有可能达至5%!

我没有质疑政府的经济数据,但人民无感的确是个事实。

我不肯定政府知不知道民间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疾苦,因为在最近的经济预算案当中,蛮多措施的确加重中小企业主的负担,比如最低薪资从1500令吉,增加到1700令吉、老板必须为外劳员工缴付公积金,还有大部分中小企业老板都会中招的T15族群被取消各种津贴。

中小企业的老板们深受百上加斤之苦。

赛道拥挤雪上加霜

现今的市场情绪差劲,购兴欠缺,在我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突然涌入了大量的外来竞争者,让我国这个又小又拥挤的赛道雪上加霜。

在赢者全拿的逻辑里,国内的消费尤其是线上购物,超过半数都流入外国人口袋,我估计一年至少有200亿马币之多。

既然消费已经严重流出海外,国内的流动资金当然枯干啦!

马来西亚政府美其名推崇自由贸易,政府不理也不知如何处理,相信我,这种事情会日愈严重,现在是中下企业被取代,不久后连一些上市企业也将面对龙卷风灾害,其实有些从事大型机械贸易的上市企业,已经因为外国企业的削价竞争而面临严重亏损!

今天这篇文章,不想再深聊这个课题,因为以我一己之力,只会沦为纸上谈兵,甚至招惹有心人士的恶意攻击,今天我想借着这个专栏,和大家探讨我的一些浅见,就是如何利用战略来突破现在这个困境!

大敌当前生死存亡

网上有句话很火,“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这句话是小米雷军说的。

所谓战略,简单粗暴来说,就是拟定企业未来要走的方向。

今天我国的中小企业遇到的问题,不是微观的战术失误,而是不可控的宏观环境造成的。

生死存亡、大敌当前,我们必须要重新审视公司的战略。

1:先节流后开源

首先,假如你的公司是因为外来者削价而面临亏损或赚幅断崖式下跌,我劝你尽快节流开源,狠下心来削减开支甚至精简员工。

先活下来!

不要抱着侥幸心理

不要抱着市场不久会回温,春天就降临的侥幸心理。

因为你若抱着这种中奖的想法拖得越久,你的亏损就越大。

这是我惨痛的经验之谈,我们必须静极思动,减压后,思路清晰,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公司精简后,好好策划开源的方案。

想想什么是公司的专业,和你个人特别擅长的事。

其实假如你的专业做到极致,你也许能找出同行想做却做不到的东西。

我们都知道便宜没好货,但如何做到不牺牲品质的情况底下,做出相对便宜的产品,让你的受众埋单?

我的意思是用二流的品质,卖四流的价格,这也是优衣库的经营策略。

我们对包袋的专业,让我看到这一个痛点!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举措,极度竞争分散了我们的市场份额,我们也只能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

而我个人的另一个优点,就是人脉比较广,所以在开拓新领域的选择就比一般人多,执行起来也比较轻松和有绩效。

转换赛道,也许是一个选择。

2:借力

朋友从事餐饮业多年,疫情后励精图治非常努力地追回失地,他开拓新品牌和扩展新品类,并希望筹募资金在短期内把公司上市。

他问我的看法。

我说公司有上市的梦想绝对是好事,但假如能借助外力,把获利能力提升,让公司更“性感”,募资就比较轻松。

我这位老友擅长烹调食物,众所周知开餐厅是一个非常繁杂的生意,举凡装潢、食材、厨师每一样都劳师动众、费心费力。

我建议他借助外力,和一些擅长调配饮料的人合作,开发一些饮料让盈利最大化,因为饮料的利润,比食物高得多,而且赚得更轻松。

竞争激烈的市场有一个特点(我不想说“好处”),就是总会有人为了生存而想尽办法研究出新的东西,所以花一些时间心思,你能找出一些爆品来跨界合作达到双赢!我身边这类人多的是!

3:打造爆品

朋友开了一家健康食品公司,也许是生意模式不够成熟,又或者产品推广不力,经营得非常吃力。

我曾经在我过去的专栏提及,最有效的生意模式其实是抄袭,不过,不能像强国企业那样原封不动地山寨。

最高招的抄袭,其实是似曾相识,但又说不出所以然,因为我们抄的是它的精髓。

我建议他参考一个同行的生意模式,就是提供有兴趣创业的社会大众一个生意机会,公司负责产品开发和销售培训,包括如何利用社媒推广业务,代理只需专心销售,成交后的产品寄送均由公司负责,代理员几乎零风险,零库存,唯一的费用是推广。

但公司必须打造一款爆品来引流,而爆品也能够参考世界各地同业的畅销产品,现在的生物科技非常厉害,你想得到或想不到的任何产品,都能被制造出来!

所以,打造一款“signature product”(标杆产品),是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中最核心的要素。

突破一点,带动全面!

4:制造双赢

我认识一位年轻第二代,家族从事代理各国不同品牌水泵。这种生意的模式是重资产、重库存。

他担心中资来势汹汹,库存很快就不值钱,问我怎办?

我问他是不是需要很大的仓库,才能容纳这些各种机械设备?

他说场地和租金的确是一个头疼问题。

我向他提供一个双赢模式:

找出他的几个核心代理谈合作,他提供产品,对方负责展厅、租金和销售人员,而他也把佣金提成增加,以激励代理们的团队。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反正他的产品放在仓库也是闲着,没法带给他任何价值,更何况仓库的租金也不便宜。

我提供他这个一石二鸟的方法,他执行了6个月,昨天和他吃饭,他说几乎每一个参与的代理都赚钱,大家开心的不得了!他的存货也出得很快,一举两得!

朋友说你那么多想法和点子,不如改行做企业顾问?

我说耍耍小聪明我还行,做咕噜(Guru)我真的没有那个能耐!

退堂!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