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精英”与“精华”/许元龙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首次在国庆群众大会发表政策性言论,他坦言狮城将面对3大挑战,即地缘政治、科技冲击及气候变化。他最担忧的是中美日益加剧竞争。
他表示,美国不管谁当选下任总统,对中国将变得更强硬,以遏制中国的崛起。
新加坡政府为人民打造一个安居乐业的舒适生活环境。可以这样说,由于政府方方面面为老百姓的福利照顾颇佳,而致他们生活在舒适圈,从而对地缘政治、气候变化、经贸竞争与挑战等可能无感,而欠缺忧患意识。这也或许是生活富裕发达国家人民的基本状况。
黄循财表示,为了实践”新加坡梦",政府必须审慎又勇敢大调整政策和全民思维及教育改革。
黄循财以三语发表国庆演辞表示,他在中学0水准考获华文A1,而后因少应用而变陌生,现在正努力学好华文及马来文。
他强调,政府将调整教育政策,让华文优异学生升中学后有机会修读高级华文,培养更多“精通华文人才”,也就是说,新加坡不但有“精英”,还有“精华”。他说,这项调整也涵盖高级马来文与淡米尔文,让有能力学生受益于母语教育。
新加坡独立之后全面强化英文成学习与工作语言,而后东南亚唯一的华文大学,即南洋大学被迫与新加坡大学合并而消失,而后华文中学、小学也隨之英化。
从此,新加坡占70多巴仙的华人家庭,尤其是年轻一代,皆以英语为沟通语言。绝大多数的人皆拥有英文名(在身分证英文排在前面、华文名在后。
我国也有许多华裔年轻人也爱用英文名字,甚至不懂英文者也来这玩艺。在外国的中国人也皆如此),这种改名的崇洋心态,在马、印裔民族好像鲜有。
大马过百万人外流狮城
新加坡的精英教育政策是成功的。我国许多中小学华裔优秀生,几十年来皆成它招生对象,而大专毕业生,也外流去新加坡。现在在各领域的大马人超过百万,其中专业人士,占不小的份额,在专科医生中,有60%是原籍大马人。
我们可以这样说,新加坡在独立半世纪后发展成发达国家,大马华人功不可没。
21世纪是东方人时代,中国在改革开放约半世纪后和平崛起已难扭转。现在中国制造,可以说铺天盖地的无所不在。
巴黎奥运会,中国制造产品与运动员遍布会场。
国家强、语文就强。现在全世界学习汉语(中文)的人越来越多,也有国家将汉语列入中小学(阿拉伯诸国、俄罗斯等)的必修与选修科。一些之前消灭华校国家(如印尼),也恢复华文教育的发展。
不管马新年轻华人承认与接受与否,华文华语成学习与工作语言的强烈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当中国航天、北斗、手机、无人机、造航母、战机、大型客运机、造船、造电动车、造农、造桥、造路,甚至造林的科技技术与经贸全面提升,再加上中华民族的勤劳、拼搏、抗压精神。那你不懂华文华语,吃亏的是自己。
新加坡政府是嗅觉最敏锐的高瞻远瞩政府,而历任总理都是中国通。
因此,当中国的崛起,而带动华文华语更广泛学习与应用,已是不能回避的经国大事。
因此,黄循财领导的新政府改革教育政策,提升华文的学习强度而制造“精华”人才,这也是开启学校重视华文学习之道,也让华裔新生代醒觉,
他们崇英贬华的心态必须调整,学好华文华语,对国家、本身及下一代才能继续辉煌。
新加坡政府不会敲锣打鼓恢复华文学校,但在教育“精华”政策潜移默化下;与通晓华文华裔部长,在国会与社区多讲华语,聪明的新加坡人必定很清楚掌握汉语的重要性。
新加坡为国家人民愿景而调整培养“精华”教育政策。这是成功国家领导的高瞻远瞩。
这相对于那些不会善用且打压国内华文教育发展的国家,真的是后知后觉的继续搭时代倒车迈向落伍。
尤索夫遗孀·享年91岁 狮城首任总统夫人辞世

2017年时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英文传记《第一夫人艾莎》推介礼上与艾莎(左)握手。(取自李显龙脸书)
(新加坡22日讯)新加坡首任总统尤索夫伊萨的夫人艾莎与世长辞,享年91岁。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于2004年从货币发行局接管造币业务后,首批制造的钱币,正面以尤索夫伊萨头像为特色。
根据新加坡总理公署发布的文告,艾莎22日凌晨4时28分在新加坡中央医院安详离世。总理黄循财与内阁同僚对此深感难过,并向她的家属致以最深切的慰问。
文告指出,艾莎在尤索夫伊萨(1970年辞世)从1959年至1970年的任期内,一直是他坚强的后盾:“新加坡全国职工总会在1971年为她颁发了特别荣誉勋章,赞扬她对国家的贡献。”
为了肯定艾莎的贡献,新加坡政府将在葬礼安排上,为她的家属提供协助。
艾莎的遗体将在22日于克兰芝坟场与已故丈夫尤索夫伊萨合葬。政府将以拖曳炮架,将她的灵柩从巴阿维回教堂移送至克兰芝坟场,表示敬意。
黄循财和新加坡国务资政、前总理李显龙在脸书发文悼念。